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情绪烦躁解决办法 情绪烦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情绪烦躁解决办法 情绪烦躁

情绪烦躁解决办法 情绪烦躁

烦躁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1、热爱才能走的更远

有感而发:只想套现/目标导向的人是走不远的。很多创业者有个误区,就是说我要赚到多少钱,达到一个目标就好了,所有的烦恼和问题都解决了,一了百了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感受可能并非你的想象。比如说某个创业者非常成功,和朋友把企业的市值做到十亿美元,(这样的人有,但还是极少数)。假设他有10%的股份,那就是一亿美元,但是在加州要交超过50%的联邦税和州税,所以如果套现,实际到手的不到五千万美元。在硅谷好区,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地在一英亩以上,像样点的房子,房价至少在四百万美元以上。如果有五千万美元,可能买个好房子加装修就要开销七八百万美元。那么剩下的现金实际上只有四千万美元出头。按照目前十年美国国债利息 3%来算,稳定安全的利息收入只有一百万美元多一点。辛苦多年以后,套现后开始几个月还很开心。慢慢发现日子变得枯燥了,又听到报道说某个年轻阿猫阿狗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赚了几亿美元了,而自己只有几千万美元,心里又开始不平衡了,然后又想出去干一把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当初企业做的成功,部分是靠努力,一半以上是靠时运。一旦套现离场,过几年要想再回来,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团队散了,要想重复当年的辉煌,谈何容易!而且自己的精力,还能支撑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的强度,还能享受这个过程吗?如果要是被人忽悠,去搞一些莫名其妙的投资,甚至高杠杆融资去投机,那就更悲剧了,多年的劳动成果,可能遇到一次金融风暴,很短时间内就灰飞烟灭。

你可能低估了人追求新奇的生理本能。以前有俄国土豪因为厌倦枯燥的生活要找刺激,于是冒充流浪汉露宿街头 //@褚达晨: 不管中美,真正套现1亿美金的人其实并不多,落袋为安后变得内心烦躁那是修为的问题。

2、大脑放松,降低能耗

观看遥远的物体和风景,似乎更容易让大脑摆脱枯燥感。爬山,和在视野相对狭窄的平地上走相比,体验上有一种微妙的不同。

英文有个词叫病态肥胖 ( morbid obesity), 指那种三四百斤重的大胖子。心理学里还有个词叫做 morbid rumination, 意指病态的反复沉思而无法自拔,这个容易使人陷入焦虑烦躁甚至忧郁症。野外远足,似乎可以更容易放松,使大脑思维发散,增加全新的输入,脱离这种困境。

在拥挤的都市街道上行走时,大脑内部并没有真正放松,还是有相当部分资源 (比如杏仁体, Amygdala) 在警觉的观察外部世界,提防对自身的威胁;在开阔的绿地中行走时,就没有这种问题。本质上还是生物脑的容量太小,遇到一点压力就捉襟见肘。

视野狭隘就进入专注模式,登高望远则进入发散模式?!人真是环境的动物

3、不要有时间压力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有时间压力,就会非常痛苦烦躁; 如果没有任何时间压力,洗碗,叠衣服等等家务,也可以感觉和冥想没有太大差别,还可以顺便把事干了。同样是运动,比如游泳,如果老惦记着要计时,就会觉得不爽,变成了一个任务。如果随意一些,没有时间压力,就可以玩很久而不觉得枯燥。类似的还有旅游,如果跟着导游每天赶路,算时间,填鸭式的旅游,总是感觉哪里不太对,心情没有那么舒畅。但如果更随意一些,则会回味无穷,乐此不彼。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角度,是把有时间压力的活动,尽量压缩到日常的 10%以下。这样可以保持比较长久的内在动力。

4、深度思考——身体健康

美式快餐,碳酸饮料,含糖高的加工食品是各种慢性病的源头,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到癌症。糖尿病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是看血检里面的 sgpt, 所谓 "血清谷丙转氨酶",如果超过 25,(尽管医院里列出的正常范围可以到 44) 你的肝脏可能就有点问题了,要管住嘴,悬崖勒马。

各种爽文鸡汤文类似果糖和碳水化合物,焦虑情绪类似胰岛素抵抗 (越焦虑,就越喜欢读煽动起情绪的鸡汤文,然后更焦虑),间歇性断食类似深度思考。深度焦虑和烦躁的杠精,类似一种精神上的糖尿病。

冥想降糖;选择需要深度思考的资料,如同摄入蛋白质组成思考肌肉锻炼思考韧性…饮食上you are what you eat,精神上you are what you choose to read

哲学与逻辑如纤维刮油,功利性阅读如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功能性补剂,诗文美学如优质脂肪滋润心灵

人们情愿花几十万,几百万块钱去治疗症状 (症状出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勉强延长几年狼狈不堪的寿命,也不愿花百分之一的成本在源头上去阻止问题的发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含果糖 (fructose) 高的食品饮料: 果汁,可乐和碳酸饮料,蜂蜜,甜葡萄,萨拉酱果酱,各种糖果蛋糕饼干,波霸奶茶,珍珠奶茶,星巴克的焦糖玛奇朵,各种冰淇淋,等等。

按照 ucsf 大学 Robert Lustig 得说法,可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三类: 第一类是单糖,如葡萄糖或果糖 (fructose) ; 第二类是双糖,包含蔗糖,麦芽糖(啤酒里的),乳糖; 第三类是淀粉,就是一串葡萄糖分子的聚合物。但只有前两种糖可能造成龋齿,因为口腔细菌只能利用那些可以发酵的自由的糖分子

以前很喜欢吃北京酸奶。但含糖量实在太高,现在戒了。//@江边书虫:很多食物往往以健康食品的面貌包装自己,其实看看成分里,也有糖。比如酸奶。

葡萄糖分子是六元环结构,更稳定; 果糖是五元环结构,容易被打破,糖化反应 (glycation) 速度是葡萄糖的七倍. 果糖分解出来的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 甚至会把糖化反应速度提高到葡萄糖的 250倍,导致细胞内糖化反应产生的损坏的蛋白质无法被及时清除。这是加速细胞和器官衰老的重要因素。

5、系统崩溃于最短板的临界点

人体衰老是个多维度全方面的细胞和脏器的功能退化的过程,而全面的运动是缓解和保持系统不明显退化的最有效手段。比如说动物的视网膜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 会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受损,伤害视力。在老鼠上做的实验表明,运动导致大脑 bdn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的增生,和视网膜节细胞的恢复,这样视力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较为健康的水平。如果缺乏全面的一定强度的运动,身体这个复杂系统会不断退化,某个维度的短板会加速另外一个维度的短板的退化,形成恶性循环。比如视力退化,看书时就会觉得费劲,看不进去,人主观上变得烦躁,客观上变得效率更低,人也更傻。而系统崩溃的节点,最终是由你的某个最短板跌破临界点决定的。

6、迅速纠错

面对困难烦恼的最不坏的解法是迅速认清现实,就像会计上的一次性冲销。把最坏的,原先觉得不可能的情况都一次性计算进去。之后的预期就不可能更坏了,就可以集中精力慢慢把事情回复到正轨上了。如果你仍然觉得烦躁不安,多半是因为心存幻想,预期仍然远高于现实,因此行动上依然会眼高手低,这样仍然会无谓消耗自己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