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风起陇西果然烂尾了。首先要承认,这是一部制作精良,逻辑严密,历史厚重的良心剧,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的历史细节都被展示出来了。但是,前面所有的人设和铺垫在最后一哆嗦的时候,居然崩了。一部好的电视剧不该有如此潦草的结局。

那么,这部历史悬疑剧究竟该怎么拍大结局?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早就给出了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老白不是喷子,完全是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心态撰写此文。(全文3320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1)

一、刘备造成了李严的隐患

究竟李严该不该废除,前文已经从李严的政治生涯、性格特点和几大失误分析过了,此处不再赘述。但是,李严的隐患却要从刘备身上找原因。

章武二年六月,刘备败退白帝城,身患重病之际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为了平衡权利,他做了一个重大调整。命李严到永安宫,拜尚书令,直接留在身边,管理大小事务。

尚书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刘备突然来了这么一手,就是要在身边重新建立一个处理国家事务的“尚书”机构。李严就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所有诸葛亮对国家事务的处理意见,都要经过李严看过之后,才能传达到刘备那里。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2)

尚书台这个位置权利极大,历来只有蜀汉重臣可以担任,第一任就是刘备最信赖的法正,第二任就是刘巴。如果假以时日,这个机构会对蜀中诸葛亮的执政造成很大的威胁,会形成一种权利的制衡。

可惜,刘备当时身处前线,距离成都太远,许多事情都要借助诸葛亮的班底。加上刘备身边基本都是荆州旧部,大多数都是诸葛亮的老同事,李严也不敢有太大动作。

刘备在八个月之后就扛不住了,白帝城托孤时指出:诸葛亮、李严共同辅佐少主。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以防东吴。刘备的遗言完全就是照抄孙策当年的话:可以将其概括为:

内事不决问诸葛,外事不决问李严

在刘备看来,一文一武,相互制衡,才是君王之道。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3)

二、诸葛亮的丞相成长之路

章武三年,十七岁的刘禅即位。诸葛亮正式开府,处理蜀国大小事务。诸葛亮的相府机构,立即接管李严尚书台的所有事务。诸葛亮封李严为都乡侯,加光禄爵,但是让他继续坐镇江州,排除在蜀汉核心权利圈层之外。

第一次权利斗争,诸葛亮大获全胜。

建兴三年,南中地区发生叛乱,此时正是李严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李严跟雍闿少数民族有过作战经验,也符合刘备遗命“统内外军事”的职责所在。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4)

但是,李严没有任何积极反应,甚至认为诸葛亮早晚会上门求自己。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亲自领兵南征,彻底解决蜀汉两线作战问题。

事实证明,诸葛亮在南征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带兵经验,并且早就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精锐部队。甚至打破了丞相只能辅助,不能带兵的谣言,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彻底地证明了自己的军事能力,也为之后的北伐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李严在第二次权利的较量中彻底败下阵来。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5)

他除了表面上官位的进一步升迁外,一无所获,“(建兴)四年,转为前将军”,然而即便是大将军又当如何?实际上的权力、资望均与诸葛亮相差甚远,连手中唯一的王牌——军事才能现在也被诸葛亮比了下去。

诸葛亮南征之后,就以北伐为名,试图调动李严的部队前往汉中。如果李严能够拿出先主遗诏,说自己才是“统内外军事”的中都护,即使前往汉中,也应该由自己出任北伐总司令,让诸葛亮负责后方才是正确的斗争方式。

如果诸葛亮不同意,那就带兵前往成都,留守后方,跟刘禅在一起也可以。但是,李严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他居然上表要求将巴东、巴郡、巴西郡、涪陵郡、江阳郡,合并为巴州,自己担任巴州刺史。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6)

在李严看来,诸葛亮是益州牧,自己当个“巴州牧”,可以跟诸葛亮平起平坐,一人执掌一州。在刘禅、诸葛亮等蜀汉高层人士看来,李严这就是打算将蜀汉一分为二,这就是祸乱的根源,为日后被废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三、第一次北伐的后患

关于出兵祁山,还是讨伐荆州,在当时就形成了重大分歧。以李严为首的一派认为,应该先打荆州,报先帝之仇。诸葛亮又一次力排众议,坚持北伐。

蜀国的第一次北伐,可以说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之中条件最好的一次。此时,魏国曹丕已死曹叡新立,唯一的顾虑司马懿因“反间计”被革职在家。

诸葛亮将南蛮已定,解决了南北腹背受敌的问题。蜀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地恢复和发展,具备了北伐的物质条件。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7)

如果此时能够以李严为主帅,赵云、吴壹副之,诸葛亮留守汉中,总督粮草,绝对可以抢先控制街亭,逐步蚕食雍、凉地区,光复汉室未必无望。

建兴六年(228年),沉寂已久的蜀汉政权突然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据《魏略》记载魏雍州地区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在曹魏看来,除了刘备、关羽、张飞这哥仨比较能打之外,其他人都是三流货色。再加上由于蜀汉政权已经许久没有向中原进军的动静,曹魏政权也相应放松了对西线战场的警惕,而将防御重心放在了南方的孙吴上。

对于蜀汉此次北伐,曹魏政权毫无防备。当时陇右地区的天水、南安、安定、陇西、广魏五郡中已有三郡投降,若陇右地区完全为蜀汉政权所据有,曹魏政权极有可能失去对雍州以西区域的控制权。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8)

此时曹魏政权中负责西线战场的统帅是坐镇长安的夏侯楙,他只是一个安于享受的皇亲国戚,让他指挥大军与蜀军作战对其而言根本不现实。

从战前曹魏的战备情况以及魏守将的安排上来看,其实就连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蜀汉第一次北伐并不是仅仅将目标放在陇右地区的话,蜀汉确有可能收获更大的战果。

诸葛亮再一次力排众议,坚持以马谡为指挥官。后来的历史发展也看到了,因为马谡的指挥不力,蜀汉丢失要地街亭,最终第一次北伐失败。此后曹魏政权意识到蜀汉比孙吴威胁更大,便将防御重心移至西线战场,从此北伐愈发困难,这也更衬托出第一次北伐时机的珍贵。

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地“力排众议”,终于在街亭问题上吃了大亏。坚持讨伐荆襄的李严等人又一次甚嚣尘上。所以,斩马谡也是为了堵住李严等人的口实。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9)

四、电视剧究竟该怎么结局

在诸葛亮的政治生涯中,遇到的麻烦很多,李严恐怕是最小的一个。但是,斗倒李严却对蜀汉政坛来说是一场重大事件。古今中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李严身是托孤重臣,不思报效国家,却在丞相诸葛亮北伐之时不能积极筹办粮草,事后又企图推卸责任掩盖过失,罪有应得。

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李严是被权力欲极强的诸葛亮一步步排挤打压,最终废为平民的。

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的形象不会因为李严的废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诸葛亮是什么人?去掉那些呼风唤雨,多智力近妖的光环之外。他其实是个样样精通,门门懂得“超级学霸”。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10)

在发现李严做的一系列小动作之后,诸葛亮当时都表现出一笑了之“宽忍为国”的姿态。等到李严供应粮草粮草不济,召开御前会议,在皇帝面前讲事实,摆道理,拿证据。

这些事实包括了:李严排挤手下的杨洪的依据;

第一次北伐之前诸葛亮调动李严部队,“听调不听宣的事实”;

李严写信给诸葛亮,挑唆其“加九锡”的书信原件

李严给坑死关羽后的叛逃的孟达,来往书信的原件

李严要求从益州东部分割五个郡出来,新设一个州,搞蜀国分裂的事实

诸葛亮将李严前前后后所有的笔疏本末,档案纪录,以及拖延粮草,谎称军令,等具体情况,一桩桩一件件全部摆出来,搞得李严哑口无言。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11)

三国志记载: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以最光明正大的形式,堂堂正正击败了对方,对方输的心服口服,外加佩服。最后,诸葛亮这才联合所有将领,大家自愿自愿,一起联名弹劾李严。

才是学霸诸葛亮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历史的真实结局。

这才叫胸襟,这才叫水平,这才是方法,这才是政治家的情怀。

反观电视剧中,李严干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由杨仪用一种“发牢骚”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威胁上级。诸葛亮虽然表现出很反感,还是默认了杨毅所做的一切。

如何评价风起陇西大结局(风起陇西大结局烂尾了)(12)

电视剧的最后,诸葛亮私底下找到李严进行了一番说教,怎么看都带着“胜利者的嘲笑”。更离谱的是,诸葛亮居然说出“杨仪的方法虽然错了,但是结论对了”这种话,带明显带有“宁错杀,不放过”的论调。

诸葛亮的人设、道德、水平、情怀,在这一刻崩的稀碎,任凭导演怎么找补,怎么都拼不回来。

要知道,谍战终究是阴谋,阴谋永远会被正义的事实揭穿。

历史悬疑剧,历史谍战剧,前面无论怎么编造都行,要是能够在最后一刻回归历史本身,那种沉淀与厚重,比什么花里胡哨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