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篇文章,它与诸葛亮的代表作《出师表》齐名。

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当时的皇帝,而且感动后世,几乎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被文中真挚的感情感动。

这篇文章的作者既不是文豪,也不是名士,但因为这篇文章令此人的名号却流传千古。

这篇文章就是《陈情表》,它的作者是晋朝的李密。

出师表中最核心的一条(这篇文章与出师表齐名)(1)

李密原本是蜀汉臣子,他是蜀后主刘禅的郎官,此人在蜀中便有善名,以孝道闻名于当时。

蜀汉灭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征辟李密入朝为官,李密拒绝了司马炎的命令,他给司马炎上书,陈述自己无法应命的缘由。

这篇文章便是《陈情表》。

《陈情表》中李密用深刻动情的笔触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他告诉皇帝,自己年幼时便失去父母,是祖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如今祖母年事已高,自己如果离开,祖母便无法生活。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自己决定留在家乡为祖母养老送终。

司马炎看到《陈情表》以后,被李密的孝心感动,他答应李密请求允许他不到洛阳赴任。同时,司马炎还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令当地官员按时供奉李密祖母。

出师表中最核心的一条(这篇文章与出师表齐名)(2)

司马炎邀请李密做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目的,因为当时东吴尚未统一,司马严重用蜀汉官员是出于“统战”考虑,树立拉拢人心的人物典范。

而李密拒绝做晋朝官员也有自己的想法。

一则李密确实需要侍奉祖母,二则李密身为蜀汉官员,思念故国故乡,因此他没有奉命。

出师表中最核心的一条(这篇文章与出师表齐名)(3)

李密的《陈情表》在文采上并没有多么华丽,但因为感情的真挚而成为千古名篇。

李密之所以能用《陈情表》打动司马炎,还有一个隐藏的历史缘由,这就是晋朝统治者特别强调孝道。

这不是因为司马家的皇帝多么善良,而是他们有自己的苦衷。

中国古代帝王首先讲的是忠,其次才是孝。然而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篡夺曹魏政权,甚至当众弑杀了曹魏的皇帝曹髦。

司马家族以乱臣身份做皇帝,这个忠字便不太好讲,不能讲忠就只能强调孝。

李密的《陈情表》是在孝字上做文章,司马炎即便对李密的目的有所怀疑,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顺水推舟,答应李密的请求。

这一招也成全了一位大孝子,成就了一篇千古文章,《陈情表》流传至今仍旧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