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河北元氏縣西北二十里封龙山一带(古常山郡),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古籍记载此地先后立有六块汉碑。除了列入汉隶一流名碑的《封龙山颂》、《祀三公山碑》外,还有《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八都神坛碑》。此文主要聊一聊带有“三公山”名称的三块碑,按年代久远排序,即《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此三碑在《汉碑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6.8)俱已收录。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1)

三碑之中,《祀三公山碑》最为重要。此碑于东汉元初四年(117)所立,属于篆隶转换时期的碑刻,碑文非篆非隶,被学者命名为“缪篆”书体。碑原立在河北元氏西北二十里封龙山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被元氏县令王治岐访得,始有拓本传世。《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但见诸印刷品上,多以《祀三公山碑》称谓。此碑破损严重,现存放在封龙山汉碑馆。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2)

《祀三公山碑》堪称神奇之碑,在二三百汉碑名品中,以其卓尔不凡、风格独特而名世。清代学者方朔指出:“乍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琊台刻石》,然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也斜直偏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仅能作隶者,亦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书也;必两体兼通,乃能一定独擅。”他这段话,我思索良久。此字苍茫、雄浑、刚狠、古劲之气象格局,似可与《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四山刻石等相比,甚至可与《褒斜道刻石》摩崖石刻排列在一起,也毫不逊色。我诧异,仅是块碑石,竟刻写得象高山摩崖巨制那样高大雄强,撼人心魄,真了不起!清代邓石如、当代齐白石等人的篆书体乃至行草,多从此出,可以看出此碑之不凡。临写此碑多遍后,我特赞同方朔先师所言,仅会写篆或写隶者,不能写此书,只有两体兼通才行。实在因为这块碑不好把握,是独特奇异的“这一个”,因而其“密码”也较难破解。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3)

我认为此碑书者为顶尖高手。他既不完全按金文大篆写,也不受小篆的约束;既不遵守汉隶规范写法,又夹杂真书笔画。真乃艺高人胆大,随心所欲地书写,“胆大妄为”地书写,情之所至,挥运无羁,写出这非篆非隶非楷的书体,写出了苍莽雄浑之奇妙上品,得到了世人认可,尤其在清代大盛其碑,风靡一时,既使到了今天,诚服崇拜者大有人在。写篆写隶的都去学,连我这写草的也来拜读临摹。皆源于此碑不仅放得极开,又能严谨工稳,即便细品慢赏之后,亦挑剔不出大毛病,只能真心敬服!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4)

细分之,《祀三公山碑》有些字可称为完全篆书,如常、君、神、西、承、公、之等字。完全隶书的,如和、气、寸、遍、雨、灵、壇、闕等字。篆隶杂糅的更多,如四、初、相、陇、苦、五、作、氏等等。这样就使碑文丰富多样、美不胜收,既具有秦篆之圆融饱满,又得汉隶方折工稳,亦有真书之典雅朴实,显得蕴藉风流、遒劲朴厚。加上章法活泼灵动,每行字数不一,字字长短参差错落,看上去率意自在,平添了无穷魅力。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5)

整体观之,《祀三公山碑》体势开张,气魄雄强,浑朴厚重,为汉碑中伟丈夫之形象。自问世以来,清及民国学者,争相临摹,恰是看准了它的卓然特异众碑刻吧!

再说说另一块《三公山神碑》。古常山辖区内有六七座名山,就在封龙山西十里,有三公神山,即常山郡祭祀、乞雨的重要场所。汉质帝本初元年(146)二月,常山相冯龚再次到三公山祭祀时,立了这一块“三公山神碑”(不少书上也称祀三公山碑为三公山神碑,极易弄混),却晚了《祀三公山碑》29年。此神碑立在元氏县南苏村,碑有额有穿,但原石已不存世,留下拓文漫漶严重,极难辨识,五六百字已然模糊不清,仔细辩认,为隶书体,残留的少许字看上去受《褒斜道》的影响,呈方框形,大气朴拙,率意雄浑,可惜很难看出整体面貌。这就是未被学者及大众重视的原因。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6)

最后再说第三块碑,书上大多称《三公山碑》,又称《三公之碑》、《小三公山碑》(有人也称三公山神碑,极易与上述二碑弄混)。此碑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立,旧在元氏县。额中央阳文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刻有“封龙君”、“灵山君”六字。碑为樊玮立,文为祭天并赞常山相冯巡之德政。该碑文字虽然漫漶不清,但尚可辨识半数字体,被清学者杨守敬评为“刚健之气自在”,看出此碑还是有一定价值。只可惜原碑丢失不知所踪,拓片品相也相当差。我拣清晰一点的字节临了几遍,感到此隶书特色不鲜明,亦不好辨识,似没有多少深入学习的必要。

汉祀三公山碑的精妙之处(汉碑中的一枝奇葩祀三公山碑)(7)

综上所述,我意对“祀三公山碑”,应作为重点碑刻进行学习研究,而对后面介绍的《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二碑,仅作为一般性了解即可,对三碑不弄混淆就是了。

本文由侯和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责任编辑:梁飞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