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1)

▎碗净福至

徐艳丽

常言道:“饭桌见人品”,一日三餐,看似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往往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质,平常普通的吃饭之举,也能从中可看出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贫贱,福报几何。

1

一个雨日中午,与一位兄长在餐馆吃饭。餐末还有两串烧烤五花肉,咸,辣,我吃不下了,正在琢磨是不是带走。

“一人一支分了吃吧?别浪费!”随后他讲了一件事,陪伴着细嚼慢咽,竟然觉得肉片那么好吃。

兄长到一家素食餐厅吃饭,有一块煎茄饼太咸,吃不下了。送餐盘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对收盘大姐说明了情况。大姐口说没事没事,一边收拾餐具,一边拿起他剩下的茄饼吃了下去。他局促不安,因为这家餐厅是佛家子弟众筹开的,倡导不杀生不食肉,倡导节俭光盘,微利经营,所得善款用作慈善。收盘大姐的举动令他汗颜,他当即掏出三百元钱,投进餐厅内的功德箱中,是对自己剩饭的惩罚,更是对慈善事业献一份爱心。

我能想象得到,那位收餐盘的大姐一定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因为她的内心淡定从容,她的行为坦荡磊落;我的兄长投钱进功德箱的动作一定很潇洒利落,因为他心甘情愿,胸怀善念!

其实他本就是个节俭之人。1984年考入苏州大学,四年里没出去看过一次苏州园林,不是懒,是为给家里省下每次五分钱的公交车费。虽然多年来谦逊简朴已成为习惯,这次还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收盘大姐上的“真实一课”。

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2)

2

一位前辈,从小在皇城根长大,16岁后作为下乡知青回到老家,大约1981年,他作为返城知青安排进城就工,1996至2001年我有幸成为他手下一小兵。彼时他父母退休、儿子参加工作都在京城,在我一个农村女孩眼里,他的条件可谓优越。同事们一起在外吃饭,剩下的饭菜,他总是要打包带回。我记得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过年还能吃什么?”意思这是以前过年才吃的饭,绝不能丢弃。

退休后他去了北京,偶回莱阳小住。每次从莱阳离开,头晚我到他家道别。阿姨收拾东西,把没吃的蔬菜水果馒头等打包给我,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大蒜还有几头,馒头包子没顾得吃,水果还好,不嫌的话你都带走吧?丢了可惜……”我怎么会嫌弃呢,不管是花钱买的还是亲戚种的,都是辛苦所得,我不但不会嫌弃,还觉得阿姨拿我不当外人,就像母亲临出门对女儿的嘱托,我既幸福又不舍。但想到他们在北京儿孙绕膝,乐善好施,与新结交的邻居朋友们相处甚怡,更多的是为他们高兴。

3

有次我给一位同事好友打电话,听出他喝了点酒,一改往日的儒雅,告诉我他有多么自豪!他家周围有些流浪狗,他经常给狗们搜罗吃的,或者是家里多做点饭,或者是外出吃饭的剩余带回。那时,他正被一群狗围着,给它们喂食,狗们对他簇拥摇尾,俯首称臣,他笑言自己是也算头领了。说即使没有吃的给狗们,它们对他也很友好,远远的跑来“拜见”他,围绕他,亲吻他。

我知道他住的院外院内种了各种花果蔬菜,腿勤手巧管理到位,一年四季都有好东西分享给大家。或者是小苗,或者是鲜花,或者是带露珠的青菜,或者是宝葫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物尽其用,快乐缘物相传,我确信他的生活非常美好!

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3)

4

《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告诫子孙的第十大善行就是“爱物惜命”。

林清玄在描写一篇有关食物的文章中说道: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在宫中亲自侍奉他父皇唐玄宗李隆基用膳。过去太子给父母问安侍奉父母吃饭,是太子必行的礼数。有次席间有一块羊腿肉,玄宗想吃,看一下肃宗李亨,示意他亲自割切,肃宗从命,就用刀割切了。因刀刃上有些羊脂污漫,肃宗取一块饼,将刀揩得洁净。

玄宗见饼是食物,用食物擦刀太为可惜,于是盯着肃宗看,面露不悦之色。肃宗从容举起那饼,放在口中吃了,玄宗方才大喜。玄宗遂对肃宗说道:凡人福禄有限,应当如此爱惜。

而齐后主、隋炀帝之流,竭万民之膏血,以供一人之欲,唯恐不足,一旦福穷禄尽,身丧国亡,可悲可恨,并遗臭万年。

大抵自天子以至平民,福分虽有大小,然皆以撙节爱惜而得长久,暴殄糜费,必致短促。就像井泉,细水长流,则用之不尽,若顿行打汲,则立见其干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的人,日子都会过得顺水顺风。因为他们通过勤劳去“开源”,通过节俭来“节流”。既开源又节流,生活都会有细水长流,富足有余。

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4)

5

《圣经》祷告词中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的所饮所食所用皆是上天对人类的赐予,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浪费了就是暴殄天物。推而及广,万物皆有灵性。善待资源,善待万物,既勤又俭,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勤俭即行善,浪费即做恶。上天最看不过的,就是人糟蹋和浪费粮食,你今天浪费种下恶因,之后就会承担果报。老人讲“糟蹋粮食伤天理”、“禄尽人亡”,浪费粮食的人把福报都浪费光了,寿命也就随之结束了。“惜福延寿”,如果人能勤俭节约,行善(五戒十善)积德,这样一方面保存住了福报,一方面又增加了福报,真正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

古人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蔡澜先生在《碗净福至》中说:对生命心怀敬畏,对食物心怀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态,从容而优雅地走完这一生。与君共勉。

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5)

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6)

徐艳丽,山东省莱阳人,企业职工,文学爱好者。文章散见于纸刊与网络,乐于执笔写心,记录美好,分享感悟。

不吃芋头懂感恩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对生命心怀敬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