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化学公开课(陈曾平深耕化学课堂)(1)

陈曾平课堂。

红网时刻11月9日讯(记者 苏莉雅)“一个角色扮演小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粒子,下次我要在我的课堂上加入这个环节。”在株洲市天元中学的一堂化学公开课上,陈曾平让学生开展小组游戏,利用肢体语言,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创意,让在场听课的年轻教师忍不住跃跃欲试,立马想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从教30年来,陈曾平带着学生“玩”化学,不仅给学生带去了知识,而且也让学生爱上了化学和思考。他的化学课,就像初中课堂里的一股“清风”,沁人心脾。

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思考

在化学课上,陈曾平的肢体动作多,表情也很丰富,因此脸上的皱纹会比同龄人多。“做游戏”是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不二法宝,因此,他的课往往都是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分组游戏、实验,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感强,这样就可以更好理解微观抽象的内容。”在陈曾平看来,游戏和实验的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化学的乐趣,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青岛化学公开课(陈曾平深耕化学课堂)(2)

陈曾平查看学生分组实验。

为了上好化学课,陈曾平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实验室为学生准备非必须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繁琐,不少老师通常都放弃在课堂上实验,但在《质量守恒定律》这堂课上,陈曾平总共加入了五个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就有两个。

“为什么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变轻了呢?”“因为没有在密闭的环境中反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实验后,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环境要求。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铁刀放久后质量增加……陈曾平又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的印象。

陈曾平的玩转化学,不止是课堂时间,还有课后思考。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该如何布置,是所有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陈曾平立足化学的学科特色,想方设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学生的化学思维。《质量守恒定律》这堂课上,陈曾平巧妙地将教材上的第4个实验设置成课后作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其质量变化是如何的呢?

今年的暑假作业,他将目光从课堂延伸到书本之外,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化学,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与化学有关的视频或者是手抄报。有的学生相互讨论做什么样的实验,有的学生上网搜索生活中的化学,还有的学生和父母一起探讨……作业收上来后,陈曾平印象十分深刻,不管学生的实验或手抄报做得好与不好,至少,学生已经开动脑筋在思考“化学是什么?”也许,若干年以后,这里就有“波义尔”“拉瓦锡”这样的化学家。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持续兴趣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传帮带让更多教师快速成长

除了天元中学化学老师的身份,陈曾平还是株洲市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株洲市初中化学学科培训基地主持人。他勇挑重担,积极示范,全程参与了株洲市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学习研讨活动,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作出杰出贡献,多次参加株洲市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送教下乡”,为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作出杰出贡献。

青岛化学公开课(陈曾平深耕化学课堂)(3)

陈曾平与化学组教师共同探讨。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陈曾平始终的追求。“能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他人,这是我莫大的幸福。”不只是上好示范课,陈曾平还经常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上课、磨课、赛课。

90后教师李亚辉是陈曾平的徒弟,凡与化学有关的教研活动,陈曾平都会带上李亚辉并指导他。李亚辉说,参加活动后,陈曾平都会让他思考、领悟,如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从开始听评课发言、读书分享,到送教下乡,李亚辉得到了快速成长。在同事眼里,他甚至成了新一代“送教专业户”。

回顾30年的三尺讲台光阴,陈曾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脚步从未停下。同时,他也带动了更多化学人,一起踏上了寻找教育那份纯粹的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