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又起飞了,你造吗?

其问题的根源正是落后的种源技术。我国种猪产业由于优良原种猪资源不足面临着“卡脖子”问题。我国的祖父辈原种猪,通常经3年左右繁殖即退化,正经历着原种猪“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恶性循环。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1)

由AI赋能的全自动化的克隆猪孕育的世界首次,在2022年3月底被中国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研究团队摘得。该团队成功让一头普通的母猪怀孕110天,诞下了7头克隆纯种小长白猪。

全球首次AI克隆猪,还是全自动!

用克隆技术大量扩增祖父辈原种猪,是解决种猪育种问题的有效方案。但是,人工克隆操作步骤多、难度大、效率低,胜任克隆操作的人员极度短缺,不能真正解决生产祖父辈原种猪大量需求的难题,这使得大范围推广克隆技术用于种猪育种存在瓶颈。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2)

南开大学赵新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针对人工克隆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对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进行了研究。直到今年3月31日,7头纯种克隆小猪的诞生宣告了赵新教授团队的胜利。

在2017年,南开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机器人培育了世界上第一批克隆小猪,但当时在某些克隆阶段仍有人为参与。与赵教授团队在每个克隆步骤都用AI相关技术做出了改进。用机器人进行克隆,总体上增加了克隆成功的概率,因为机器人的动作更准确,不太可能损坏细胞,而人为进行操作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3)

他们利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了最大厘米级、最小亚微米级分辨率的全局显微视野,提高操作效率,实现克隆操作批量化;通过细胞受力的算法自动分析,实现了基于最小力道的机器人克隆操作自动化。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4)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带来的细胞内应变评估,降低了克隆操作过程对卵母细胞的损伤,提高了克隆操作后胚胎发育率,实现了克隆操作精准化。

克隆猪肉质有何不一样?

其实除了这次南开团队的AI克隆技术,浙江东阳的一座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浙江首批克隆猪早就出生了。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5)

到4月3日,最后一头猪妈妈生下8头小猪仔后,15头母猪共产下活仔137头,其中公仔74头,母仔63头,平均每窝9头多一点,和正产猪的产量差不多,不过整体体重和正常猪仔相比稍微偏大,最大一窝平均体重0.85公斤。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6)

估计现在马上有吃货会问:克隆猪二代出来后,那以后会不会走上餐桌,它们的肉质会不会和普通猪不一样?然而现在的克隆技术来说,走上餐桌还有待时日,但此次赵新教授的克隆技术则有可能让社会和时代发生变革——把优质种源抓在手中。

养猪自动化技术培训:优质种猪不再被卡脖子(7)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与生产国,种猪需求量巨大,每年种母猪更新量1300万头,种公猪更新量30万头以上。而世界第一的猪肉产量还是无法满足世界第一的猪肉总消费量,每年中国都要进口数百万吨猪肉。因此一种能够全自动高效生产生猪的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说到这里,AI技术甚至让人们吃上了高产优质的猪肉,也许自此开始,猪肉自由的时代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