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规划 绣花精神抓创建(1)

街道整洁、车辆停放有序……4月15日,记者再次走进陵城区边临镇政府驻地,这里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去年6月初次到访时,此处还是店外经营普遍、车辆乱停乱放的景象。不足1年时间,何以有了如此大的转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捷径可走,敢于直面问题,举全镇之力狠抓整改提升。”镇党委书记付宗峰给出答案,“在新一轮创建工作中,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奋力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问题导向 细化任务层层落实

“你好,请把电动车停在规定区域。”“店外不允许摆放物品,麻烦搬回屋内。”4月15日,镇机关干部、志愿者魏云和李昌沿着镇驻地主干道崇文街全天巡查,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劝阻,见到垃圾随时清理。

科级干部带队帮包、机关干部上街动态巡逻,是边临镇创新建立的动态监管机制。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召开以后,边临镇迅速响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路域环境、人居环境、城镇提升”3个工作专班,制定方案,细化任务,全面动员部署。

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规划 绣花精神抓创建(2)

整改后

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规划 绣花精神抓创建(3)

整改前

“我们迅速开展了环境卫生‘大起底、大整改’突击行动,对垃圾充斥的坑塘等环境顽疾以及乱写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出重拳、下猛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祥涛介绍,针对两纵三横5条主干道存在的乱停乱放、乱摆乱卖、乱拉乱挂等行为,开展常态化整治、动态化监管,每条街道至少保证2名机关干部、1名村干部全天候动态巡逻,发现问题,立整立改,切实守好创建成果。

开展10项行动 补短板强弱项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堆弃在坑塘周围的垃圾被清除。采访当天,在镇政府驻地一处废旧坑塘处,工人正用挖掘机清除垃圾。

“回顾上一轮创建工作,我们的确存在很多短板,像村镇环境卫生整治不彻底、占道经营频发、车辆乱停乱放等,都是亟待整治的问题。此次,我们对标测评体系,重新梳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逐一对账销号。”张祥涛说,同时实施公共设施更新提升行动、镇容秩序整治行动、卫生保洁净化行动、危旧房残垣断壁拆除空地改造行动、文明机关创建行动、文明一条街创建行动、文明素质培育行动、水环境治理行动、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等10项行动。

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规划 绣花精神抓创建(4)

尤其是针对环境卫生方面,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对村庄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下气力对垃圾充斥的坑塘、乱堆的柴草和陈年垃圾等环境“顽疾”进行治理。目前,累计出动机械60余辆次、增设墙绘100余幅。

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资金是难题。边临镇由镇财政出资,创新设立了创建文明城专项奖补资金,根据村庄大小分别给予5000元至1万元的支持。制定保洁员奖惩办法,对一季度表现优秀的18名保洁员,给予毛巾、食用油等物质奖励。

此外,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投资65万元对镇驻地主干道兴临路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对所有的雨水井口进行清理和修缮;更换破损垃圾桶700余个;施划机动车停车位400余个。

群众唱主角 文明理念渐入人心

清扫垃圾、规范店外经营……4月16日,边临镇机关干部身穿红马甲走上街头,开展“我为文明陵城奉献一小时”活动。像这样的活动,每周五都会开展,全镇65名干部用自身行动带动群众了解、参与创建工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要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更要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唱主角、齐参与,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为民惠民。”张祥涛表示。

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规划 绣花精神抓创建(5)

为此,对全镇公益广告重新进行分类规划,新设置11大类、400余处公益广告,其中,镇驻地按照50米一处的标准,更换道旗174幅,布设大型公益广告19处。召集镇政府驻地周边村庄村民召开群众会议,重点讲述为什么创建文明城市、谁受益、如何创建3个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创建意识,形成共创共治共享的工作氛围。

“如今,咱镇上包括村里的变化真不小,垃圾少了、环境好了,看着心里舒畅。”镇政府驻地一粮油店店主孙常静说,“镇上的干部每天都到街上维持秩序、清扫垃圾,我们商户也都自觉落实门前五包。”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测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挥绣花精神,使创建工作更加精细化,发动第二轮广泛宣传,再次掀起创建新高潮,誓夺创建文明城市的全面胜利。”付宗峰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尹晓燕

编辑|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