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其巨大的攻击力成为了非常规武力震慑的必要条件。虽然真正投入战争的机会很少,却能够在国与国之间形成相互掣肘,保卫领土主权,成为强硬的外交筹码。

譬如说美苏冷战,正是在双方的核威慑下避免了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此,对于国家而言,核武器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于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更是如此。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1)

彼时,列强无不对这个新生政权虎视眈眈,为祖国的平稳发展创造和谐的国际环境,提升军事实力迫在眉睫。于是中国开始秘密研制原子弹,并在1964年10月,成功于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了继美国、苏联等国家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个爆炸性消息使得中国人民欢喝不已,却让许多与中国并不交好的邻国压力陡增,这其中就包括印度,在中印之间有关于喜马拉雅山脉主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之前有英国作为后盾的英国总能占据上风,如今却不再笃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一个印度人站了出来,对国民承诺,要在18个月内为印度研制出原子弹。此言一出,世界哗然,而这口出狂言的人也并非无名之辈,而是被誉为“印度核武器之父”的——霍米·贾汗季·巴巴。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2)

一、天资过人,国之脊梁

霍米于19世纪30年代出生于印度一个优渥的家庭,父母高级知识分子与成功企业家的双重身份给予了他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沃土。

他从小便品学兼优,且极具实干性,带领着同学组成的团队参与各类大小竞赛,这也为他后来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扎实的基础。

成年后的霍米前往英国求学,遍行南北后,他凭借广阔的视域敏锐地察觉到,军事实力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没有强横的军事实力作为基础,底层人民的生活只会更加动荡不堪。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3)

总理尼赫鲁

怀抱这样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雄心壮志,霍米在进入大学后坚定地选择了核武器开发方向,一次次枯燥的试验与研究构成了他充实的大学生活。学成归国后,霍米将自己的一身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

彼时印度已然独立,总理尼赫鲁对于核武器开发同样十分重视,给予了霍米强有力的政策与经济支持,而霍米也不负众望,在十年之内,核反应堆、核电站等便相继研发成功,矗立于印度广袤的土地之上。

而霍米并不止步于此,他不满足于孤军奋战,而希望有强有力的团队与源源不绝的继承者。因此,他在印度工业家族的资助下创建了有关于核武器的基础研究学院与原子能机构。这两个基地成为了日后印度核武器研究的主要阵地,霍米的“核武器之父”之称也由此而来,自此在印度声名鹊起,风头无二。

二、口出“狂言”,奋起直追

时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格局动荡,国家要在国际中占据话语权,核武器研发刻不容缓,霍米本人也怀着迫切的赤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恰在此时,中国原子弹研发成功的消息传来,这对于印度举国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边境问题的纠葛,中印两国关系早已降至冰点,而先一步拥有核武器的中国,会不会以此作为威慑的筹码呢?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4)

全国人民陷入了恐慌与焦灼的低气压中,而政府与科研人员同样焦急难安,新上任的总统企图利用国际舆论谴责中国,但并未得到其他国家的声援。

局势胶着之下,霍米决意加速原子弹的研究进程,由于当时印度的国家综合实力并不强盛,即使政府倾力相助,得到的支援也有限,霍米第一时间决定寻求向美、英、苏等强国寻求帮助,但均无回应,作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军事科技,并没有人愿意轻易相助,印度的实力猛增也并不是他国愿意看到的事。

屡遭挫败的霍米并不气馁,而开始自力更生,以自己筹建的两个研究基地为阵地,全面展开了原子弹研发。在国内颇具声望的霍米为了安定民心,同时也是自信于自己的能力,开始努力呼吁并不用害怕中国的原子弹,并向世界立下狂言,要在18个月内成功研发原子弹。

此言一出,举世震惊,在印度之前的中美都花了约五六年的时间才达到最终目的,18个月堪称光速。霍米此番言论,到底是安定民心、妄自尊大还是实力为底?一时间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霍米。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5)

三、突遇空难,命丧黄泉

霍米在许下壮志后,便马不停蹄地进入了研究,而变故在1966年1月陡生。此时距离霍米许诺的“18个月”还有三月期满,所有人都在隐隐期盼着最终结果,霍米本人也丝毫不敢懈怠,频繁参加国际会议,希望能够获取有效经验。恰逢国际原子能会议在日内瓦召开,霍米再次决定前行,并向印度官方许诺,一定拿回有效情报。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6)

救援人员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金城章嘉峰”号班机残骸。

岂料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当日起飞、航行一切顺利,谁知在航行过半时,飞机却因天气状况的影响,撞向了法意边境的雪山,百余名机组人员与乘客无一生还。

噩耗传至印度,政府立刻前往搜救,但为时已晚,一代英才尚未燃至炽烈便永远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举国上下悲痛不已,甚至有人怀疑这是政治性的谋杀,然而在之后的彻查中,证明这只是一场单纯的意外。

印度造核武器历史(他是印度核武器之父)(7)

霍米去世后,印度想在18个月内完成研究已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核武器研究进入了搁浅状态,研发人员后继无人,一直到1974年,才完成了第一次核爆试验,而这一短暂的成功也为印度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美苏两国决定遏制印度的研发进程,撤走了所有的专家与资质,印度的核武器研究被迫中断,直到冷战结束后才恢复了进程,历时数十年方才有所成果。

凭借霍米的天纵之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空难,他或许真能实现“18月”之诺。

又或许他冲击梦碎,但是在他的引领之下,印度的核武器研发进程必定不止寸进,然而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本可以在历史的风云中大展身手的霍米,在空难中为年轻的生命划上了永恒的休止符,而有关于18个月研制出核武器的豪言壮志,也飘散于历史的尘埃。

文/枕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