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难得糊涂的来历。

人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人究竟是精明好还是糊涂好)(1)

据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游历,见山中美景,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人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人究竟是精明好还是糊涂好)(2)

当然,还有多种传说,我认为这个说法最具哲理,也流传最广。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是将自己的人生体会写下来,然后用了自己的方印,应该是随身所带,并无炫耀之意。可是那位糊涂老人其实并不糊涂,认为郑板桥是在向自己显摆,便拿出比老郑名头更大的印章,明显是告诉郑县长我比你历害,可见隐士不隐,倒是觉得郑大官人更胜一筹。

这个故事只是说了难得糊涂的来历,并没人深究它的含义。精明是处处算计,言必声高,是不吃亏哲学,但吃不吃亏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正所谓“机关算尽,毁了卿卿性命”。糊涂是一种境界,只要不是真糊涂(脑短路那种),凡事看得开,能宽容能忍让,任何时候不偏离方向,是后福哲学。精明和糊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您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