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住“史艳文”(听见中国①)

——布袋戏里的家国情怀

霹雳布袋戏史艳文什么水平(守住史艳文)(1)

黄俊雄(左)把史艳文传给儿子黄立纲(右)。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霹雳布袋戏史艳文什么水平(守住史艳文)(2)

黄立纲在查看布袋戏木偶维护情况。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开栏的话】

中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在北京,古琴的铮铮之音响彻天空,道尽古老文明的辉煌和沧桑;在江苏南京,昆曲的柔美之音千回百转,低吟浅唱出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在安徽安庆,黄梅戏的腔调活泼俏皮,一曲《天仙配》唱出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布袋戏的吟唱之声慷慨激昂,抑扬顿挫间饱含深沉的家国情怀……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这些传统艺术的传承者们,用自己的人生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即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听见中国”,细述这些美丽吟唱背后的故事。

“乾坤乙定不修功,卦卜将来绝对空。蹙额连思兼叹息,徒然命运不亨通。”

头戴玉冠、身穿白衣的儒雅侠客脚踏罡步而来,但见他气宇轩昂,口念诗号的同时提气抬掌怒喝:“纯阳贯地!”一道耀眼的金光发出,群雄为之震撼……

这是祖国宝岛台湾金光布袋戏的经典情节,剧中的白衣秀士名叫史艳文,是风靡台湾40年的著名英雄形象。

布袋戏,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传承百年历史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布袋戏慷慨激昂的吟唱之声,是美丽的中国声音,饱含家国情怀,蕴藏着一段感人的传承故事。

在台湾云林,有一个家族历经三代坚守着这门艺术——黄家。百年岁月,沧海桑田,黄家创立的金光布袋戏目前传承到了第三代人黄立纲的手中。

“这么多年来布袋戏已经变得和以前很不一样了。但是有些东西绝对不会变——忠孝节义和家国情怀,这就是金光布袋戏的中国心,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珍贵基因。”黄立纲说。

“我认为他也是不甘心”

“敢问贵客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在下家住云南云州,姓史,名艳文。”

“你是来这里找朋友还是来做生意呢?”

“我是来杭州参拜岳飞岳爷爷的。”

“对对对,咱们中国人,都要参拜岳飞啊。”

这是1970年,布袋戏电视剧《云州大儒侠》开播时的一段对白。剧中有两个主要角色:史艳文和藏镜人。故事发生在明朝后期。一代儒将史艳文率领中原群侠与苗疆战神藏镜人作战多年。后来,倭寇入侵中原,史艳文与藏镜人握手言和,联手抗倭,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抗倭史诗。

布袋戏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福建,后来流传到台湾。最早的布袋戏又被称作“扁担戏”。早年间售卖糖果的行脚商,为了讨生计,挑着担子四处卖糖果。有些行脚商会找一块布套在手上,讲一个故事把孩子们吸引过来。故事讲到关键处时,他突然停下对孩子们说:“你们要买糖果,我才会把故事讲下去哦。”布袋戏就这样诞生了。

流传到台湾后,布袋戏经历了3个阶段:掌中戏、野台戏和影视剧布袋戏。掌中戏是传统布袋戏的标准形态,戏偶只有人的手掌大小,通过手指的屈伸来操作戏偶。野台戏则是指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的布袋戏。

黄立纲的父亲、今年87岁的黄俊雄,是一位野台戏大师。

“父亲是在野台戏时代走红的。”黄立纲说,“台湾的野台戏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跟电影放映的方式类似,但它又是连续剧。早年间父亲表演的布袋戏,观众很多,场场爆满。甚至有人在场外卖黄牛票,还有人偷偷溜进剧场里面看戏。”

然而,黄俊雄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家人都惊讶的决定:转战电视荧幕。

“我认为他也是不满现状、不甘心,”黄立纲说,“一个剧场里面能够待多少人?1000多人就算了不起了。可是我上电视之后呢?可能有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在看啊!所以父亲当时毅然决然地上了电视。”

1970年,黄俊雄改编了父亲黄海岱的《忠孝节义传》,把里面的主角史炎云更名为史艳文,在台湾的电视台推出了第一部布袋戏电视剧《云州大儒侠》。当年3月2日,《云州大儒侠》首播,在台湾创下了首播收视率97%的奇迹。

《云州大儒侠》在当时的台湾社会引发了巨大轰动。节目开演时,农民不下田,商店不营业,几乎人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看剧。当时,有小学生在考卷中回答“谁是明朝的民族英雄”时,答案写史艳文。

那是属于黄俊雄的辉煌时代,戏迷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师”。在布袋戏的演出中,黄俊雄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拍摄了台湾第一部布袋戏电影,第一个把掌中戏的小偶换成1.1米高的大偶……黄俊雄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启了布袋戏从手工走向专业分工的产业化运营时代。

“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黄俊雄说,“但是传统我们依然要坚持,忠孝节义的剧情、闽南语口白的方言,还有布袋戏的操偶技巧,这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不能变。”

“史艳文该怎么办呢?”

2009年,黄俊雄的小儿子、金光布袋戏接班人黄立纲犹豫着是否要放弃布袋戏。

在此之前,他经历了自己布袋戏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挫败。

这一年,由黄立纲独立创作、导演并配制口白(旁白)的《黑白龙狼传》问世。这部几乎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作品在发行时遭遇惨败,彻底击溃了他的信心。

“《黑白龙狼传》其实是被腰斩,原本跟代理商总共签了30集,结果只出了20集之后,就被代理商叫去台中开会。他们告诉我说接下来不发行了,因为销售量不好,观众的反应也不够好。”

“我当时是非常生气的,还跟代理商吵架。”黄立纲说,“但是事后想想很不应该,因为人家因为我而亏钱。”

《黑白龙狼传》延续了史艳文和藏镜人的故事。“史艳文和藏镜人,一个是光,一个是影。”黄立纲说,“光离不开影,影也离不开光。”

这部剧的前六集是免费发行的。“即便如此也被大家骂得很惨!”黄立纲苦笑,“有人甚至说,黄俊雄的儿子怎么能配音配成这个德性呢?”

从台中回云林的路上,黄立纲开车漫无目的地走。“走着走着我就哭了。”黄立纲说,“哭得像个小孩子似的。10年了,我这么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黄立纲,你注定是没有办法拍布袋戏的,死了这条心吧。”

2010年,失意的黄立纲转行做起了漂移赛车手,连续2年横扫台湾漂移赛冠军之位。“那个感觉跟布袋戏是天壤之别。开赛车的时候,你投入了多少的努力,你就能得到多少的掌声。布袋戏是你投入了多少的努力,甚至把生命给了他,你什么都没得到还被骂。”在赛车中找到自信的黄立纲一度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赛车手。但是他的内心依然纠结。“不晓得为什么,每次在得到很高荣誉的时候,就又想到了布袋戏这件事情。”

2011年初,黄俊雄开始了史艳文故事的百场巡回演出,黄立纲去给父亲帮忙。

“因为那时候刚好过年,天气蛮冷的,父亲在外场讲口白,身影很孤单。那个也是我从小到大对父亲最熟悉的记忆,我永远是在那样的角度看着他。透过他的背影看到台下所有的戏迷笑口大开、全神贯注地看戏。”黄立纲说,“在那时候,我突然问自己,我真的要放弃布袋戏吗?我真的要放弃史艳文吗?如果有一天父亲离开了,史艳文怎么办呢?”

“他们会成为一家人”

2011年在台北的一次演出,成为黄立纲布袋戏生涯的转折点。

当时,在台北大剧院,史艳文和藏镜人的故事新篇《决战时刻》上演了。这是一场关于史艳文和藏镜人数十年恩怨情仇结局的演出。《决战时刻》讲出了黄俊雄40年前创造史艳文和藏镜人时想表现却没有表现出来的故事——对抗多年的史艳文和藏镜人竟然是一对孪生兄弟。

“以前的史艳文和藏镜人一直是对抗的存在。”黄立纲说,“直到大师给我看了这个最初的人物设定之后,我才发现这个故事真是非常美。”

“史艳文和藏镜人是双生子,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民俗风情造就了不同的两个人。”黄立纲说,“在我们的剧情中,史艳文和藏镜人最终会兄弟相认,理解彼此,成为一家人。”

《决战时刻》演出之前,公演的消息就已经引发了轰动。许多黄俊雄的老戏迷慕名而来,大家都想看看史艳文和藏镜人的结局究竟如何。

“当时的票价相当于200元人民币。”黄立纲说,“但是有戏迷在剧场外举着牌子说,愿意用3倍的价格换一张票。”

然而台北剧场演出前夕,黄俊雄突然宣布身体不适,委托儿子黄立纲替自己演完这场戏。黄立纲非常紧张:“那一次就像我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到老婆要生小孩子的感觉一样。”

带着戏迷们的期待、过去失败的阴影以及对演出结果难以预测的忐忑心情,黄立纲上场了。

“演戏的人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那就是不管在表演之前有任何的紧张,上了台一拿上麦克风,一切就都消失了。你全神贯注,心中只有戏。”

公演持续了4天,那是黄立纲人生中最开心的4天。“因为获得的评价全部是好的。观众在现场看到哭,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在掉眼泪。大家看完出来之后侃侃而谈,一直在讨论着剧情。”

黄立纲激动地说:“兄弟相认之后深情的呐喊声感动了很多人,甚至现场有听不懂闽南语的外国音乐人,都被这深沉的情感所震撼,在演出之后找到我,希望可以一起合作。”

十年磨一剑,然后一鸣惊人。

演出结束后,在半夜12点赶回家的黄立纲发现,老父亲默默站在门口,为他鸣放鞭炮庆祝。

在响亮的鞭炮声中,黄立纲的眼眶湿润了。

黄立纲从此正式接手金光布袋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布袋戏时代。在他的剧情中,有计谋超群的智斗、气壮山河的武打、百转愁思的爱情,也有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在坚守忠孝节义这一传统的同时,黄立纲对父亲的布袋戏进行了创新,不但将说唱引入其中,而且还采用了好莱坞式的影像叙事方法进行故事展现。

“金光布袋戏节奏是国际化的,但是骨子里流的还是中国人的血液。”黄立纲说,“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看到不同时代的史艳文!”

2018年10月,黄俊雄在本报记者面前第一次向社会公布黄立纲为自己的正式接班人。“以前他放弃了布袋戏,我一直很担心,”黄俊雄说,“我担心下一代没人接班。现在他回来了,真好,终于有人能接班了。我也终于可以退休了,我很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