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天津老人“众筹”演出的津味儿抗日剧《这年过的……》正式上演了,演职人员组中,年龄最大的超过90岁,剧组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话剧首映,引来几百名市民免费观看,整台戏老天津味扑面而来。

据了解,担任主角的十几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年龄最大90岁,80岁以上的占到4位,平均年龄70岁以上。“因为共同对方言的爱好,凑在了一起,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演一场自己当演员的话剧。”老人们找到津味儿作家郭文杰,请他帮忙写个天津方言的剧本。

民俗专家郭文杰曾创作并执导过多部话剧作品,经过深思熟虑,他用3天时间写出了一个剧本。这部2幕多场话剧剧情为:天津河东区陈家沟子的一户大杂院内,在天津沦陷期间,受尽了日军及汉奸的欺压。用另一种视角,通过真实再现当年日伪时期天津下层百姓的苦难,来表达当时的老天津人对于日军暴行的反抗。

十大雷人的抗日神剧(纯正天津话演抗日神剧)(1)

排戏没有经费?“咱们自己凑钱。”于是,天津市第一个众筹话剧就排练起来。大爷大妈们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年,想用他们的表演,发出老百姓自己的声音,告诉天津卫的老少乡亲,咱老天津人是怎样走过那段日子的。

全中国年龄最大的剧组 农家乐小舞台封闭排练

“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但他们是最认真的一群。”编完剧本的郭文杰,受这股子热情感染,又兼任起导演。

让“老演员”们想不到的是,他们的首次登台,居然是在蓟县农家院。“在那儿找到一家搭建有小舞台的农家乐,价格便宜,大家伙儿直奔蓟县,一不游山玩水、二不打牌,进行4天封闭式排练,终于找到了点舞台表演的感觉。”

一定要演出地道的老天津味儿,汉奸的神态一定要“无耻”,乞丐的衣服要敞开一半,白皮红心的甲长话语中要流露出良知……郭导演对演员的眼神和动作一遍遍打磨。

对于老人来说,记台词成为了最难的问题。80岁的马少伯老人说:“我的台词一共11句话,300多个字。记忆力大不如前,有时记一句背了一整天。”

好在,首映引得了阵阵喝彩。头上别了一朵大红花,脸上点了个大黑痣,甩着个大烟袋的媒婆,一登台就把全场观众逗乐了。为演好这个东家跑西家窜的媒婆,65岁的张新大妈没少琢磨,她甚至设计了脚上磕烟袋锅的动作。郭导说:“以往仅在评剧、京剧等戏曲表演中,出现过媒婆形象。这是首次出现在话剧舞台上。其实天津媒婆往往就是邻居家上岁数的老太太,在话剧中表情上就要有分寸感,不能太夸张。”

十大雷人的抗日神剧(纯正天津话演抗日神剧)(2)

90岁“民星”登台演抗日 自个儿演自个儿

90岁的刘钟鑫成了年龄最大的“民星”。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身穿长袍、头戴瓜皮帽,站在舞台上,台词念得中气仍很足。他告诉记者说:“郭导常遗憾没听过世的父亲多讲讲抗战时世面上的事儿。我和他父亲是同龄人,上世纪二十年代生人,都属虎,于是我主动报名加入了演出。自个儿演自个儿的故事,这还是头一遭。14岁时,我由老家衡水来到天津。当时天津世面上发生的强化治安、献铜献铁都赶上了,杂和面儿、豆饼都吃过。我先是在银号里当伙计,解放后在新中国的银行工作,不仅目睹了日军占领天津时对老百姓种种残酷暴行,还有对天津经济进行的洗劫式掠夺。”

十大雷人的抗日神剧(纯正天津话演抗日神剧)(3)

七月里穿皮袄 戏服都是真正古董衣

天津有句俏皮话“六月里穿皮袄——反常”。这大热天的,上台演戏的大爷大妈也穿起棉袄皮袍。由于这部戏要置办民国时期服装,且须是穷苦百姓穿的旧衣服,于是,他们向民间收藏家朋友借来老服饰、老物件。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古董,也是纯棉花的厚厚的老棉袄、老棉裤以及敞口的棉靴头。

十大雷人的抗日神剧(纯正天津话演抗日神剧)(4)

舞台上所有的东西,如表现天津民俗的舞台背景灶王龛等东西都是一钉一锤,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新买的一条裤子,在膝盖剪剪补补;为展现天津老太太带穗的腿带子,演员一边琢磨一边动手做;为角色逼真,大家还自己设计道具,饰演汉奸保长“大金牙”的律宝堃老人,准备了家传的金丝老式眼镜、老怀表,拿来一对核桃,还自备一个大扳指套在右手大拇指。“大金牙得意忘形、趾高气扬的劲儿,他一翘大拇指,这扳指衬托得神气活现。”演员们评价道。

首部全天津方言剧 不少台词观众听不懂

“这些老人们,虽然没有表演经验, 但大爷、大妈们有一个最大的特长,天津话说得倍棒!”郭文杰大胆尝试写出第一部全天津方言剧,用津派特有的幽默戏 ,来表现当年天津百姓不屈于日军的残暴统治。剧中还穿插不少天津俏皮话,并重现老天津民风民俗。

台上大爷大妈用伴随一生的天津话表演。但不少老词观众席上连不少中年观众都听不懂。“撑肥疯是嘛意思……把‘强化治安’的‘安’读成nan...‘得意’原来是念‘de二声yi三声。

“天津卫一个老规矩,正月里不能说媒,说媒对媒人不好。那这一个月正月里媒人吃嘛?有办法,她们串百家门说吉利话,‘有时也有挨打的时候,刚说完明年生一个大胖小,一看是位寡妇。”主持人串场说道的天津风俗引来观众的哄堂笑声。

十大雷人的抗日神剧(纯正天津话演抗日神剧)(5)

“爹娘,我走了,与其在家憋闷死,不如拼死!”“他能够投身于国家就放弃了对爹娘的尽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说的是(参加八路军的)令郎真是好样的,有出息!”“我还别不告诉你大金牙,我们家可是燕王扫北时来的天津卫!”演出中,这些老百姓发出的铿锵有力的抗日话语,引发观众热烈的掌声。

新报记者 郑东红 通讯员顾永林 摄影 赵建伟

新媒体编辑 朱潇骁

以上信息由每日新报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恶意抄袭者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一秒钟关注我们。

商务合作:so-so12 | 400-605-8022

十大雷人的抗日神剧(纯正天津话演抗日神剧)(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