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207—271年)字公嗣,刘备之子,蜀汉后主。223—263年在位。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

刘禅扶不起阿斗的下场(生于河南新野太子阁的阿斗刘禅最后竟乐不思蜀)(1)

历史上人们的眼中刘禅是庸碌无能的。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

刘禅扶不起阿斗的下场(生于河南新野太子阁的阿斗刘禅最后竟乐不思蜀)(2)

而刘禅自诸葛亮,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说道刘禅就不得不提及他的老爹刘备了,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可谓十分的传奇,从一个卖草鞋的贫民,最后竟然成了一代霸主。当然这和他性格,运气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先是桃园三结义的时候,认识了好兄弟关羽和张飞,后来又招到了三顾茅庐的诸葛亮,大将赵云等等。他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封:刘备义子,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刘封也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立下大功,可惜他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刘备一生戎马倥偬,打下江山当然希望自己儿子去继承。于是借故把刘封给斩杀了。刘永:蜀章武元年刘备派司徒许靖策立刘永为鲁王。蜀建兴八年因与东吴预定灭魏后分疆,鲁在吴地而改封刘永为甘陵王。刘理:建兴八年,刘禅因鲁、梁两地的地理位置在吴国境内,所以改封弟弟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时年不满三十岁。

既然刘备不只是有刘禅一个儿子,那为什么不选择刘永或是刘理当太子呢,反而使刘禅断送了他辛苦打下的江山呢?

刘禅扶不起阿斗的下场(生于河南新野太子阁的阿斗刘禅最后竟乐不思蜀)(3)

我们先看看三国志上是这样说的: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

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大概意思是:建安二十四年,先主自立为汉中王,封刘禅为王太子。等到做皇帝的时候,就派诸葛亮做使臣对刘禅宣布:皇太子刘禅,我们大汉王朝遭到时代的磨练,贼子们纷纷篡夺神器。国家没有主人,众人拥戴我做皇帝,我就任命你做国家的储君,来继承宗庙,整肃国家。希望你恭敬地听取丞相的教诲,做一件事要考虑多种好处,你一定要好好的努力。

那么刘禅为何要被刘备立为皇太子:

刘禅扶不起阿斗的下场(生于河南新野太子阁的阿斗刘禅最后竟乐不思蜀)(4)

其一,刘禅是刘备健在的大儿子。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刘备有过儿子,但是有的都被敌人虏去或者战死了,当年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就有记载: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古代时“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可见刘备早有儿子。

其二,刘禅小时候很聪明,《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其三,刘禅有称皇帝的好运气。当年刘禅降生的时候,甘夫人夜梦“仰吞北斗”,怀孕而在新野生了刘禅,乳名“阿斗”。 现在的新野县还有个地方叫“太子阁”,那是甘夫人降生刘禅的阁楼,后来毁于文革。

其四,和刘禅相比,其他的儿子刘理、刘永比较年幼,况且刘理和刘永几乎没有社会背景,立他们的话也不会受到群臣拥护,而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是刘备最喜欢的女人,尽管甘夫人不是大老婆,可当年在荆州的时候,就格外疼爱。

刘禅扶不起阿斗的下场(生于河南新野太子阁的阿斗刘禅最后竟乐不思蜀)(5)

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宗师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的拖慢了北伐的进度。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

刘禅扶不起阿斗的下场(生于河南新野太子阁的阿斗刘禅最后竟乐不思蜀)(6)

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在危难关头,当断则断,使国家人民得以保全。如此决策,与“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不断地鼓动老百姓为自己卖命”的刘备来比,不知进化了多少代。跟同时代领导人吴王孙皓和晋朝开国皇帝武帝相比,刘禅也不乏仁德名主。如此大气的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如果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您关注谭论古今,会带给您更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