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说“不”。要知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样你才能成功。”这句话出自于有着“当代福尔摩斯”之称的李昌钰博士之口。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

王淑贞晚年

李昌钰回顾一生的经历,总结道:他一生中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要归功于,母亲教给他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始终相信 “不畏艰难”。这也说明了,李昌钰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母亲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十九岁便嫁到了李家,一生之中养育了十三个子女,个个上进好强。奋发努力,全部拿到了博士学位,活跃在不同的领域,排名十一的李昌钰,现在已经闻名于全世界。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人才,她有着怎样的诀窍呢?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王淑贞的传奇人生。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2)

王淑贞与家人合影

和美家庭,相夫教子

1898年,王淑贞出生于江苏如皋,一户富裕的人家。提到如皋,这里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有“胜如西子妖娆,更比太真澹泞。”的美誉。如皋还是中国长寿之乡,王淑贞的长寿也应该源自于家乡的水土滋养。

王淑贞的童年,虽然生活在清朝末年,可开明的父母让她就读于女子中学。她学习过古典的诗词歌赋,也接受过现代教育,同时,王淑贞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信仰佛教,这也塑造了她温和的脾气与坚韧的性格。王淑贞移居美国后,把名字改成了“王岸佛”,这都源于信奉佛教的渊源。

1926年,王淑贞刚刚年满19岁,便嫁给了李浩民。李家是当地有名的大粮商,家境殷实。据说,如皋近一半的土地,都属于李家。在李浩民接手家族生意后,经营范围越做越大,涉及粮食、燃油等日用品。

不久,全家搬到了上海居住。他们夫妻二人生活和美,先后生下了十三个孩子。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3)

王淑贞和李浩民

王淑贞负责在家教育子女,照顾丈夫的起居;李浩民则每天忙于生意交际,这是一户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月里,生意人的算盘如果打得不响,是难以为继的。李浩民靠着先知先觉的敏感触角,在商业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对于局势,他分析着觉得先让妻子和到台湾生活,而自己奔波与两岸之间是最佳的办法。妻子王淑贞自然遵从丈夫的决定,带着孩子定居到了台湾。

命运的作弄,让王淑贞本以为是短暂的分别,没成想会变成人生的诀别。

家中变故,独自支撑全家

1948年,随着寒冬的到来,不仅气温降低,李浩民的家族生意也日渐亏损。去或留的抉择,摆在了李浩民面前。虽然,舍不得在上海打拼下的一片家业;但也无法抵挡,心中对妻子和孩子的牵挂。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4)

1948年,通货膨胀下的上海

最后,李浩民作出了去台湾的选择。他打算着带上全部财产,先从苏南采购一批鱼苗,然后再奔赴台湾与家人团聚。可正是这一看似正确的决定,却导致了李家灾难的到来。

1949年1月27日,李浩民登上了驶向台湾的太平轮。这艘“靠关系或用金条”才能换到舱位的超载轮船。没能安全的到达目的地高雄,途中与另外一艘货轮相撞,不幸沉没。船上900多人丧生,仅有50多人生还。

李浩民并未能躲过这次灾难,从此与家人生死相隔。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5)

太平轮广告

而此刻的王淑贞和孩子们,正在台湾的家中翘首期盼李浩民的归来,但等到的只是一声噩耗。

王淑贞在丈夫去世之后,悲痛万分,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悲伤过后,她也明白生活尽管艰难,可是还要拉扯着十三个孩子,必须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这眼前的一切。

李浩民的罹难,给李氏家族的生意造成了猝不及防的打击,王淑贞虽然有些文化,但是从未涉足商业运作,几个孩子尚处年幼,也没有从商的经验。

王淑贞每日面对着债主逼债、合作伙伴解除合约。左支右拙也难以为继,致使李氏家族的产业日渐衰败,王淑贞和孩子们的生活从此陷入窘境。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6)

台北五十年代

最后,王淑贞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变卖丈夫的所有资产,用于支付债务。

然后,举家迁往桃园郊区,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下不少开支;为了贴补家用,她捡起了早年学习到的乐理知识,在家里办起了音乐补习班,用微薄的收入供孩子们读书。

即便如此,也不够一家十多口人的开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看出了家里艰难的境遇,十分体谅母亲的难处。除了刻苦读书,还在外面打零工挣钱,支撑家里的开销。其他年纪小的孩子也被奋发向上的家庭氛围熏陶着,力所能及的做做家务,帮母亲分担家庭负担。

这一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7)

中年时期的王淑贞

在当时,有朋友曾劝过王淑贞,不如让几个成年的子女放弃学业,选择都去工作,毕竟家里负担得太重,可王淑贞果断拒绝了。有句话叫“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王淑贞的心里,早已暗暗发誓,即便再苦,也要供孩子们完成学业。

她怎么也想象不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读书,读到博士的这个愿望,真的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王淑贞除了办音乐补习班,还要到别人家做保姆。虽然以前在家相夫教子,也做过家务和简单的劳作。可要伺候别人,这对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王淑贞来说,也难坏了自己。可是要面对艰难的生活,就算再苦再累,也不应该有丝毫抱怨。

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供孩子们读书。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8)

台北五十年代

不出所望,长子李昌铨第一个读完了博士学位,这给了王淑贞极大的信心。

王淑贞经常跟子女们说:“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这既是他对生活的总结,也是多年研习佛教经义的心得。他的子女正是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无论是在学业,还是为人,都坚持着少说多做的习惯。正是因为有着对做事情的坚持态度,才会取得如此丰厚的收获。长子李昌铨的成功,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密不可分。

王淑贞家里出了博士,成了周围邻居谈论的话题。还有很多人登门拜访,求取培养子女的经验。

王淑贞总是将“待人要好”、“专心做事”的话作为忠告的首选。

除此之外,王淑贞对子女的教育,还不囿于传统的窠臼,她提倡男女平等。王淑贞的13个孩子中,五男,八女,对他们一视同仁,悉心教育,子女们也都是学习刻苦努力,不负众望,无不例外的全部取得了博士学位。

其中,他的小儿子李昌钰的博士之路,还有一段插曲。

幼子谨记母亲教诲,闻名于世

1956年, 18岁的李昌钰成功地考上了海洋大学。如果李昌钰能够就读于海洋专业,他本可以从事于另外一个行业。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9)

年轻时的李昌钰

但是,李昌钰发现去中央警官学校就读,不仅可以免收学费,还有一定的生活补助。这对于自己的家庭来说,可以减轻很多负担。于是选择了中央警官学校。

正是这一个重要的决定,改变了李昌钰的人生。后来,李昌钰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24期刑事系毕业。但是,李昌钰并没有继续专研学业,毕业后就选择当上了一名警察。

可是母亲王淑贞对李昌钰的选择并不满意。时常的劝导他:“你应该继续读书,不仅要读硕士,还要读博士。”李昌钰之所以立刻去工作,有着自己的想法。其实,自从选择去读中央警官学校,就让李昌钰下定了决心,要尽快的工作,不要让年迈的母亲继续为家庭支出发愁。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0)

李昌钰在分析案件

并非李昌钰没有继续读书的信心和打算。李昌钰对于母亲的叮嘱,早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终于在1964年,李昌钰动身前往美国求学,他身上仅带着五十美元和两箱行李。在美国他他半工半读,在餐馆打工、教过中国功夫,还在实验室做兼职。他以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业;还继续用半工半读的方式,拿到了纽约大学的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学位,生化博士学位。

李昌钰前前后后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可见他惊人的毅力。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1)

李昌钰

此时的李昌钰,已年近四十岁。

虽然李昌钰是家中十三个孩子里,最后拿到博士学位的。但是,王淑贞早已成了华人圈里广为传颂的伟大母亲,她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在心中许下的心愿终于达成,也让王淑贞十分欣慰。

1975年,学业有成的李昌钰应聘到纽海芬大学刑事科学系教学,两年后,晋升终身教授。

1979年,李昌钰应聘担任康州刑事鉴识科学化验室总管。他创造性的开创以“科学证据”作为定罪依据的先河,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包括著名的肯尼迪案、水门事件、911事件等。

1998年,李昌钰担任康州警政厅长,这是全美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2)

李昌钰

2006年6月,李昌钰受聘担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名誉院长。

2007年,他正式退休。但是,李昌钰依然活跃在破案和教学活动之中,还经常参加各种电视节目,讲述案件过程、分析推理案情,成为电视机前观众喜爱的公众人物。

李昌钰的成功,是个人拼搏的成功典范。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母亲的教育,在面临困难险阻之时,谨记着“不畏艰险”的人生信条,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也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经济条件并没有必然联系。即便生活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只要能得到父母正确的培养与教育,再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也能使一个人取得成就。

而家庭教育的对个人的启发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3)

李昌钰

跨越三个世纪的老人

1962年,几个在美国留学的子女,希望王淑贞能到美国生活。可第一步要通过美国移民局的英语测试,王淑贞仅用了几个时间就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当时,王淑贞已经年近七旬,可见精神矍铄,记忆惊人。

虽然到了异国他乡,但是王淑贞老人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本色,生活起居一切如常,丝毫没有改变。家里人说话只用如皋家乡话,既方便又能一解思乡之情。

1997年,王淑贞的子女们庆祝她的百岁生日,时任美国领导人克林顿为表达敬意,送去了祝福,还称赞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子女们问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王淑贞回答道:想为家乡捐赠一所学校,还默念出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警句这即是对自己子女的期望,也是对家乡子弟的期望。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4)

家人为王淑贞老人祝寿

1998年, 在王淑贞老人101岁的生日庆典上,她对已担任康州警政厅的厅长的儿子李昌钰说:“你这个官不仅是为自己当的,更是为所有中国人当的,你的政绩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李昌钰也谨记母亲的教诲,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进步,为在美华人赢得了不少喝彩;也让全世界人知晓了“华人警探”李昌钰的传奇经历。

2003年,106岁的王淑贞老人去世。

王淑贞一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她用着平凡的人生,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出身清贫的她嫁给大9岁丈夫(她19岁嫁人活到了106岁)(15)

晚年的王淑贞老人

结语

王淑贞老人一生笃信佛教,心怀善念,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她善念、善行的教导下,李氏后人,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王淑贞老人无论面对罹难、波折,还是艰辛困苦都能以平常的心态面对,怀着“不畏艰难”的信念,得以享有106岁的高寿。

王淑贞老人用着最简单的语言,最朴素的教育方式,抚育着自己的十三个子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王淑贞老人教育子女的事迹值得后人传颂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