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回,贾政带宝玉游大观园。从潇湘馆出来,向东青山斜阻,是大主山,然后向北转过山怀,“隐隐露出”“稻茎掩护”的稻香村。
稻香村
宝玉说:“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这里有错:“柴门临水稻花香”是明人诗句,源自唐诗许浑的“野门临水稻花香”,宝玉说“古人诗”应指唐诗,却故意把“野门”错写为“柴门”,是用错误提醒的方法。众人的反应是,一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的反应是,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
错误提醒什么?众人为何道妙?贾政为何断喝?稻香村:盗香村。宝玉直指李纨“盗香”!有人说李纨还没住到这里,怎么能说李纨?不能死脑筋,赞住处、批住处,就是在评论以后住在这里的人物。
步入茆堂,贾政问宝玉:“此处如何?”宝玉答:“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注意两个关键字:朱、清,宝玉说此处不及潇湘馆,贾政说“你只知朱”,“那里知道这清”?是摆明了说潇湘馆是“朱”,此处是“这清”。贾政重复“无知”,并说“不读书”,在说宝玉吗?是说读者,要读者仔细读书,看出贾政和宝玉父子俩在说什么,要知道“稻香村”是在说“盗香村”。
宝玉道:“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贾政为何又夸张表演?看宝玉的话:“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非其地、非其山,就差明说“强占我江山”了。
宝玉题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此联用了两个典故:《葛覃》、《泮水》。
诗经《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表面看起来,此典“归宁父母”,深合“元春省亲”。
但“葛覃”二字何义?葛藤蔓延。“藤蔓”是答案在前的手法,随后去了蘅芜苑,蘅芜苑的特点便是:“藤蔓”! “一株花木也无”。我们用关键字“朱、花、木”来看“一株花木也无”,就非常清楚。
诗经《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表面看来,“好云香护采芹人”是爱护学生贾兰,或者用采芹表达准备迎接大典的喜庆。
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称学生为采芹人,来源便是此诗“薄采其芹”。引用此诗还表达第二层意思,泮水采芹之“乐”,是忙并快乐着,准备迎接鲁侯大典的喜气洋洋,符合准备迎接元妃之大典和喜庆。这都是正面读。
反面读,要问准备迎接鲁侯大典的原因是什么?是鲁僖公征伐淮夷,凯旋而归!然后写明明鲁侯,既克淮夷,淮夷卒获,众将献俘,屈此群丑,在泮饮酒,庆祝胜利的场面,结果是淮夷攸服,献琛赂金。
东夷:《尔雅注》云“九夷在东”,有淮夷、莱夷、鸟夷、岛夷等。
淮夷:《通志·氏族略》记载,淮夷,在淮河流域。西周初年,曾参加管蔡、武庚反周的叛乱,周公东征,武力征服。厉王无道,再次反叛。召公用兵,始表臣服,但一直没得到周王朝承认和封赠。
秦以后,东夷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专指东边非华夏的域外文明。
鲁僖公是春秋名人,而他爷爷、奶奶、父亲、叔父比他更有名。
他爷爷鲁桓公,以一国之君而惨死闻名。娶了个齐国美女文姜,齐国出美女,随便出个这姜那姜都是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最著名的便是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嫁给卫侯,羡煞后生,却遭冷落,漫漫长夜,无人陪伴。这个卫侯,娶个绝世美女,往深宫里一放,眼不见心不乱,让她寂寞,让她写诗,燕燕于飞,之子于归,看着她成长为中国第一位女诗人,流芳百世,这思想境界,绝非常人。感觉这卫侯怎么跟孙猴一个“德性”,把七个仙女都定住不能动了,却跑到别处偷吃偷喝,真是千夫所指:不如禽兽!
这文姜和姐姐宣姜也不例外,都是国色天香,色香到什么程度?宣姜本来是嫁给卫国太子的,但卫宣公听使者说了宣姜的美貌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迎亲路上筑新台,然后自己跑到新台,亲自迎娶了宣姜,并亲自洞房!而且一直居住新台,朝欢暮乐,“淫不避人,如鸟兽耳”,更禽兽不如!
令人感慨:历史的戏剧性总是远远超越戏剧!
剧情的发展更加证实了这点:这样禽兽不如的父亲,却生了两个至仁至义的儿子,真是苍天瞎眼!宣姜生二子,长子寿仁义,次子朔阴险。原太子急子仁孝非常,并未忌恨父亲,与寿禀性相近,兄弟亲爱如同胞。15年后,儿子们都大了,阴险的朔陷害急子,与父亲密谋杀掉急子。你没看错,是与“父亲”密谋,便是禽兽国君卫宣公,派急子出使齐国,在途中安排刺客杀之。
这样狗血的剧情,却有一个震撼人心的结局。公子寿得知阴谋,忙赶上兄舟,如实告诉了急子,劝他出奔别国。急子流泪道:“出国之使,身负重任,君父之命,不可以逃。世间岂有无父之国,我能逃到哪里去呢?”寿感兄仁孝,愿代兄去死,以践行为由,劝酒灌醉了,留书“弟已代行,兄宜速避!”持兄使节而去,果被刺客所杀。急子酒醒,看书大惊,只恐“误杀吾弟”,全速赶路,然后呢?……然后,也被刺客杀了。兄弟争死,令人动容,国人伤而思之,便是诗经中的《二子乘舟》,咏此兄弟情义,千古流传: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但此事的结果是:两个人头送回,卫宣公面如土色,受惊生悲,半月而亡。剩下唯一的烂人公子朔,没想到一箭双雕,顺理成章继承君位,就是卫惠公。所以有谁再说什么善恶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上帝爱你们、佛祖保佑,对着这两颗死不瞑目的人头说去。有人说兄弟俩为何不想方设法逃难保命,好死不如赖活着,无辜被杀太不值了……。好,继续想,你就快找到我们失落的文明、古人的高贵了。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什么都要放到天平上去称的世界,怎能理解中国古人推崇备至的“义”字?如何理解情义之无价!如何理解灵魂的高贵?在落后文明屠杀先进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失落的岂止是诗情画意!我们高贵的中华文明,也如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未完,下文继续,揭李纨盗香)
点击看上一文: 红楼梦中最巧妙的设计:李纨、贾兰,著名的孤儿寡母孝庄、顺治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