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大禹治水》一文,编者选编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此文不仅仅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还是一篇叙事性极强的学写记事类文章的好范文。

在学习此篇课文时,我们除了要掌握教材要求会读的15个生字之外,还要会写“洪、灾”等9个生字。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这是每一篇课文最基本的要求,在读的基础上能熟记“大禹治水”的故事,能从字里行间和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大禹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应该是我们学习此文的重点。

各位同学对大禹治水的看法(二年级大禹治水)(1)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在4000多年之前,我国的黄河流域一带经常发生水灾。“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黄河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于是华夏民族的先祖尧舜命人开始治水,在尧执政的时期,治水失败,舜继位之后,继续找人治水。鯀,也就是大禹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接受了治水的任务。

大禹起先叫“禹”,是人们尊敬他、感激他才在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大”字,称呼他为“大禹 ”。据说他出生在现在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南部一带,具体出生地无法考证,他是鯀的儿子。鯀采取的是堵的方法,治水失败,于是禹接替了鯀治水的任务。由于他对全国的地形进行了勘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疏通水道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深受人民的爱戴,后来舜也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了他。

各位同学对大禹治水的看法(二年级大禹治水)(2)

這篇神话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了洪水泛滥,人们饱受水灾之苦。再讲鯀接受治水任务,他只知道筑挡水,治水失败之后他的儿子禹接受了治水的任务。最后详细讲述了禹治水的经过。故事在讲述大禹治水时,先讲他为了治水十三年期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然后才介绍了一下他治水的方法。大禹治水和父亲治水的方法正好相反,他没有采取筑坝挡水的方法,而是采取了疏通水道引水入海的方法。结果在汛期水流通畅无阻,没冲毁大坝造成水灾泛滥,治水取得了成功。

大禹治水能取得成功,这和他不怕困难能付出艰辛的劳动分不开。据史料记载,他为了治水,先后带领人员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甚至更远的西部那些经常发水灾的地区进行了实地勘察,经过实地勘察,他发现有些地区河床下面堆积了大量的泥沙阻塞了河道,有些地方由于峡口窄小,对汛期水流形成了阻挡,造成了水灾。于是,他带领大家疏通河道,拓宽峡间水道,让水顺势而下流入大海。为了治水,他常常吃住在野外,为了治水他好多次过家门而没有入内看望家人。正因为禹心里装着老百姓,装着治水的任务,治水的工作才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最终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各位同学对大禹治水的看法(二年级大禹治水)(3)

这篇神话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描述,脉络清晰,叙事性极强,是一篇难得的叙事性范文。抓住课文的脉络进行了以上深入学习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叙事性文章,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就会使文章脉络显得更加清晰,更易于对人物的表达,除此外还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加清楚。故事在描写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对比的描写手法,使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采取“筑坝挡水”的治水方法,另一个采取“疏通水道”的策略,其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样的描写,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一个善于动脑,常年忙于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如的无私奉献,心系百姓的大禹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读来感动至极。

二年级学生虽小,在学习中除了掌握字词等知识外,适当地了解一下写作方法,学写一下叙事类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文字运用技能的提高会大有裨益,对写话能力也会有促进,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

“无能”的乡村老师,在寂寞中练就了绝活,你了解吗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这样学会特别有意思,学生兴趣不高才怪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学习要抓住词,我爱阅读学习抓三点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学,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