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根本来源。《道德经》蕴含着老子李耳的大智慧,以“道德”为总纲,讲述修身、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首”。道家典籍的晦涩艰深,自古以来便是公认的。司马迁曾经说过:“道家之理,其实易行,其辞难知。”意思就是说道家典籍中的言辞很难以理解。

道德经最精髓的十句话(道德经蕴含的3条大智慧)(1)

自魏晋以来,天下的读书人就把《道德经》、《易经》和《庄子》合称为“三玄”,即三本最玄奥难懂的书。难懂归难懂,书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可是真金经得起火炼的。《道德经》全书不过五千余字,内容却包罗万象,传承三千多年。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老祖宗李耳在《道德经》中留下的3条大智慧,悟透这3句话,福气自然来。

道德经最精髓的十句话(道德经蕴含的3条大智慧)(2)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出自于《道德经》中的第六十三章,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说天下任何艰难的任务,都得从简单的步骤开始做起;天下任何恢弘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身边不缺乏成功的人。你也许会羡慕身边某个同事有一口流利无比的英语,可你却不曾注意到他每天都会在地铁上背单词,一个一个背;你也许会羡慕身边某个朋友的身材越来越好,却不曾想过他每天挥汗如雨坚持锻炼的辛苦。

道德经最精髓的十句话(道德经蕴含的3条大智慧)(3)

很多人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重复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做不到,他却能做到。只有把简单的事情耐心一步一步做好,做到信手拈来,才能去做大事情,并且能把大事情做好。也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人,才能做好大事。

因为所谓的大事,其实就是一件件小事的积累。沧海辽阔无边,却也是由一滴滴小水珠汇聚而成的。也许你离自己心中的目标还很遥远,但若不认认真真,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向前走,多么美好的远方都到达不了。

道德经最精髓的十句话(道德经蕴含的3条大智慧)(4)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三十三章,翻译过来就是:能洞察别人心机城府的是智者,能认识、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的聪明。能战胜别人、超越对手是有力量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的人才算真正的强者。

这句话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有“自知之明”的人恰恰是少数。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习惯了去揣摩别人的心思,无论是上司还是合作伙伴,却很少认真思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旁人眼中是如何被看待的。

道德经最精髓的十句话(道德经蕴含的3条大智慧)(5)

我们总想着超过对手,超过身边的人,却从没想过,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那什么才叫做“胜过自己”呢?“胜过自己”说直白点就是和自己战斗,其实就是常说的“自律”。当你明白做某一件事对你有益时,内心深处却不喜欢做这件事,于是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就想放弃做这件事。

“胜过自己”,就是让自己去做这件不想做的事,克服自己的潜意识和倦怠心理。再往深里说,胜过自己的不仅仅是做某一件事,而是改变自己内心的观念,从厌倦某一件事变成喜欢某一件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自胜者”。

道德经最精髓的十句话(道德经蕴含的3条大智慧)(6)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翻译过来就是: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人,必定是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势必要遇到很多困难。这句话包含着大智慧,既可以识人,也可以自省。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每天都告诉别人自己要做到哪一件事,轻易就许下了诺言。这样的人一般都言行不一,他们也很难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下半句是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多易必多难”。无论做什么事,盲目乐观最要不得。盲目乐观会导致你放松意志,消磨斗志,觉得事情不过如此。切记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坚持到最后,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成功了。

以上三句话是老祖宗留在《道德经》中的三条大智慧,只要认真领悟,并在生活中做到,那么福气自然不请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