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汉字的童年甲骨文)(1)

“人吞商史”——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被人们当做中药吃进了肚子里,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

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的文字,裂纹是高温灼烧所致,是祖先创造的古老文字。从此,殷墟甲骨文才为世人所知。王懿荣也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的诞生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打雷有雷神,闪电有电母,河川有河伯·······为了与神灵沟通以及预测未来,商人就利用占卜工具为媒介。不知是否巧合,这也是各大古文明都有的现象。

文献记载,商人都是用卜与筮、龟与蓍来占卜。所谓卜龟就是烧灼龟甲或者兽骨,从上面的龟裂来判断吉凶,筮蓍则是用蓍草的排列来判断凶吉。甲骨文的出现,就是源于占卜。

商人对生活中的各种事务都要占卜,从甲骨文看见的占卜内容,包括祭祀、征战、田猎、行止、天象、年岁、疾病生死、梦境、生育、营建等等。真正拥有占卜权利的是商代的上层贵族,而不是一般的平民。

占卜在商代上层社会不仅是个流行的贵族活动,对王室的决策也是举足轻重的作用。统治者利用了大家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加强神学观念,以此巩固王权。

商代宫廷为商王设立的占卜机构中,贞人会以代言人的身份问卜,卜人负责执行占卜,占人专职解释裂纹的含义,然后史人记录整个占卜过程。

占卜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可以举个例子说明:武王伐纣后,列举了纣王的几条罪证。有一条就是,“昏弃厥肆祀弗答”,这句话是说纣王不再祭祀了。是不是时人认为纣王因为轻视了占卜,然后就失国了呢?最终,商朝灭亡,“失国霾卜”,商代甲骨遂不为世人所知。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汉字的童年甲骨文)(2)

甲骨从哪里来?

用来占卜的乌龟有严格的使用方法的等级差别。商王、贵族使用不同的甲骨:商王占卜用的是诸侯贵族进贡的大乌龟,贵族就使用自己领地的小乌龟。根据出土发现,最大的龟板长达四十四厘米,宽三十五厘米,可能是缅甸或是印尼的品种;最小的龟板,是由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通常是殷墟本地的。

牛肩胛骨的来源主要是中原和北方地区,通常是商人自己蓄养的或是打猎获得的。

甲骨在占卜之前,需要经过一番整治,学界称之为“攻治”,具体包括有“甲骨的取材、削、锯、切、刮、磨、穿孔”等工序,经过攻治的甲骨,可以避免占卜时兆像过于杂乱无章。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汉字的童年甲骨文)(3)

甲骨占卜仪式

占卜的方式是先由贞人说明卜问的内容,即“命龟”。然后用烧红的树枝在钻过的地方烧灼,接着甲骨会发出“卜”的一声,同时在正面出现一个像“卜”字形的卜兆,这也是“卜”字的由来。贞人根据卜兆的兆像来判断事情的吉凶,也就是习称的“占龟”。

占龟之后,就将占卜的事情契刻在甲骨上。比较重要的占卜和大字会填入红色颜料,即“涂朱”。大部分的小字则是填入黑色颜料,即“涂墨”。甚至还有涂紫,涂黄,涂赭等颜色。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汉字的童年甲骨文)(4)

甲骨文上写得什么?

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该包括四部分:

一、序辞:交待占卜日期和贞卜的人物;

二、命辞:记录所卜问的具体事情;

三、占辞:记录视兆的人判断吉凶的话;

四、验辞:记录应验的话。

序辞和命辞通常会刻在甲骨的正面,以一正一反对称的方式占卜。比如占卜天气:左边的命辞为明天会下雨,右边的命辞就是明天不会下雨。最后通过烧灼后呈现的裂纹来确定是否下雨。

占辞和验辞通常会刻在甲骨的反面作为记录。

有趣的是,占卜并不是只有一次,有的时候要占卜很多次,根据记载,最多的一次占卜了22次。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汉字的童年甲骨文)(5)

解读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与当时世界上先后出现的古埃及纸草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印章文字,并称世界四大最早的文字。但是只有甲骨文一枝独秀,经过历史演变与传承,发展为今天的汉字,而其他三大古文字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死文字”。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已经发现的甲骨文有4500左右,被解读的有2500多个。仍有近半数未能解读。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出公告说“只要解读出一个甲骨文,就奖励10万元现金”。消息发出去几年来一直无人能拿下此奖,直到不久前,仅有一人识破一个甲骨文,也只有一人获得10万元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