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猜疑(资治通鉴31小人有欲)(1)

《资治通鉴》封面

导读:小人有了野心,就会轻举妄动,他只看到了可能获得的好处,看不到产生的危害。面对这种人,我们要做的是一是团结周围尽可能多的人,二是避免自身犯错,三是搞发展,干实事,四是,静待,也可以是主动出击,诱蛇出洞,抓住错误,展开反击。

卷3更新完了,从今天开始卷4。

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中李兑劝诫肥义防范赵章和相过田不礼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小人有了野心,就会轻举妄动,他只看到了可能获得的好处,看不到产生的危害。

当时的赵王是赵惠文王赵何,前309年吴娃所生,前299年赵武灵王生前传位于赵惠文王,年仅10岁。赵武灵王退位,自称“主父”。

肥义为赵惠文王的相国和国君老师。肥义是赵肃侯时期的重臣,辅佐过赵武灵王,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李兑是朝臣。还有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赵惠文王的爷爷辈,是赵氏宗室的代表人物,“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首先说服赵成,在前文《《资治通鉴》29:如何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抓住了主要矛盾方面》有介绍。

赵章是赵惠文王的同父异母哥哥,自小随赵武灵王征战,是原来的太子,后因赵武灵王欲立赵何为王,所以把赵章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之后,封赵章为代地,为安阳君,田不礼为相国。

第一,太子之位是赵章曾经得到过又失去的,他不甘心,他不服,内心是强烈希望能再重新拥有。第二,当赵武灵王有想法封赵章为代王的想法,会被理解为赵武灵王支持赵章,加剧赵章的欲望。第三,据李兑的评价,田不礼“残忍好杀,十分狂妄”,赵武灵王让田不礼做赵章的相国,田不礼趁此煽动赵章的欲望。因此,两人在面对“若成功,就能夺取王位”的巨大诱惑下,相互勾结,很有可能铤而走险。

在赵武灵王向昔日的支持者-肥义透露想把赵国分成两个国家分别给两个儿子的打算后,做过当今的相国和国君老师,肥义拒绝了赵武灵王的提议,我不支持你。作为应对,肥义做了一系列部署,第一,安排信期做赵惠文王的护卫,不离左右。第二,遇有主父召见赵惠文王的旨意时,必须经过肥义,肥义确认安全后,才可以。第三,安排李兑和赵成率军驻扎在都城外,随时做好勤王准备。第四,没有命令,严禁地方军队进京。所以,赵惠文王和肥义就把京城的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防范对手。

这里面,《资治通鉴》对赵武灵王的解释主要是说赵武灵王因为对赵惠文王母亲吴娃的偏爱和愧疚,传位于赵何。后来,因为对死去的吴娃的思念逐渐减轻,对赵何的偏爱减少了,同时看到赵章面对弟弟赵何时,也不得不称臣,无精打采,自己于心不忍。实际上,这个解释不一定说得通,赵武灵王是一个相当有魄力的人,继位之初,在肥义的支持下,力退借奔丧的名义行肢解赵国之实的五国大军,冲破种种障碍,力推“胡服骑射”,灭中山国,推燕昭王和秦昭襄王上位,作为赵国使者亲自到秦国去勘探秦国地形、国情,还面见了秦昭襄王和宣太后,为攻打秦国做准备。这是何等的魄力,岂能是一句“妇人之仁”就能解释过去他在赵章叛乱事件上的作为呢。所以,我的想法倾向于其他人的观点,赵武灵王希望重新掌权。今天,不聊赵武灵王,只聊赵章和赵何。

有野心的人,他一般有明确的目的,权力,他们是进攻型选手。面对这种人,我们要做的是一是防范,防御,团结周围尽可能多的人。二是做事情深思熟虑,避免自身犯错,避免被别人揪住小辫子。三是搞发展,让大家能看到谁是争权的,谁是干实事的。第四,静待,也可以是主动出击,诱蛇出洞,抓住他的错误,展开反击。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现实生活跟政治斗争还不一样,给了我们很多试错的机会,我们可以在试错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但是方向一定是不能错的,允许错的只能是方法。这个就需要在人生路上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我可能就是赵括这种纸上谈兵,但是我希望自己在不断思考中,不断推演。当真正面对这类事情时,能坚持正确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