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贾府中生存的状态:寄居贾府的林黛玉为什么还能目无下尘(1)

红楼梦里,林黛玉在多数读者心中的印象是寄人篱下、楚楚可怜的,然黛玉却也是有着自己的骄傲脾性的。她虽然寄人篱下,但却目无下尘,她有骄傲的资本,在与宝钗、宝玉等人的相处中,随处可见她的骄傲。

《红楼梦》第五回,薛宝钗进贾府时有一段这样的旁白,对比了宝钗和黛玉的性格:“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

黛玉身为主子,待下人虽是不薄,但不同于宝钗,不轻易与人亲近。“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恰到其分地描述了黛玉的骄傲。

全书中,黛玉和宝玉这一对小冤家,吵吵闹闹不断,连贾母也奈这对冤家不何。黛玉寄人篱下是事实,喜怒随心也是事实,这两个事实同时存在,我们也就可以得出,黛玉并非那么地自卑、可怜。贾母的喜爱是黛玉骄傲的主要资本,若非老太太的默许,绝不会由得黛玉这般任性。

宝黛吵架从来都是宝玉先去鞠躬道歉才能使黛玉回心转意。黛玉骄傲是她视为最珍贵的东西,即使在和两小无猜的宝玉面前,她也始终从未放下,才使得两人的爱情长期处于朦胧期。

相较之下,宝玉的行为则更为主动。拿一个场景来说:

“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便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告了我了没有?叫我悬了一夜的心。’黛玉便回头叫紫鹃:‘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晌午的事,那知晚间的这件公案?还打恭作揖的。黛玉正眼儿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姐妹去了。”

这样一个个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使两人越走越远。

黛玉的骄傲唯一一次失败是在“品茶栊翠庵”中,黛玉以为泡茶的是旧年的雨水,却被妙玉冷笑嘲讽为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因此,黛玉的洁身自好在《红楼梦》中只在妙玉之下,而妙玉《世难容》的曲中有“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评价,可知黛玉的骄傲是极品,却不是极端。

林黛玉在贾府中生存的状态:寄居贾府的林黛玉为什么还能目无下尘(2)

人说“晴为黛影”,我个人认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这股骄傲的心劲儿。晴雯的判词中有“心比天高”,就对应了黛玉的骄傲。这两人与宝玉都有过争吵,两人与宝玉吵架都给读者一种“扬着下巴撒娇”的感觉,既端着架子不放,又惹的人心疼不已,只得是向她央告。

有所区别的是,晴雯性格更为刚烈,吵架有时不讲道理,只是蛮横;而黛玉性格柔弱,常常以曲代直地讽刺挖苦。

黛玉在大场面上固然是察言观色、举止谨慎,最突出表现在“林妹妹进荣国府”那一回中,但并不能因此就断言黛玉如履薄冰的处境。首先,在黛玉进贾府时有一段心理描写:

“这黛玉尝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一段可见黛玉的谨慎是一般人初到陌生环境的自然行为,不过是黛玉七窍玲珑心比常人更能做到面面俱到。其次,不论是黛玉的出生还是她的生长环境,都是大家闺秀的风度,那么什么是大家的规范呢?

贾母曾给出解答:“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可见这并非是对黛玉一人的限制,而是当时的社会对这样一个特定的身份的要求。探春在管家时,也是“一步也不肯多走”。

黛玉的骄傲中重要的成因是身为大家闺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如“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一回贾母所言:

“编这样书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贵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遭塌人家。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邪了,想着得一个佳人才好,所以编出来取乐儿。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人家儿的道理!别说那书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着咱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那样的事。别叫他诌掉了下巴罢。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连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姐儿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着止住了。”

可见像黛玉这样的小姐所受的教育对自身的行为规范是比较苛刻的,必须要摆出这样的谱子来才能免得闲言碎语。

林黛玉在贾府中生存的状态:寄居贾府的林黛玉为什么还能目无下尘(3)

还有上文提到过贾母对黛玉的喜爱也是黛玉的骄傲一个重要的保障。可以说,贾母的庇护是大观园这个温柔乡存在的大前提。这里单讲贾母对黛玉的喜爱,那么贾母为何偏对黛玉的疼爱呢?

其一、黛玉是贾母唯一的亲外孙女,是贾母与黛玉关系血缘上的亲密,也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原因。

其二、贾敏的死亡,令贾母对这个孤苦无依的外孙女更加了一份怜悯的情感,贾母本人也曾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其三、贾母年老,喜欢孩子,更偏爱有性情的人。贾母喜欢的丫头,如晴雯、鸳鸯、就是这样有灵气的可人儿。在这一点上,三春中唯有探春能合贾母心意。在贾母心中对这个外孙女比其他的女孩子自是更多一分疼爱。

其四、黛玉虽不似凤姐般会讲奉承话,却也是个伶牙俐齿的,惹得老太太开心。令宝钗也大赞:“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贾母对凤姐的喜爱有目共睹,这个还要胜于凤丫头的颦儿贾母更是心头肉般地疼爱。

诸多原因,在此不一一赘述,上述主要原因已经能支撑起贾母喜爱黛玉原因的框架,也能够说明“黛玉的骄傲来自贾母的喜爱”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作者:钮蓓蕊,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