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露诗文~古诗中品人生百态


引言

边塞诗除了有体现豪迈乐观的情怀,像岑参的:“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外,还有抒发戍边士思乡之情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边塞诗第一伟大之作(唐朝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夜上受降城闻笛)(1)

创作背景

这首边塞诗出自中唐诗人李益所作《夜上受降城闻笛》。代宗大历四年李益进士及第,但官场的失意让他始终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弃官各处漫游,在各幕府中任职,在边塞度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这也使得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雄浑高奇。

唐代边塞诗第一伟大之作(唐朝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夜上受降城闻笛)(2)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边塞的风光自然在诗中不可或缺。首两句写的都是诗人登城时所见的边地情景。“回乐烽”、“受降城”点明地点,其中“受降城”之名的由来,是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在此地点上,景色是“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具有着边塞荒凉凄冷的特征。试想一下,当周围平沙莽莽,月光洒在城墙之上,是否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孤独之感呢?

唐代边塞诗第一伟大之作(唐朝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夜上受降城闻笛)(3)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而就在此空寂惨淡之境,远处却传来了呜呜咽咽的笛声,使得诗人不禁联想:不知这是哪座烽火台上的士兵在用芦笛,倾诉自己无尽的乡思之愁呢?竟引得这“一夜”“征人”向着家乡的方向,久久凝望。在这里,李益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用人物情态来展现内心,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思之愁。

唐代边塞诗第一伟大之作(唐朝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夜上受降城闻笛)(4)

结语

曾有人推崇此诗为中唐边塞诗绝唱。从全诗来看,首两句是具有着边塞荒凉凄冷的视觉形象,而后两句则是在此种特定环境下所出现的听觉形象。这样视听感受的交织,就会形成强烈的情感驱动力,最终迫使诗人将心中浓重的乡愁一吐为快,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李益还有一首题目为《从军北征》的七绝,写法和这首诗类似,大家可以参读一下:“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文学##古诗##人文##历史##语文##知识##分享##唐诗##边塞诗##头号有新人#@头条创作精选@头条号@头条历史@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