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听故事练复述教学设计(小学多文本阅读策略运用)(1)

小学三个学段分别安排了多文本阅读内容,以及多文本阅读教学,每一节多文本阅读教学,抓住了阅读的多个能力点,体现阅读的五个维度。随着学段的升高,五个维度逐步呈螺旋上升,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多文本阅读是能力的一次关键提升,是在第一、二学段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的体现,多文本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常态。

多文本阅读体系,是建构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策略实施在“专题阅读”栏目中的“范文阅读”“组文阅读”和“自由阅读”里。

今天,谈一谈小学高段“组文阅读”的策略运用。

大家知道,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安排在同一个专题单元里,形成了组文阅读的雏形。

三年级下册听故事练复述教学设计(小学多文本阅读策略运用)(2)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组文阅读课就是在精读引领课和略读实践课的基础之上,延伸而来的。如果没有精读引领课和略读实践课做铺垫,猛然间,在学生面前出现一组文章,师生都是无所适从的。即使小学高段的学生,也不能没有过渡性阅读,如果谈什么阅读能力,根本就不够现实。

小学高段的组文阅读依然是依托教材,进行的延伸阅读,或拓展阅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学习写读后感。本单元课文一共有四篇,分别选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中的《景阳冈》,《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红楼梦》中的《红楼春趣》。其中,《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

因为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所以,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就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做了一次交流。

1、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也能更加有收获。

2、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猴王出世》中的“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上文的“仙石”,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3、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籆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4、读《景阳冈》的时候,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加的了解,也有了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5、我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更多阅读的乐趣。

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把《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设计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依然还要把“理解难懂的语句”作为提升能力点,因为这些方法是从课文中学来的。

三年级下册听故事练复述教学设计(小学多文本阅读策略运用)(3)

再说略读课文《红楼春趣》的“文前提示语”。“《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解读这段“文前提示语”,给我们的提示应该有三个方面:1、获取信息方面,2、整体感知方面,3、作出评价方面。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依托《红楼春趣》编排了一组文章,组成了“组文阅读”。三篇文章分别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刘姥姥大观园赴宴》和《香菱学诗》,三篇文章作者都是曹雪芹。

“组文阅读”文前提示语:《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作品规模宏大、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

让我们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红楼梦》的三篇文章,了解故事情节,初识人物形象。

关于本组“文前提示语”的思考,需要从本单元导语来考虑:一是人文要素,“惜红楼梦断”。二是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两个文前提示语之间相互渗透的联系。就本组阅读内容的文前提示语来说,还需要从阅读能力的五个方面来思考:获取信息方面,整体感知方面,形成解释方面,作出评价方面和创意运用方面。只有这样思考,才能够把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设计成“阅读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听故事练复述教学设计(小学多文本阅读策略运用)(4)

活动一、多种方法读名著

古典名著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语句,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时,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和同学交流自己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后,你又收获了多少?

我遇到的阅读困难 我的解决方法 和同学交流后的收获

活动二、关注情节聊人物

《红楼梦》一书人物虽多,杂而不乱。作者将众多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阅读本组文章,你了解到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请总结出来,并和同学聊一聊。

王熙凤:

刘姥姥:

香菱:

活动三、合作改编演剧本

将名著改编成剧本,能够让我们对故事有更深入的体会。小组合作,开展一次小剧本表演,换一种方式读名著吧!

第一步:选择某个故事中的某个场景,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第二步:根据故事情节为人物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第三步:分角色排练,可以加入简单的道具。

三年级下册听故事练复述教学设计(小学多文本阅读策略运用)(5)

阅读情境这样设计。

阅读情境一、完成“阅读实践活动一”。活动一既是课内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回顾学过的阅读方法,如“交流平台”所说,逐篇文章进行阅读;也可以同时阅读三篇文章,完成此项要求。这里是体现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和作出评价能力”。

阅读情境二、完成“阅读实践活动二”。再次阅读文章,提升学生的“形成解释能力和作出评价能力”。

阅读情境三、完成“阅读实践活动三”。“合作改编演剧本”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重点体现的是“创意运用能力”。虽然要求选取一个片段,但包含了“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五个方面。

总之,无论是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还是丛书中的组文阅读,都需要从单元语文要素、文前提示语、阅读维度与能力、阅读实践活动等方面来思考,建立起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一、建立语文要素与文前提示语的联系。二、建立略读课文与组文阅读文前提示语之间的联系。三、建立文前提示语与阅读实践活动的联系。四、建立五个维度与五种能力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