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篇_______人和鱼雁

齐国文化的特征(齐国语言故事)(1)

【原文】《列子·说符》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 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 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替肤, 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故事】齐国贵族田氏,有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诸神,祭祀完了后,便在庄园里举行宴会,招待远方来参加祭祀活动的客人。席间,有一位猎人献上一只刚猎获的叫鱼雁的珍禽,田氏高兴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的话音刚落,赴宴的宾客们都随声附和,一致赞同。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姓鲍的小孩,上前来向田氏施了一礼,说:“事情并非像你说的那样,比如说蚊子、虱子那些吸人血的寄生虫,那些吃人肉的野兽,难道也是上天生出人类来为他们做食物吗?”说到这里,这个孩子看看众人接着说:“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平等的。物类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而仅仅是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而互相制约,而并非谁为谁而生。”田氏与参加宴会的宾客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十二岁的小孩,谁也没说出一句话。

【简析】说明不同世界观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有力地说明这一点。

齐国文化的特征(齐国语言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