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

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992)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2)

【按】这是编撰于1992年的《忻州第二中学校简史》,校史介绍了忻州第二中学由1961年12月始从忻县城关民办初中、忻县红旗中学、忻县工农兵中学、忻县工农中学和忻县第二中学沿革而来三十一的历史进程。2002年7月15日忻州二中从城内学道东街迁址到城北的汾源大街新校区,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现如今,校园里环境幽雅,绿树常青;教室内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忻二中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扬帆起航,书写新的辉煌!

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指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过程的文献资料。《忻州记忆》特地收集整理配图编排这部卅年前二中简史,将学校早期的办学历程和历史校貌重新再现,以飨读者,是为了让成千上万的二中莘莘学子更多的了解母校的过往,也是《忻州记忆》平台创建的初衷和义务。

前 言

忻州二中,从“民中”计,距今已31年了。从“工农中学”计,亦已22年了。建校虽短,但岁月沧桑,经历了我国的“非常”时期,.“文革”时期和今天正在实行的“改革开放”时期。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教学工作和总务后勤工作,无不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影响。

为了总结历史性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适应新的形势,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学校组织人力,着手编撰《忻州第二中学校简史》。《简史》断续耗费三载,几经易稿,博采众长,现已脱稿,经校史领导组决定付印,这无疑是我校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简史》面世之时,我代表学校领导、师生员工,向曾经为“二中”辛勤耕耘,树人灵魂的历届领导、教工表示深切的谢意!向曾经在“二中”研读成长的5514名高中毕业生、485名初中毕业生表示亲切问候!谨此为序。

校长赵存龙

1992年10月15日

校史领导组

组 长 赵存龙

副组长 刘万年 李旺则 冯荣华

成 员 王碧青 张润良 刘澍民 崔自新

王欣 王俊琦 曹富银 杨国林 李玉明

主 编 赵存龙

副主编 薛喜旺

编撰者 赵存龙 薛喜旺 张尚智 张世华

封面题字 赵存龙

封面设计 杨国林

责任编辑 薛喜旺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3)

简 史

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由忻县城关民办初中、忻县红旗中学、忻县工农兵中学、忻县工农中学和忻县第二中学沿革而来。

一、创建时期

1961年,在忻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忻县城关民办初中在城内东大街龙王庙成立,石子山任名誉校长,裴溪专管教学工作,首批招生两个班学生100名,学制三年,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教职员共5人,是年“民中”迁移至城内草市巷文补校。1965年10月,“民中”迁移城内学道东街今忻州市第二中学校校址。

二、“文革”时期

1966年,忻县城关民办中学改为忻县红旗中学,负责人薄隆祥同志,当时在校生四个班136人,是年七、八月间,学校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课,多数学生投入文化革命大运动中,致使应届生的毕业和招收新生的工作无法进行,学校处于混乱状态。

1968年,根据忻县文卫办公室的指示,在校生一律毕业离校,教职工留校参加政治学习。

1970年5月,上级决定将红旗中学和忻县工农兵中学合并,成立忻县工农中学校,校址原红旗中学,教育局拨款扩建学校,新建教室12个,办公室、教研室12间,学校负责人齐继兰同志、解兴德同志,教职工发展到30余名,设立办公室、后勤处和教研组,是年招收会计班、师训班、医卫班各一个,共130余名学生,学制三个月,共培训三期,课程有毛泽东著作选读、专业课,学生学习期满后,回原人民公社有关单位工作。

1971年2月,工农中学在继续开办培训班的同时,招收首批高中生一个班,学生50名,学制二年,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外语、工业基础知识以及毛泽东著作课。

1972年春,又招高中生5个班,学生250名。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4)

忻县工农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留念(1973)

1973年春,工农中学首批高中生毕业,又招新生5个班,250名学生,在校生已达10个班。同年三月廿八日,因忻县第一中学成立,上级决定将忻县工农中学校改为忻县第二中学校。八月,忻县第二中学党支部成立,范富田同志为第一任书记。与此同时,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行4人进驻二中,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实行管人、管校、管思想。

1974年,二中革命委员会建立,范富田同志任革委会主任,上级调来赵存龙同志任革委会副主任,是年招新生5个班,学生250余名。

从1973年至1976年的三年里,学生除在学校上课外,还要参加社会活动,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学校在校内外建立了学工、学农基地5个,校内有电机维修厂、纸箱车间,校外有农机修造厂、机械厂、化工厂;在上社公社神头大队,后河堡公社上沙沟大队设立了学农基地,师生以教学班为单位,轮流去工厂、农村劳动,每期30天,吃住在基地。并在神头大队打窑洞3孔,盖房5间,解决师生食宿问题。其间,学校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各班选派能歌善舞、能演会唱的学生参加宣传队,在有专长的教师刘澍民等的带领下,精心排练,巡回演出了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一一大型话剧《风华正茂》,一时名扬忻县。

1976年,上级任命焦廷璋同志为二中党支部书记,赵存龙同志任校长,白光亮同志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从此,二中有了正式任命的第一任校长。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5)

赵存龙(左一)白光亮(左二)王碧青(左三)焦廷璋(右一)

三、恢复高考时期

1.1977年至1980年为建设重点学校阶段

粉碎“四人帮”、批判“两个估计”、改革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给学生带来蓬勃生机。

1977年招收新生10个班,在校生增至800余人,

1978年学校被定为县重点中学,招生范围由面向城关转为面向全县。这一年因城镇初中毕业生要全部升入高中,入学新生达六百余人。学校按成绩编入一年级八个班400余人,其中两个重点班,招生100人,成绩在30分以下的200人,改编为4个补习班,补习初中课程。全校共20个教学班,在校生1100余人。

这年冬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学校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学校工作沿着健康的改革之路向前迈进。

1979年招新生9个班,其中有3个重点班,另有由初补班转为高一年级的4个班,加上二年级的8个班和一个高补班,共22个班,除重点班外,其余各班平均在65人上,在校生为1403人。

1980年,因多数初中改为三年制,应届毕业生减少了,只招收新生三个班,100余人。还办了五个高补班,全校共21个班,学生一千余人。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6)

忻二中欢迎(送)驻校工宣队留念(1977)

1977年学校只设支部书记、副书记、校长各一名,教师33名,后勤人员9人,总共45人。全部办公室只有12个。1978、1979两年中,教职工陆续增至70余人,又增设了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工会、图书室、阅览室等机构,使这所占地仅1700多平方米的校园,大为拥挤。特别是1978年开始有了住校生之后,虽已建成教学楼,但腾出的房子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上级领导的关注下,迁走了视导室,又拔款新建了一座简易礼堂兼饭厅、仓库兼宿舍用的两层楼房10间、锅炉房一座、安装了暖气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师生的食宿问题。校园面积增加到26亩多,一所1500余人的学校,只有并排在一起的三个篮球场地。学校的各种办公用具和课桌凳,只有少数是新置的,绝大部分是由县民办、红旗、工农兵、忻县中学及干部文补校等单位接转过来的,很不适应教学需要,限于经济条件只能逐年更新。不过,从全县来看,除了校址局促外,已是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学校了。不仅校容比较整洁,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7)

校领导与工宣队一起研究工作

学校改为重点中学后,学制仍为两年,教材仍沿用省编课本,按省颁教学计划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体育等学科,只是改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1980年改用统编教材,并开设了生物课。组编班级的做法是:一年级按考试成绩分快、慢班,改为重点中学后,就只有重点与普通班之分;二年级则根据高考需要结合学生自愿,分设文、理班,教学初步纳入正规。经过学校领导与广大教师的努力工作,教学秩序日趋稳定,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然而,“四人帮”的流毒一时未能肃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精神空虚,不思上进,有的甚至违法乱纪,滋事闯祸,破坏教学秩序。在支部书记焦延璋、校长赵存龙的领导下,动员各科教师协同作战,一方面大抓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进行前途、理想、道德教育,开展 “学雷锋争三好”竞赛活动,并在上级领导与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进行了法制和纪律教育;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学校规定,教研组每周开例会一次,研究教材,交流教学经验;各科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示范教学或公开教学,提高备课质量,认真批改作业,加强自习辅导,定期检查评比。这样齐抓共管,双管齐下,使学校工作逐步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教学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1978年被大中专录取学生19人,1979年被录取学生86人,升学率在全区名列前茅,博得了社会的好评,全校师生倍受鼓舞,初中毕业生争先报考二中。

1980年10月,校长赵存龙、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白光亮,因工作需要调离二中,上级派连庆昭接任校长,姜安良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支部书记仍由焦廷璋担任,学校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8)

2.1981年至1985年为试办完全中学阶段

为了进一步发挥重点中学的优势,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经上级批准学校从1981年起改办为完全中学,决定当年新招高中班4个,初中班2个,全校有教学班十三个,其中包括二年级三个班,高补班四个班,在校生总计690人,教职工80人,其中任课教师42人。

早在春季开学初,学校就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全民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认清了中学教育的方针和任务,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提出了要“四个全面一齐抓”的办学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一齐抓,全面关怀每个学生,好、中、差一齐抓;全面部署教学力量,各个年级一齐抓;全面加强教学工作,文科、理科一齐抓。并特别强调了抓好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动全体教职工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依靠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在全校展开了“学习贯彻《学生守则》和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并利用每天课前十五分钟的晨检,每星期日晚上的周会和每月一次的总结会等形式,向广大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革命理想前途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纪律教育。学生的思想认识确实得到了提高,有72%的青年申请入团,为巩固正常教学秩序,为提高教学质量,为1982年高考获得好成绩奠定了重要基础。学校曾以先进集体出席过省、区、县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经验交流会。

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了体育、卫生工作,继续坚持了“两课两操一活动”,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开展了达标活动和广播操、篮球、越野比赛,建立健全了爱委会、伙委会和体育、卫生领导组,后来又增设了劳动技术课,师生们的体质不断得到增强。学校被省体育验收组定为全省传统体育项目优秀学校。先后为有关单位输送了六十余名体育人才。

为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建立健全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职工工作条例》、《学生守则细则》、《学籍管理办法》、《学生奖惩办法》、《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办法》以及《课堂规则》、《请假规则》、《寝室规则》等,同时建立了教学档案,分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资料档案三大类,共40余种,为指导教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规定了例会、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理论、学业务,搞进修,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9)

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从政治上生活上培养教师,关心教师。努力在教师中发展新党员,坚持搞好“三访”,即教师有家庭纠纷访,教师有困难访,教师有婚丧大事访,为教师排忧解难,以调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在改进教学方面,学校着重抓了“双基”教学,规定各科教师每周在自习时间辅导的次数和作业批改量,大大推动了教学工作。

1981、1982年共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119名,中专127名,1981年的升学率为14%,而1982年一跃为40%,一时声誉甚高,是二中的鼎盛时期。

1982年,学校改为六年制,初、高中各三年,这样每年有18个班的住校生,宿舍明显不足。

当年冬,上级又拨款为学校兴建了实验楼和宿舍楼。建成后即增设了理、化、生物实验室和仪器、标本室、电教室、大小会议室,学校已成为一所比较完备的学校了。直到1984年孙文斗任校长时,每年都是招收四个高中班、两个初中班。至此,所招新生的质量明显降低,因为县重点只能在省重点中学选拔后才能录取新生。

1985年经研究决定高、初中脱钩,学校每年只招收高中班6个,在校生每年保持在8个班一干人左右,直至现在。

3.1985年至今,为学校的稳定发展阶段

在历任领导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二中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学校。全校拥有:供办公及教职工住宿的房间44间;可容纳20个班一千余人学习的三层教学楼一幢;可容纳450人住宿的三层56间的学生宿舍楼一幢;包括实验室、图书仪器室、阅览室、会议室的实验楼一幢,价值35000余元的物理仪器33套;价值5000余元的化学仪器15套;价值30000余元的图书二万余册;价值5000余元的生物仪器23套;价值4000余元的电教设备22件;价值17000余元体育器材116件;有校办印刷厂、养猪厂各一个。校园占地面积为17712㎡,建筑面积为9730.4㎡。

后因学校主要领导变更频繁,学校秩序紊乱,忽略了教学管理,又加之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学生素质降低,导致了1989年高考出现了低谷问题。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0)

四、团结奋进的三年(1989.3一1991.12)

1.改革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

为了振兴二中,走出低谷,1989年3月,根据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重新组建了二中校级领导班子。新产生的校级领导有:校长赵存龙同志,党支部书记刘万年同志,副校长李旺则、冯荣华同志,专职纪检委员张润良同志,工会主席崔自兴同志,助理副校长王碧青、刘澍民、文正清、王悦临四位同志。新组建的校级领导班子,实行校长负责制,从此开创了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工作新局面。

2.理顺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

新的校领导班子建立后,针对二中的实际现状,首先着眼于理顺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了办公室、教务处和总务处,1991年又增设了政教处,改组了党支部、工会和团委会,选用一批年轻有为的同志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并制定了校长、党支部、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团委会和工会等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总体目标,简称5236工程,形成了岗有人,人有责的系列管理模式。

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业务量化考核制,分层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创收奖、优生奖、高考奖、出勤奖、论文奖等奖励制度,将教职员工纳入竞争机制,提高了学习、工作效率,克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因素。同时制定了总务、教学、仪器、实验的管理制度,学生的操行评定、纪律处分条例,文体卫生检查评比制度。使学校基本形成了一个核心(以党支部为核心)、一个中心(以校长为中心)四条线(党政工团、教务、总务和勤俭办)的管理体系。所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使学校出现了团结奋进的新局面。

3.加强徳育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学校以德育为首,培养四有新人,狠抓治理、整顿,制定了三年奋斗目标:第一(89一90),加强外部管理,整顿校纪、校风、体育、卫生,打好教学翻身仗,在高考中力争“保七争三”;第二(90一91)加强内部管理,即教风、学风、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在高考中力争“保今创历”;第三(91一92)抓创新引进,使学校的教学等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在高考中“超91、平86”。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采取的措施有:

(1)组建了德育工作的三支队伍,即党政、工团、学生会,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

(2)变被动教育为有计划教育,抓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遵纪守法,劳动教育。

(3)寓德育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变封闭型、灌输式,为开放型、民主式教育。

(4)变单纯行政手段教育为管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5)变单一教育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教育。

这样,形成了以德育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主体的新格局。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1)

4.狠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环是抓紧抓好常规教学。三年来,在岗位目标责任制实施中,常抓不懈的教师业务量化考核,学生品学的双向追踪,以及管理人员的“三定”即定点、定人、定责,形成了时时处处有人管理的制度。如对教师业务实行量化考核、包括有常规教学的五项指标:即各科教师备、讲课中分良、中、差,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本,自习辅导不少于三次:期中、期末学科考试成绩在前三名和教学改革实验,撰写教改论文有成效,由教务处逐周统计,按月小结,年终考核,完成一项、二项、三项和四项以上者,分别获三等、二等、一等和特等奖,并将教师在教学中的考核成绩装入本人档案。三年的实践证明,教学上的量化考核使不少教师不仅完成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各科的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业务上的迅速提高,先后有王银凯、阎俊仁等6位同志获得省、地区教改能手的称号,副校长李旺则、英语教师陈香兰等同志的教学论文在省、地区刊物上发表。1990年至1991年间,有50%的教师,在五项教学业务量化考核中获得特别奖。

5.实行“两项教改”,执行“三课教学”

1991年暑假期间,学校选派省级教学能手、化学教师王银凯同志赴太原,参加省教委主办的“两项教改”即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新教材和新的会考制度的培训班.接着,又选派教研组长、语文等各学科教师代表张树声等十二名教师,参加忻州地区教育局举办的“两项教改”培训班,是年开学初,副校长李旺则同志赴河曲参加区教育局召开的“两项教改”会议,会后向全校师生员工做了详尽的传达报告。这样,为我校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布的“两项教改”任务,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1991年秋季,根据忻州市教育局招生计划,学校招入新生300名,六个教学班(113一118班),全部执行“两项教改”规定。采用了国家教委颁发的新教材,执行“三课”教学,即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这方面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开足必修课,开好选修课,开展活动课。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两项改革是可行的。

6.不惜投资办学,增加教学设施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是服务教学的重要环节。三年来学校共投资90多万元,添置了图书、仪器、体育器材,购进速印机、腾印机各一台,新建锅炉房一座,购进锅炉、茶炉各一个,新建教工宿舍楼一栋,维修改建平房36间,引进安装自来水,改装架设电线,改建扩建校办印刷厂,添置桌凳,加固学生教工宿舍楼,以及砖铺校院等设施。大大便利了教学,真正做到了不借投资,服务教学。

总之,三年来,二中的校风、校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重大成果,得到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好评。1990年,省教委、中共忻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山西省教委、体委连续三年授予“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光荣称号,同年有109名学生被大中专院校录取,达到预定的“翻番”目标;

1991年有119名学生考入了大中专院校,使本校走出了1989年高考低谷,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的称赞!

而今,在全国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领导及全体师生员工,正充满信心,锐意革新,为二中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顽强拼搏、努力奉献!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2)

大事记

1970年5月

红旗中学和忻县工农兵中学合并,成立忻县工农中学校。

1971年2月

忻县工农中学校,首批招收高中生50名,学制二年。

1973年3月

28日,忻县工农中学校改名忻县第二中学校。

1973年8月

忻县第二中学校党支部成立,范富田为第一任书记。

是年,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行四人进驻二中,实行“管人、管校、管思想”的职责。

1974年

忻县第二中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范富田同志任主任。

是年,本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练的大型话剧《风华正茂》等剧目,分赴城乡巡回演出。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3)

1975年

学校在忻县上社公社创办“神头分校”,建立了学农基地。

1976年

上级任命赵存龙同志为忻县第二中学校长。从此,忻县二中有了正式任命的第一任校长。

1978年

本校被上级定为重点中学校。招生范围由面向城关转为面向全县。

是年,本校建成了三层教学楼一幢和饭厅兼礼堂。

是年,学校设置“地震测报组”、“气象测报组”和“沼气试制组”。

11月

数学教师刘澍民被地区教育局评为出席省的模范教师,被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1981年

本校由高级中学校改办成完全中学校。开始新招初中班两个。

10月22日至30日,本校出席了全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会议,并印发了“我们是如何在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交流材料。

12月

体育教师刘瑛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1982年

本校被省体委首次命名为“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光荣称号。

是年,本校兴建了图书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

9月

学生尹文兴同学在全区小论文参赛中,获得全省三等奖。

1983年

5月

语文教师张树声被评为全区“模范班主任”。

9月

3日,“忻县第二中学校”改名为“忻州第二中学校

12月

本校被教育厅、高教厅、省总工会授予“五讲四美”的先进集体。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4)

1984年

语文教师兼工会主席连瑞林被评为“全国总工会优秀工会干部积极分子”。

是年,化学教师王文玺被市政府授予“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外语教师陈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物理教师王志平被团地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是年,本校毕业生张顺良在全国柔道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是年,学生谢迎庆在山西省田径比赛中荣获跳高第四名。

1985年

语文教师董焕云被市政府授予“模范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是年夏,本校由完全中学校变为高级中学校,停止招收初中班。

是年学生赵志强在省中学生射击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是年,学生孙小琴在山西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1986年

9月

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本校“招飞工作成绩突出”的光荣称号。

是年,政治教师刘忠义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招飞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是年,地理教师李旺则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体育教师李玉明荣获山西省运动会优秀教练员奖。

1987年

物理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常全田被地区教育局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是年,数学教师邢望生被地区教育局授予“教改能手”的光荣称号。

1988年

本校刘澍民等14名教师被山西省教委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

是年,总务副主任曹富银同志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是年,语文教师曹志文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5)

1989年

8月

本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赵存龙同志出任校长,并由校长提名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是年,学校首次制订了“严谨、求实、勤学、奋进”的校训。

是年,赵存龙校长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是年,生物教师杨国栋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教育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化学教师王银凯被省教委授予“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

7月

纪检专职委员张润良同志荣获忻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是年,共青团书记杨国林被省教委、省团委授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是年,数学教师张培立被地区教育局授予“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

是年,忻州市委表彰优秀党员、数学教师张和义。

1990年

6月

学校举办了首次“古钱币展”。接待校内外观众数千人,曾以“电视新闻”于省、地、市台播出。

8月

16日,,本校教工宿舍楼竣工,有16户教工家属喜迁新居。

9月

10日,中共忻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本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0月

校医董志忠同志,在全省学校卫生工作评比中,由山西省教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是年,语文教师王秀龙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德育工作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化学教师魏淑敏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重新修建了锅炉房,新购进四吨锅炉一套。

是年,副教导主任,数学教师王俊琦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是年,山西省教委、体委第二次授予本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光荣称号。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6)

1991年

学校首次谱出校歌,从此,歌声回荡在校园。

6月

副校长冯荣华同志荣获忻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9月

5日,物理教师阎俊仁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山西省人事局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9月

14日,学校招新生300名,编入113-118六个班,执行国家教委规定的“两项改革”新的教学格局。

12月

中共忻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学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是年,忻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地理教师韩贵平同志“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后 记

1989年春、学校遵照忻州地区教育志办公室的要求,全区各重点中学编撰本校的《简史》。是年冬,《简史》初稿告成,送交地区教育志办初审。今年3月间,地区志办又要《简史》下限延长至1991年12月底。于是,《简史》在原稿上增添了“团结奋进的三年”。为了《简史》内外的较大事件一目了然,又增加了“大事记”。

在校史领导组的大力支持和认真负责的指导下,以及编撰者赵存龙、薛喜旺、张尚智、张世华等同志的努力和分工协作下,《简史》终于付印了。由于,编撰人的水平有限,又往事的文字记载较少,《简史》的缺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2年10.15

感谢岳俊岩先生提供原始素材!感谢众多校友收藏的历史图片!

收集编排不易,转载请载明出处。

山西忻州二中是高中吗(忻州市第二中学校简史)(17)

(来源:忻州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