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的早生村中,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无名女子,村子里竟无一人知道她从何而来,更无一人能听懂她说的奇怪语言。她疏离于人群之外,像一匹受伤落单的鹿,沉默寂静、温和无言。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

一个叫“喂”的女人

与众不同的是天外来客

李新梅正在帮下地干活的父母忙碌地做着家务,只听咣当一声,一把刀掉在地上,吓到了收拾床铺的李新梅,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她在母亲的床铺之下发现如此渗人的东西了。在幼小的新梅看来,刀寓意着危险,于是她总是自作主张地把刀藏起来。可下次新梅来收拾时,依旧会有一把刀

看来这一切是母亲有意而为之的。看着母亲坐在角落里,呆呆望着前方的空洞眼神,满肚子疑惑的她想去找到母亲问个究竟,可是没有人能听懂母亲说的话。那么到底为什么李新梅的母亲要在枕头下面放把刀呢?又是为什么整个村庄无一人能听懂李新梅母亲的话呢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2)

(图源网络)

这一切还要从李新梅记事起开始说。“喂,吃饭了”、“喂,下地干活了”“喂,恁家新梅搁俺家玩了”……不管是父亲还是邻居,都这样称呼母亲,她不懂母亲为什么没有名字,甚至儿时的新梅一度认为“喂”就是母亲的名字

李新梅知道自己的母亲和旁人比起来有很多的不同,母亲只有1.4米的身高,和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高度相差无几。瘦小羸弱的身躯、黝黑到发亮的皮肤、深邃凹陷的眼窝和凸起的眼球、再加上操着一口无人能听懂的咿咿呀呀的话语,母亲看起来无疑是天外来客般特殊和神秘。但相同的是,母亲也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庄稼人,会一声不吭地下地干活,会给孩子亲手缝制衣服,会做好饭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3)

李新梅母亲和邻居一起干活

村子里的人嗓门都很大,脾气也直爽火爆,可李新梅家却永远安安静静的。既不会说普通话,又不会说河南话的母亲由于语言不通一向沉默寡言,从不和村里人扎堆儿东扯西扯,刚开始同村的人还会好奇地逗她讲话,她只是咿咿呀呀的回应些无人能听懂的声音。时间久了,村民便当她是疯子或者哑巴

和家人之间更多的也是用手势交流。父亲一声“喂”,母亲便知道是在叫自己,父亲指指灶台,母亲便知道要生火做饭,指指锄头,便知道是要下地干活。

年幼的李新梅有时候觉得家里太过冷清,从没欢笑和言语,寂静得让人压抑;可当村子里有人家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发生拌嘴争吵时,她又觉得家里真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新梅到了该入学的年纪,她开始识字念书,也知道了没有人会给自己名字叫“”,她心中的疑惑变得更多了。而母亲依旧是那个沉默不语,只做不说的女人。

李新梅放学,母亲便在校门口等着接她回家,一向从村民嘴中听到传闻的同学们,也对李新梅的母亲无比的好奇,他们趁着放学奔跑着跟上疾步前行的新梅,想去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个仿佛“天外来客”般的女人。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4)

李新梅母亲独自坐在家门口

同学们也意识到了这个这个女人异于常人,开始恶作剧地调侃李新梅,母亲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恶意,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她会冲着同学说一堆无人听懂的呵责,而这更加重了她在孩子们心中的古怪印象

新梅因为受到了同学们的区别对待和嘲笑孤立,她心中的愤恨无处诉说,只能将这一切归咎于古怪的母亲。回家向母亲大喊:“你不许再去学校接我,因为我在学校里受尽白眼和议论,你为什么和别人都不一样呢?”

从此以后李新梅便独自上下学,她也能明显感受到母亲的变化,母亲不再固执地要接送自己,开始刻意的疏远距离,也尽量不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之中。新梅知道母亲是在心里默默爱她的,可年幼的新梅实在难以承受来自他人异样的眼光

因为母亲的缘故,李新梅有一个难以忘却的、复杂的童年经历。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5)

李新梅母亲

誓要帮母亲找到来时的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新梅慢慢变得懂事,觉得自己从前对待母亲的态度不好,逐渐开始去体谅和理解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女人

她知道瘦弱的母亲心中藏有太多的秘密,她想帮母亲走出心理困境,找到属于她的生活。可语言的不通让她多次望而却步

直到她发现母亲床铺之下藏着的刀后,她的这种想法如野火燎原般疯长。她开始认真观察母亲异于常人的行为,从母亲每次发现刀不见后的焦急和恐慌的眼神之中,她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安,床底的这把刀是带给母亲安全感的工具,是她能安稳入睡的法宝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6)

李新梅

她开始一一讯问身边的邻居和亲戚,下定决心想找到一切关于母亲身世的蛛丝马迹。好在李新梅的姑姑看到侄女为了母亲的事情,焦急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样子,主动告诉了李新梅关于母亲的来历

原来,母亲是被可恶的人贩子从别处拐卖到村里的。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1985年,李新梅的姑姑在大街上看到了身上满是伤痕的母亲,人贩子不知从哪儿拐卖了这个女人,将她用麻绳捆住,为了防止她挣脱逃跑,将她打得浑身是伤,大冬天的只穿着一层单衣且衣衫不整,人贩子公然在大街上叫卖

这个来自外地,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女人在多次的叫卖声中仍未出手。面对众人的围观和指点,她开始嘶吼和求救,人贩子看她如此不安分,再加上也没人要她,便不耐烦地开始拳打脚踢

李新梅的姑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想起家中到了适婚年纪仍未讨到老婆的弟弟,她决定将这个女人买下来做自己的弟媳。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7)

李新梅接受采访

就这样,李新梅的姑姑将四处借来的1000元交到人贩子手里,换回来了这个准弟媳。可李新梅的爸爸一开始说什么也不愿意,因为他觉得这个花大价钱换来的女人相貌丑陋,还说着别人都听不懂的神神叨叨的话语。后来在家人的逼迫下,他渐渐接受了这个女人。

女人来到李家后,很是能干,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劳动好手。可她很清楚这里不是自己的家,对于外人的试探得靠近,她表现出异常的冷漠和抗拒。她也曾试图逃跑,可语言不通,也不熟悉地形,想要逃离这个偏远的山村,对她来说无疑比登天还难

慢慢的她不得不接受了命运对她的安排,她开始变得温驯顺从,从被拐卖的少女一步步沦为李家的生育机器。她为李家生下了两个可爱乖巧的女儿。

不过在李新梅看来,她的母亲对这个强行安排的丈夫一直没有感情,或许在母亲眼中,父亲只是母亲生活的依靠,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只是为了度过人生的各种关卡。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8)

全家福(李新梅父母亲及妹妹)

自从李新梅知道母亲的来历之后,她开始理解母亲这些年的孤独神情和怪异行为,她决定帮母亲去寻找家人。但语言始终是她突破不了的难关。

她通过各种渠道加入全国多地的寻亲群,隔三差五地将母亲的情况和照片一一散布出去,她想着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也许网友们能帮助到母亲呢。可是关于母亲,她知道的信息也少得可怜,一等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新梅从未收到半点回音

2018年,李新梅的父亲因病去世,这让母亲更加感到无依无靠,她呆呆地望着躺在床上紧闭双眼的丈夫,第一次为了这个男人流下眼泪,尽管没有感情基础,可多年的相处还是有许多情分在。李新梅看到此番情景心里更是着急,她想让母亲在有生之年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9)

这条短视频带给李新梅希望

一则短视频带来回家的希望

也许是老天终于看到了这个苦难的女人,愿意分给她一点点眷顾和怜悯。事情的转机出现了

一个平常的午后,正在玩手机的李新梅突然刷到一个短视频,里面的男人正在向网友介绍和教学布依语语调和发音与母亲平时所说的话惊人的相似,李新梅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再三确认后,她开始尝试去给这个叫“峰萧萧”的博主发私信,将母亲的情况尽数告知,并将母亲说话的视频也一并发了过去。

没想到峰萧萧很快便回了信息。他告知李新梅这确实是布依语,其他民族会说布依语的人并不多,她的母亲大概率就是布依族人,并表示自己愿意和李新梅一起帮助母亲找到回家的路。

原来,峰萧萧原名为黄德峰,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人,在当地的税务局上班,他业余时间在网络上拍摄视频,致力于传播布依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当他看到流落在外的布依族人时,他下定决心要帮助她。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0)

“峰萧萧”在网络上发布信息

据黄德峰介绍说,布依族现有人口287万,分散遍布在贵州的各个地方,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李新梅母亲的家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还是要依靠媒体和网络的力量。于是他再次将这一事件做成视频发布在网络和各个布依族交流群里。

人多力量大,群里有人从李新梅母亲说话时的重音语调听到些线索,经该名志愿者认真辨认,确定这是布依族语的第三土语

在布依族中使用的人数偏少,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地区。范围进一步缩小后,他们建了一个新的寻亲群,群主给它起名字叫“比侬,回家”。

“比侬”在布依语中,是亲人的意思。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1)

“比侬,回家”群组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扩展,群内人数越来越多,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就有人指出说,这个人应该是贵州西南地区的晴隆县。得知此事的李新梅,赶紧将这个消息比划的告知给母亲,并搜集来布依族人和传统服饰、建筑的图片拿给母亲看。

母亲激动的眼里噙满泪花,手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开心地笑了。

当看到贵州著名的“二十四道拐”的盘山公路后,母亲的反应特别大,兴奋地跳起来,咿咿呀呀地说着些什么。李新梅意识到,母亲的家乡可能就在这附近。她立即将这一信息反馈给群里的好心人,快速地瞄准了沙子镇。

后经在当地统计局上班的群内志愿者的调查帮助,最终打听出了在三十多年前,有个叫“德良”的女子,被丈夫卖给了人贩子,从此再无音讯。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2)

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

“德良、德良。”李新梅尝试用学来的布依语呼唤母亲。母亲听到有人在唤自己,常年浑浊的眼睛中泛起了一丝光亮,这个被叫了三十多年“喂”的女人,终于在今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在众多网友的帮助下,从李新梅看到视频到让母亲找到家人,只用了三天时间,她不敢相信沉寂了多年的秘密,会这样快速地揭开。她决定带着母亲前往贵州去见家人

在机场,志愿者们拉着“欢迎回家”的横幅站成一排,还有的志愿者穿着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来呼唤德良对家的记忆。在人群中,有一位身材瘦小步履阑珊的老人,一直呆呆地盯着机场出口的方向看,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德良的妈妈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3)

志愿者在机场欢迎德良回家

找到了家,找到了家人,这是德良三十多年来最开心的时刻。李新梅带着母亲跟随志愿者回到家后,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外公外婆以及舅舅一家。

也是这时,李新梅才知道,在枕头下放刀布依族人的习惯,他们觉得枕头下的刀能割除睡中人的噩梦。李新梅不禁想:母亲在那三十多年中,到底做了多少噩梦呀。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4)

德良与父母及女儿

到底哪里才是“德良”的家呢?

时隔三十多年后的德良再次回到家中,见到年迈的父母和亲人,开心地仿佛回到了孩童时期,在母亲膝下承欢。年近九十的母亲亲手端起一碗饭,用筷子喂给女儿吃。原来,布依族有一个说法:归家的人只要吃了家里的饭,就再也不会走远了。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5)

母亲在喂德良吃饭

看着德良在家里进进出出的操持家务,开心地给年迈的母亲梳头交谈,在这里德良不用再比比划划,也不会被人视为异类了,就像一个落单的大雁,再次找到了属于她的雁群。可是天不遂人愿,德良不知,这个贫穷破败的家,根本没有能力再承受一个女儿的到来。

李新梅实在不忍心将这个事实告知母亲,她想让她的德良在这里快乐地生活几天,给她的余生多留一些甜蜜的记忆。当她多次德良提起回家时,母亲都会向她说:我不走了,你走吧。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6)

德良父母的家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最终德良还是得离开,她像个听话的孩子跟在李新梅身后,临走前还笑着和邻居许诺:“我先带孩子回家,等过年了,蒸好馒头再回来”。就连来时的行李,都还有很多没有带走,因为德良觉得,这是我的家,先放在这里,我还会回来的

她期待的眼神让李新梅心如刀绞,因为新梅心里清楚,遥远的路途、高昂的机票、忙碌的生活,这些都是德良回家路上的重重阻碍。不知何时,德良才能再次回到这里,回到她认为属于她自己的家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7)

德良和老家邻居话别

不久后的三月,德良的母亲去世了,这位一生要强的老人,拖着年老的身躯无尽地等待了这么多年,仿佛是在心里和女儿做了一个约定:要在离开世界前,再见我的德良一眼。

德良,这个被老天无情捉弄的人,这个三十多年没有名字的人。她何时才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呢?命运一旦被改写,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因为人贩子的可憎行径,让多少人这辈子都丢失了名字,丢失了家人,丢失了自己。他们在汹涌的人群随波逐流,却永远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女子不堪丈夫暴行逃离这个家(河南一女子每晚枕着刀睡)(18)

德良坐在河南家门口发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