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1)

康雍乾盛世

清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对于这个朝代,多数中国人心情都是复杂的。闭关锁国、思想禁锢、政治僵化,被迫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

其实,清朝也曾开辟过盛世。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让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乾隆本人,也创造出了两个中国历史记录,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共63年4个月;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享年89岁。

而乾隆能够稳坐江山63年,他的父皇雍正帝功不可没。

"九龙夺嫡"

雍正帝全名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即众多古装剧中赫赫有名的"四爷"。后人对胤禛的评价并不好,有人说他篡位、弑兄杀弟,也有人说他虚伪冷酷、独断专横...无论胤禛本人如何,以客观角度来看,他的称帝之路确实沾满了兄弟们的鲜血。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2)

康熙画像

造成清朝皇室手足相残的重要起因在康熙四十七年,那一年,康熙废除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从而引发了众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

参与争夺皇位的共有9名阿哥,史称"九龙夺嫡",后又形成五大"朋党",其中又以"四爷党"与"八爷党"呼声最高。经过一番腥风血雨的厮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胤禛称帝后,参与过夺嫡之争的众位阿哥中,只有助他夺得皇位的十三阿哥胤祥落得一个善终结局。

康熙皇帝恐怕也未曾想到,他的儿子们为了皇位竟然厮杀到如此程度。可是他忘了,造成这样结果,除了人对权力的欲望外,还因为他迟迟不愿意立太子。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3)

十三阿哥胤祥画像

康熙害怕一旦立了太子,已经年老体衰的自己很快便会失去这个尊贵的位置。一日不立太子,这个皇位一日就是自己的。康熙的这番作为,无异于默许了众阿哥们的"公平竞争"。

胤禛胜了,只是不知道他的内心作何感想,想必当他享有了用兄弟血肉堆砌的皇位时,也不免坐立难安。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内,胤禛尊为"天子",却始终是寂寞的。

正大光明匾后的"光明"

雍正不愿意自己的后代重蹈覆辙,他早早的就开始思考怎么避免惨剧再度酿成。

彼时雍正已经有意立四子弘历为太子,不过雍正并未昭告天下,而是将这个决定拟成一道密旨,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如此重要的事情,雍正只告诉了四个人,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4)

正大光明匾

雍正的这番做法,引得诸位皇子心中忐忑不安,没有了明确的"针对目标",他们只能积极进取,以便求得雍正的喜爱。雍正秘密选储的制度,不可谓不高明!这样不仅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争斗。而且储君的不确定,也促使众阿哥不断提升自己。

雍正可谓是高瞻远瞩,不过,恐怕连雍正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这道密诏居然现世的那么突然。

雍正十三年,皇帝突然暴毙。

好在雍正早已将传位诏书拟定好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5)

张廷玉画像

皇帝驾崩,举国哀悼之时,紫禁城内的空气中却涌动着一丝紧张的气息,满朝重臣以及诸皇子目不转睛的盯着那道明黄卷轴。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四人一同庄重的将密诏打开,宣布了储君人选。

有了雍正帝亲笔遗诏,乾隆顺利登位。与四位重臣密谈后,乾隆这才知道,除了这道密诏外,雍正帝另给他留了一份密诏,须得自己亲手打开。

两份密诏,保大清百年繁荣

深夜,屏退宫人后,乾清宫中只有乾隆一人,他打开密诏,雍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忠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6)

张廷玉相府

乾隆大惊,明白父皇这是在告诉自己哪些人可用,他继续往下看:"庄亲王心地淳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有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

乾隆感觉到雍正言辞间的殷殷嘱咐和切切期望,顿时泪目。他将密诏内容牢记,仔细收好。

世人只知道雍正登基之路的残酷,却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好皇帝。

雍正是个好皇帝,从第二份密诏中就能窥见一二。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打下来的天下,满人的地位要比汉人高,特别是在朝堂当中,汉臣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满臣。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7)

雍正画像

不过,雍正在为乾隆选择辅政大臣时,居然将张廷玉这个汉人列在了首位。足以见雍正是因才能用人,而不是因身份用人。

在雍正心中,大清王朝的未来比满族的血脉更为重要。

这第二份密旨不仅彰显出了雍正的气度,也充分体现出了他超凡的治国之术。

乾隆发现雍正将张延玉列在辅政大臣首位后,稍加思索,便明白了雍正的意思。张廷玉此人真正有才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如今朝堂上满臣势力强大,汉臣微弱,极不利于朝堂的稳定性。若是重用张廷玉,则可以达到良好的制衡效果。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8)

张延玉作品

而对待另外两位亲王,雍正虽是在进行褒奖,但是言辞之间明白指出了二人"遇事少有担当",意为莫要二人干政。

想明白这其中关键所在后,乾隆遵循雍正的遗诏,委以张廷玉重任。同时委婉的提醒两位皇叔,莫要做出逾越之举。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张廷玉得到重用,避免了因为某方势力过大造成的天平倾斜,让乾隆在即位初期得以度过一个平缓期。在这个期间,乾隆跟随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位引路人,稳扎稳打的学习了如何治国理政。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9)

乾隆画像

"勤政"是乾隆的代名词,他每日卯时便起床处理政务。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乾隆的勤政一坚持就是60年。

乾隆六十年,乾隆宣布了储君密旨,立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乾隆禅位后,又任3年太上皇,仍旧牢牢把握住实权。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最大赢家(雍正以九龙夺嫡为鉴)(10)

乾隆书法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再没有一个皇帝像乾隆一样,能够做63年之久的皇帝。乾隆一人在位的时间,甚至要比某些朝代还要长久。

武则天建立的武周只存活了15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只存活了16年;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更是只有短短40多天......

这一切,要多亏了雍正留下的那两道密旨。第一道密旨让乾隆顺利登基,避免"九龙夺嫡"再现;第二道密旨则助乾隆稳坐了63年江山。至此,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