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1)

(皇后吴氏 形象)

皇后吴氏最近比较烦。

自己的丈夫,明王朝的第八位领导人朱见深对自己关爱甚少,并且时常夜不归宿,晚上不来自己的宫殿休息,反而老往贵妃万氏的屋里跑。

女人的嫉妒使得吴皇后怒火中烧,但她又不免觉得奇怪。

贵妃万氏比皇帝大了整整十七岁,此时已经年老色衰,说白了就是个中老年妇女,皇帝有什么可喜欢的?

或者说,她凭什么本事如此得到皇帝的宠爱?

不过对吴皇后来说,想不明白也没有关系,因为她是皇后,是一国之母,是后宫的主人,是紫禁城宫闱秘地的大姐大,她如果看谁不顺眼,直接拉过来收拾一顿就得了。

由是,被妒忌和愤怒填满胸膛的吴皇后找到万贞儿,毫无来由且不由分说的对万贞儿就动用了杖刑。

杖刑,是隋唐以来的通用五刑之一,一般是用藤条,荆条或者竹板拷打犯人的一种刑罚。

杖刑的厉害之处,往往不在于把犯人打得皮开肉绽,而在于这种刑罚是公开处刑,去衣受杖,褪去中衣,还要露出犯人的臀部。

朋友们,这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惩罚,更是心灵上的折磨。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2)

(杖刑)

可怜的万贞儿同志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吴皇后狠狠地责打了一顿,打完之后连走路都十分吃力,只能由宫女搀扶着返回寝宫。

吴皇后打完万贞儿,十分解气,随其扬长而去。

老实说,皇后处罚(收拾)贵妃,动静虽然闹得很大,但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封建帝制时代,等级秩序森严,虽说贵妃和皇后同为皇帝的女人,彼此之间差不了几级,但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后宫中差个一两级,粗看差别不大,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

皇后,那是皇帝的正牌妻子,而贵妃的头衔里虽然有个“贵”字,但说白了,她们的身份并不尊贵,充其量只是皇帝的小老婆。

以前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做“本皇后一日不死,你便终生是妃”,听起来十分中二,但却不无道理。

所以吴皇后不仅可以想起来就给万贞儿来一顿,如果她愿意,她甚至可以直接赐给万贞儿一丈红(赐死)而不用负任何责任。

我们的万贞儿同志平白无故地挨了一顿打,心里十分委屈,遂找到宪宗皇帝朱见深诉苦,朱见深眼见万贞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杖痕透血,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传下谕旨,废黜吴氏的皇后之位,打入冷宫,非死不得出。

皇后,不仅仅是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更是一国之母,是母仪天下的象征,是一种政治符号。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3)

(贵妃万氏 形象)

兹事体大,皇帝废后的行为很快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但朱见深态度强硬,谁劝也不好使。

吴皇后,就这么下台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别说是在史料中看上去十分荒诞,就是放在宫斗剧里,也不免有些扯淡,但这的确是真实的史料记载。

为了替一个挨打的贵妃找场子,不顾满朝大臣的反对而废黜皇后,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但其实如果你了解朱见深的生平,你就会发现,这实在是这位皇帝的常规操作。

万贞儿初入紫禁城时,起点很低,只不过是个宫女。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见深还是大明王朝的太子,时任大明天子的,是他的父亲,英宗皇帝朱祁镇。

也就是这一年,明王朝爆发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亲征瓦剌失利,兵败被俘,自此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留学生涯,而这期间,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临时接班,成为了大明的新帝。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4)

(土木堡之变)

皇帝换了,太子当然也要换。

于是,太子朱见深被废,搬到了偏僻的宫殿之中,身份地位一落千丈。

紫禁城是名利场,也是势利场,你当太子的时候围着你转悠的人,侍候你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你现在下了台,那可就是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外加死走逃亡伤,唯有一个宫女,从始至终,对朱见深不离不弃,关爱有加,这个宫女就是万贞儿。

那一年,万贞儿十九岁,朱见深只有两岁。

这段相依为命的主仆生涯使得年幼的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了许多极为特殊的情愫,比如感恩,比如信任,再比如喜爱,再比如依恋。

留学生朱祁镇在瓦剌上了一年多的学,回到紫禁城后又被代宗朱祁钰关了七年禁闭,最后终于卧薪尝胆,发动夺门之变,趁着代宗生病夺回主权,重回帝位。

朱祁镇重回地位,儿子朱见深自然也重新回到了太子的位子上。

这将近小十年的时间里,朱见深的身边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万贞儿的陪伴。

等到朱见深登基后,他不再压抑自己对万贞儿的情感,而是痛痛快快地表达了自己对万贞儿的爱恋之情,并且很快把万贞儿立为了贵妃。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5)

(明宪宗朱见深 画像)

冲破世俗的桎梏,坦然面对自己的爱,从这一点来说,朱见深无疑是勇敢的。

那一年,朱见深十八岁,万贞儿已经三十五岁。

但奇了怪了,面对这样一个大龄女子,朱见深的宠爱却是独一无二的。

后宫佳丽别说三千,就是三万,朱见深也从来不会多看一眼,他的眼里只有万贞儿,他也把所有的恩宠都给了万贞儿。

乃至于万贞儿受到吴皇后的欺辱之后,皇帝立刻怒不可遏的废黜了皇后。

多少人曾爱你年轻时的貌美,爱你青春活力的时辰,爱慕你的姿色,假意或是真心。

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朱见深,还爱你善良而虔诚的灵魂,爱你不再年轻的脸上,已经出现的皱纹。

历来,当人们谈起明宪宗朱见深的时候,总会浮现出一丝充满玩味的表情,人们会调侃他是“御姐控”,调侃他是“大妈控”,并且用略带轻佻的口吻,称呼万贞儿为万奶妈子。

但实际上,朱见深和万贵妃的爱情故事,既十分正常,又值得祝福。

善良的宫女万贞儿没有趋炎附势,选择了陪伴朱见深长大,而朱见深天性纯良,在和万贞儿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年纪大出自己很多的女人。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6)

(紫禁城)

这怎么了?这哪儿不正常了?这怎么值得调侃了?

哦,我知道。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怀好意,而且心怀偏见。

他们认为年龄差距过大不是爱,而是病态。

他们认为性别相同也不是爱,而是变态。

但请让我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人会犯贱,但没有一份爱是贱的。

与其充满偏见,不如多一份理解。

说到这里,作者又不得不提起学界中另外一种论调,那就是有明以来十六帝,宪宗朱见深在这其中是十分平庸的。

的确,皇帝搞过搜刮民财的皇庄,也搞过更甚于锦衣卫和东厂的特务组织西厂,甚至还重用过像万安万循吉这种遇到事情只会说“我也解决不了”的内阁大臣,这些庸常的表象,使得一眼望去,让朱见深成为了一个昏聩,庸弱,连守成之主都算不上的大明天子,但实际上,读历史不能囫囵吞枣,而要抽丝剥茧,从层层的表象中寻找真相。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7)

(于谦 画像)

皇帝平反过于谦的冤案,让君臣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处理过荆襄之地的流民,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尖锐的民生冲突。

虽然执政前期养出了像汪直那样的权宦,但实际上,在各种影视剧中被夸大和妖魔化的西厂只存在了五年,就被痛定思痛的皇帝废除了。

除了这些形而上学的文治之外,看似软弱的朱见深也有硬刚急变的一面。

藤峡盗乱,固原盗乱,搜套之战,征讨都掌蛮,乃至于对辽东女真部施行的成化犁庭,都是皇帝军功卓著的表现。

不过,一味地吹捧,或者是一味的批评,在研究历史时,都是不可取的。

皇帝虽然总是鼓吹自己是皇权神授,是神的使者,但皇帝不是神,他也是血肉凡胎的人。

而人,不会是符号,也不会是标签,更不会是一段只言片语的评价,而是极为复杂的。

有功就扬,有错就批,这才是正确的历史观。

他搞漕运有过搞砸的时候,搞京通仓也为明朝留下了隐患,所以综合来说,朱见深只是一个普通的帝王。

明宪宗朱见深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皇帝爱御姐)(8)

(成化犁庭)

他不爱江山,心不在社稷上,但他至少是个充满责任心的人。

有责任心的人,不会办出什么太差劲的事儿。

不爱江山,那爱的便是美人了。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万贵妃薨逝,朱见深泪如雨下,悲叹道:

《万历野获编》: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万贵妃离我而去,我也要随她而去了。

果不其然,八个月后,朱见深龙驭上宾,大行而去,果然随着万贵妃离去了。

也许,这个饱受争议的大明帝王从来不在乎人们对他的争议,因为他从来没有从被万贞儿所照料的温柔乡中走出来,什么千秋大业,什么王朝国祚,在他的眼里,什么都不算。

禹尊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把自己的皇帝生涯干成这样,不过是出于一份责任心,在朱见深的心里,大明不会永恒,永恒的,只有自己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