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来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不幸的人)(1)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高风亮节,入污出洁,颇为难得,历来受世人敬仰。

人活在世,必融入众,不可独存。倘若“举世皆浊”,我岂可独清?倘若“众人皆醉”,我岂可独醒?一个卓尔不群者,如果与众人格格不入,必为俗者所不容,为庸者所不纳,故而受排挤,被打压,遭倾轧,孤苦伶仃,何以存活?就连高高在上的神佛,也假装庸俗,接受俗众之供品、世人之膜拜。

俗话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做人即使不随波逐流,也要“入乡随俗”大禹进裸人国,则脱去衣服;仲雍入蛮夷,则断发文身,为何?不都是为了“随其俗”、融入众吗?

殷纣王夜夜狂欢,以致连日子都忘了,问左右侍臣,侍臣也都不知,于是派使者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门人说:“如果全国人都忘掉日子,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是我将有祸事上身的征兆。”于是装醉,推说不知。

人在险境,通权达变,“同流合污”,是无奈之举,也是权宜之计

箕子,有装傻之智,披发佯狂,远走他乡,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屈原怀“清醒”之愚,故遭排挤,被流放,悲愤交加,投江而死,让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