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孩子们有可能要质疑地方,老师们只有做好备课准备,才能让孩子知其所以然。列举如下:

疑问一:《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是什么?为什么用“妆”而不用“装”

答:碧玉指的是绿色或暗绿色的软玉,可作装饰品。旧指出身普通人家而貌美的青年女子。

妆、装都有“修饰、打扮”的意思。“装”指假扮,通过改变装束、容貌掩盖本来面目使人认不出来,如“装扮、乔装”;“妆”指通过修饰面部等使容貌美丽,如“梳妆打扮”。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妆”的意思是:打扮,对容貌进行修饰。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柳树人格化为一位梳妆打扮的女子,写出了柳树满树翠绿,亭亭玉立的美丽模样。

二年级语文课本千人糕的主要内容(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孩子们有可能要质疑的地方)(1)

疑问二:《笋芽儿》中的“她站在山冈上”,为什么用“冈”不用“岗”

答:岗与冈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字源不同、出处不同

指代不同。岗:(—子、—儿)高起的土坡。冈:山脊;山梁。字源不同。岗:形声,从山,冈声,本义,岗位,哨位。冈:形声,从山,网声,本义,山脊,山岭。出处不同。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晋· 左思《咏史》之五(在极高的山岗上整饬衣服,抖落衣服的灰尘;又在长河中洗涤去脚上的污浊)冈:冈,山脊也。——《说文》。所谓的冈,就是大山的脊梁)

二年级语文课本千人糕的主要内容(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孩子们有可能要质疑的地方)(2)

疑问三:“的、地、得”的用法有什么区别?

答: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如“我的书”“进行详细的分析”“认真地听课”“数学他学得很好”。“双音节形容词+de+双音节动词”组成的偏正结构(如“彻底de解决”),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de写作“的”;处于谓语位置,de写作“地”。

疑问四:《中国美食》中提到的制作食物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炒”是把食物放在热锅里,不断翻动使熟。“烤”是用火把食物烘熟。“烧”是用油炸或煽过后,再加汤汁炒或炖。“爆”是用滚油稍微炸一下或滚水稍微煮一下。“炖”是用小火煮,使食物烂熟。“炸”是把食物放在烧开的油里弄熟。“煎”是用少量的油把食物加热使表面变黄。“蒸”是用水蒸气使食物变热、变熟。“煮”是把食物或器物放在有水的锅等器具里烧。

二年级语文课本千人糕的主要内容(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孩子们有可能要质疑的地方)(3)

疑问五:《画杨桃》中的“老师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为什么不用“终生难忘”

答:终身、终生都有“一生、一辈子”的意思。但“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大事、终身受益、终身禁赛;“终生”多指事业等,如终生从教、奋斗终生、碌碌终生、终生难忘。“终生”和“终身”意思基本相同,但仍然有很多难以区分的地方.就字面讲,“终生”应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终身”的“身”似可理解为某种身份.“终身”指具有某种身份后直至去世的一生,所以,“终生难忘“是指一辈子只要活着都不会忘记! “终身难忘”就有一定的身份限制了!在这个身份前提下一辈子不忘记!

二年级语文课本千人糕的主要内容(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孩子们有可能要质疑的地方)(4)

疑问六:《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的“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会怎么生活”为什么不用“必需”

答:“须”是“一定要”的意思,而“需”是“一定要有、必不可少”的意思。所以“必须”和“必需”不同,如“我必须和你一起去”“水是人体所必需的东西”。“须要”和“需要”也不同,如“教育儿童须要耐心”“祖国建设需要科技人才”。此外,“需要”还可作名词,是“对事物的要求”的意思,如“从群众的需要出发”“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须要”不能作名词。“必须”与“必需”意义区分可以简单归纳为前者是主观要求、后者是客观需要。凡是主观的条件大都可以用前者,凡是客观需要几乎都是使用后者。

二年级语文课本千人糕的主要内容(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孩子们有可能要质疑的地方)(5)

疑问七:《羿射九日》中的“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为什么不用“溶化”或“融化”

答:溶化是指固体溶解,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 融化是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如: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被加热要熔化,有时也称熔解。

做好备课准备,让孩子们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知其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