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一日》的第954期

林郑月娥:特区政府未放弃全民检测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抗疫效益(1)

图源:大公文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3日)上午11点举行政府高层记者会。被问及暂缓全民检测是否会影响隔离设施使用的问题,林郑月娥表示,全民检测是一种抗疫关键手段,特区政府一直未放弃,但一定要在最佳时间用,例如疫情暴发之初和尾段等。林郑月娥称,暂缓全民检测对现时的各种隔离检疫设施发挥作用并无影响,当前疫情重点仍旧是减少重症、减少死亡,提升医管局治疗能力,以及优先处理长者问题。她还表示,暂缓全民检测不是“躺平”,相反可以更精准地进行抗疫

在同日下午举行的行政长官记者会上,林郑月娥对该问题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林郑月娥表示,抗疫并非两条路线之争,特区政府的目标与国家一致,就是生命至上,要保护市民,尽快遏制疫情,让社会恢复常态,只是现实情况比学术研究复杂,政府不能依靠科学模型的推测去推行政策,“特区政府希望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的抗疫效益,减低疫情的影响”。

她谈及,特区在某些社会基础机制方面与内地不同,“内地专家来港后指出,香港如果要做全民强制检测,是没有内地那一套社区组织动员能力的。内地每个小区、每条街、每间屋都有足够的信息,平时也都有足够的联系。在出现突发事件之时,内地有街长、区长,安排检测、派送物资等,让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行,而香港并无这套机制。”

林郑月娥强调,日后可建立相关的机制,但是需要时间,这些工作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抄过来”,要看市民的接受程度。

至于特区政府前日公布的自4月1日起取消英美等9国的禁飞令一事,林郑月娥今日解释道,取消禁飞令不代表放松入境限制,入境的旅客必须是香港居民,且仍需要遵守严谨的检疫要求,包括接种两针疫苗及持有核酸阴性证明等。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抗疫效益(2)

图源:大公文汇

林郑月娥表示,支援经济复苏工作要精准,过去两年香港经历多波疫情冲击,有三项措施支持经济复苏,包括至今为止六轮的“防疫抗疫基金”、2021年以及刚刚公布的2022年“保就业”计划,还有每一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的多项针对企业与个人的纾困措施。她指,在各项措施下,2021年香港经济快速反弹,6.4%的年增长令人鼓舞,失业率也快速下降。林郑月娥表示,有信心在第五波疫情稳定后,通过上述措施可以让外界看到香港经济复苏的速度。

此外,林郑月娥提及,和内地的通关暂时没有时间表,因为不知道疫情何时可以被控制,以及最后达到清零,但和内地通关绝对是重点工作,“这不单单只是对特区政府,对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是必须的”。林郑月娥表示,在恢复两地往来方面,香港和内地相关机构于2021年底已经商讨到了一个很成熟的阶段,内地专家也赴港给出了一些建议,但非常不幸的是,之后出现了第5波疫情,“当情况容许时,会重启相关的通关讨论”。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抗疫效益(3)

疫情方面,香港单日新增数据近日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日(23日)公布,截至当天零时,香港新增1万2240例确诊个案,其中4250例为核酸检测确诊,余下7990例为快速抗原测试呈报有效个案。目前第五波疫情全港累计感染107万5519例。

特区政府同日宣布,延长现行社交距离措施两周至4月6日,包括继续限制公共空间群组二人聚集上限、禁止两户以上私人地点聚集、要求佩戴口罩,以及停止所有大型活动等。

民调:超八成香港市民因中央支援增强抗疫信心

林郑月娥3月23日还透露,由中央援建的元朗潭尾社区隔离设施将于明日(24日)交付。

元朗潭尾方舱设施将于明日交付。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抗疫效益(4)

林郑月娥表示,加上元朗潭尾方舱设施,现在已经有6个由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设施完工,而余下的竹篙湾、启德前跑道区、落马洲河套区项目也正全速进行。

截至3月22日,元朗潭尾项目一期已经完工,可提供2444间房,其中2367间为隔离病房,包括9468张床位,配备147间厕所,147间浴室,余下77间为工作间。

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央和内地对香港的支援从未中断。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商经局)局长邱腾华负责统筹的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与内地专班紧密对接。邱腾华2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中央的全力支援下,香港的医疗物资供应已没有问题,特区政府会确保抗疫物资包的发放不能缺、不能断,并将更广泛地与全港市民分享抗疫物资。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抗疫效益(5)

邱腾华介绍道,过去几个星期,特区政府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向内地专班提交了7份清单、36种物资,包括高标准的口罩、快速测试包、中成药等,需求量都比较大,中央也都给予充分帮助,“中央非常慷慨,在大概一个多月前将总数约60万份的中成药送给香港,特区政府也通过中央的安排,再购买了超过800万份中成药,一方面发放给中医诊所,一方面也会通过社区派发,最终会送到民众中,作为一种保障”。

紫荆研究院昨日(22日)公布民调结果,逾八成半市民认同中央专家组提出的抗疫“三减”阶段性目标,超过八成市民因中央支援增强了抗疫信心。研究院称,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香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抗疫工作已渐露曙光,期盼在当前抗疫的紧要关头,特区政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肩负起抗疫的主体责任,不放松、不懈怠,早日夺取香港疫情防控战的最终胜利。

理大研究指逾四成新冠康复者一年后体能仍未恢复

对于新冠病毒给人体带来的后遗症到底有什么?香港理工大学今日(23日)发布一项研究结果,称若感染新冠肺炎,肺部是受影响最大的器官,而超过四成新冠患者的心肺功能往往在康复一年后仍未恢复正常。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以最小代价达到最大抗疫效益(6)

理大网上会议截图

理工大学研究团队从2020年10月至今年1月,追踪118名成年新冠患者,以体能评估研究他们的心肺活量、下肢力量及运动耐力等。研究结果发现,有41.8%患者在确诊6个月后,出现疲劳综合症,包括脑雾、肌肉酸痛、头痛等;有42.6%人在确诊12个月后,仍有疲劳综合症。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对肺活量、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最大,而疲劳综合症出现于不同年龄层,而女性出现疲劳综合症的概率较男性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指出大多数新冠患者都能痊愈,但部分人在康复后的数个月内会出现呼吸困难、疲倦、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同症状,这些中长期影响统称为“COVID-19 长期影响”即“长新冠”症状。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团队去年展开对新冠患者的追踪研究,以探讨他们康复后的健康状态及其心理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了解他们在重建体魄 、重拾信心、重整生活方面的进度。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洪克协痛症管理教授兼副系主任符少娥教授表示,新冠康复者大多认为已痊愈,对疲劳的感觉掉以轻心,或以为疲劳情况会随着时间而缓和,其后才发现自己的疲劳症状,与心肺功能不足及下肢肌肉较弱有关,需要采取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案,才可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