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里面写了一个故事。

汉景帝时期,儒生辕固生,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担任博士。和另一位儒生黄生在景帝前争论。黄生说:“商汤、周武王不是秉承天命当了天子,是弑君夺位的。”辕固生说:“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夏桀、商纣,夏、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们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不得已而立为天子,不是秉承天命是什么呢?”

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这是为什么呢?是上下的制度名分。

如今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还是君主;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是臣下。君主有错误行为,臣下不能够用正直的话匡正过失来尊奉天子,反而趁其过失而诛杀他们,替代他们南面称王,不是弑君是什么?”

辕固生说:“一定像你所说,那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置,不对吗?”

于是景帝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意思是,“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味道;谈论学问的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不能算是愚蠢。”于是就停罢。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的问题。

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封建社会,一个王朝的衰败,必定有另一个王朝来代替,汉景帝作为一个聪明的裁判,很轻易的就化解了这个争论。由此可以看出,儒生也有迂腐的时候。

但是儒生保护文化的行为令人敬佩。

汉武帝时,有个儒生伏生,是济南郡人原是秦博士。文帝时,想寻找能研究《尚书》的人,天下没有,就听说伏生能专研,想要召见他。当时伏生年龄已九十多岁,不能前往,于是就下诏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去向他学习。秦朝时焚书,伏生把它藏在墙壁里。后来战乱大兴,人们四处流亡。汉朝平定天下,伏生寻找他的书,丢失了几十篇,找到了二十九篇,就把这些在齐、鲁一带传授。

秦朝末年,焚烧《诗》、《书》,坑埋儒生,六艺从此残缺。陈涉自立为王,鲁国的儒生们拿着孔家的礼器去归附陈王。他们是借陈涉来发泄愤懑。

高祖皇帝诛杀了项籍,发动军队包围鲁国,鲁国中的儒生还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如此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令人仰慕。

《儒林列传》是司马迁为一批儒学大师作传,介绍思想学说,读过之后,我们基本的了解了儒学的兴衰史。同时也懂得了,孔子不愧是一代至圣先师。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孔子忧伤王道废弛而邪道兴起,于是论定编次《诗》、《书》,修订兴起礼乐。到了齐国听《韶》乐,三个月都品尝不出肉的味道。从卫国回到鲁,然后使音乐端正,《雅》、《颂》各自得到了应有的位置。孔子是通晓《易经》的,鲁国商瞿向孔子学习《易》,往后延续几代都没有中断。

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70名弟子四散郊游诸侯,成就大的人做了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人结交教育士大夫,也有的隐居不再出现。

叔孙通制定汉朝的礼仪; 董仲舒放下帷帐讲诵《春秋》; 公孙弘“劝学修礼,崇化励贤”,鼓励学习修订礼仪,崇尚教化,奖励贤才;杨何因为对《易》通晓被征召;儒家学派从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逐渐的兴起。

马肝为啥可以生吃(吃马不吃马肝)(1)

马肝为啥可以生吃(吃马不吃马肝)(2)

马肝为啥可以生吃(吃马不吃马肝)(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