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主子像猫奴吗?”“当然啦,毕竟是亲生的小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这可能是十年来最酷的神经科学发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这可能是十年来最酷的神经科学发现(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病)

这可能是十年来最酷的神经科学发现

“猫主子像猫奴吗?”

“当然啦,毕竟是亲生的小主。”

等等!这么说的话,难道伺候橘猫的都是胖子?白猫的都是神经病?暹罗猫的……就一定是包大人吗?

93版《包青天》包大人和展昭(御猫)

科学家的确得出过一个结论:猫主子和猫奴的性格,关联性有一点微妙。

瑞士一位动物行为学家曾经记录和分析大量家猫和饲主的互动,发现:

首先,猫的性别对人猫互动的影响,不如饲主性别来得重要。

从统计上看,女饲主会比男饲主花更多时间和猫互动,比如和猫说话、抚摸猫。男人们不要不服气,从心理和行为上看,养猫和养孩子非常接近!

你们有几个敢说自己能比老婆花更多时间照顾孩子?

其次,动物行为学家把每次人猫互动,都分成两类:

人类先动手

Or

猫先动爪。

他们发现,人类先动手越多,互动总时间就越短;相反,猫先动爪的越多,互动时间就越长。

翻译成人话,大概意思是:“你是神经病啊?每次都不吭声,上来就撸喵,喵已经快抑郁症了!”

再用稍微严肃点的话说,就是:

如果你恰好是“大五人格”中“神经质”比较高的人,你的猫就会更加倾向于是一个抖M,喜欢被动接受抚摸、抱起,不喜欢主动和人类互动。戳这里了解《做题了解你家的猫主子究竟是什么性格》。

因此,科学家们给出一个结论:

人和猫的良好互动,取决于双方收到对方诉求后的“回应”,如果你多回应你的猫,你的猫也会多回应你。

但是你不能强迫对方回应你,“你要尊重猫的自我意愿!!!!”猫奴科学家还很激动的用了好几个感叹号。

另外一个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则是通过专用的软件,来分析人猫互动视频数据中的时序模式,并且配合测试猫奴大五人格。

结论跟瑞士科学家的差不多:神经质较高的猫奴和猫的互动模式,不论数量还是和频率都较低,而且互动模式的复杂度也较低。

什么叫互动的模式复杂度?一个典型的互动模式可能是这样的结构:

1.猫走来。

2.猫站定。

3.猫尾立,尾端卷。

4.人和猫说话。

5.人把猫抱起来。

6.结束

在“大五人格”中,

具有高“责任感”属性的人,更容易和猫形成更复杂的互动模式,也就是说,猫的性格会更克制、更懂得曲线救国的奥义……

具有高“开放性”属性的人,更容易把自己和猫的关系看做“玩伴”,而不是“情感支持”,猫更容易有安全感、不紧张。这种猫不会经常可怜巴巴望着猫奴,也不会没事就喵喵叫。

具有高“外倾性”的人,和猫的互动模式种类最多,这种人喜欢选择变化的模式来和猫相处。不过,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对猫有什么影响,还不清楚。

编辑部美术总监和他的猫主子之一,都内心戏超多

从这种意义上说,猫的性格确实会“像”猫奴,不是单纯复制猫奴的性格,而是和人的性格形成一种复杂的对应形态。

什么?你说这些都是猫和人之间的互动,怎么算是猫的“性格”?

不,当人面对外界刺激和社交环境时,真实的应对“行为”,其实就是“性格”。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在心里想象“自己内心其实是很正义的”,却永远不付诸任何行动。那么当他走完这一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只会在他的追悼会上宣布:这是一个从来也不屑与正义为伍,懦弱、自私的人。

参考文献:

Wedl M, Bauer B, Gracey D,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mporal patterns of dyadic behaviour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domestic cats and their owners[J]. Behavioural Processes, 2011, 86(1):58.

[1]D C, Turner.The ethology of the human-cat relationship.[J].Schweizer Archiv für Tierheilkunde,1991,133(2):63-7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