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朋友,对甄嬛在甘露寺的镜头一定印象很深。皇后陷害甄嬛错穿纯元故衣后,甄嬛才发现自己一直都是别人的影子,为此甄嬛是伤心欲绝,自己对皇上多年的情分终究是错付了,在生下胧月公主后,甄嬛对皇上再无什么情分可言,皇上见甄嬛无意悔过,便说出让甄嬛去离宫反思的话,甄嬛正想离开这伤心之地,于是甄嬛毅然决定去甘露寺修行。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1)

戒台寺标识

而甘露寺就是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的天下第一戒坛——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秋景

戒台寺不仅是北京九九登高望远首选之地,其秋景还能与香山红叶媲美。所以,每年的秋季,戒台寺都会迎来大批的游客。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2)

《甄嬛传》中的山门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3)

戒台寺入口处山门

来到戒台寺,最先看到的当然是寺院的山门。这座山门在《甄嬛传》中曾经多次出现。剧中的甄嬛在初到甘露寺和离开甘露寺的时候,都曾经在山门前驻足。初来之时,她身份低微,愁容莫展;离开之时,她已是身份高贵,霸气威严。谁知这一座山门,究竟见证了多少的故事?多少的世事变迁,多少的是是非非,都在门里门外进行着,发展着。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4)

山门殿

步入山门,首先闯入眼帘的当然是山门殿。山门殿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斗子金匾。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走过山门殿就是天王殿,顶覆绿色琉璃瓦,门额悬挂“天王殿”斗子金匾,天王殿前有钟鼓二楼。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5)

莲界香林

戒台寺的大雄宝殿则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殿内屋顶上有三个木雕藻井,上圆下方,井内各雕有一条团龙。下方汉白玉石雕的须弥座上供有明代铸造的铜质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南侧为阿弥陀佛。北侧为药师佛。这座大雄宝殿,从室内到室外,都留下过《甄嬛传》的印记。殿外,甄嬛初来甘露寺时寺内住持迎接她并且为她取名“莫愁”的地方;殿内,落魄的甄嬛曾经在此担水、擦地……皇后带着众嫔妃到来时,她心酸躲在柱子后边,伤心不已。

走过天王殿,就是戒台寺的藏经楼——千佛阁,也是戒台寺的中心建筑。建于辽代咸雍年间,是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建筑,大五脊重檐庑殿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有十个大佛龛,每个大佛龛里有28个小佛龛,每个小佛龛里有三尊佛,共计1680尊佛,是名副其实的千佛阁。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6)

选佛场

当然,这里最大的看点还是戒坛大殿,它作为戒台寺的标志,是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大殿设在西北院,殿内供奉释迦摩尼像及113尊形态各异的戒神,站在殿前观望,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古时僧人们在此受戒的宏大场面,从而使人们产生了敬慕朝圣之情。

秋天的戒台寺静谧幽深,适合游客探幽访古,其他季节也各有特色:如春天时候,这里的会有牡丹盛开;夏天,这里可为纳凉胜地;冬天,这里的雪松令人惊艳,所以来一次戒台寺显然是不够的,游客们不妨在不同的季节多来几次,体味戒台寺不同的美。

寺庙的大钟亭也是游客爱去的地方之一,它在寺门的东北角,亭内盛挂着一口明景泰铜钟,每位到来的游客都会到这里敲响祈福的钟声。此外,这里视野开阔,向前方望去能清晰地看到平原上的民居,还有那远山中的红叶,算得上一个不错的观景台。

甄嬛传为什么都讨厌甘露寺(甄嬛传中的甘露寺)(7)

戒台寺的松树

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据说曹雪芹的祖父曾到这里游赏,并留下了著名诗句“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据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在戒台寺转来转去,常常会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似的时空错乱之感。这里究竟是戒台寺?是甘露寺?可能还能给您带来时空错乱的美感。走在古老的寺庙里,除了感受佛香袅袅,还有无数美景、无数美丽的故事可以回忆。这种时空错乱,您说美吗?

(责编:李军喜)

本文系Beijing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