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亿,规划50年,修建20年还没修完,有人说南水北调工程是可以跟万里长城相提并论的工程奇迹,也有人说这是劳民伤财,根本没必要建南水北调到底有多伟大?它会怎样重塑大中国的水格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年调水多少亿立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水北调中线年调水多少亿立方(2500亿规划50年修建20年)

南水北调中线年调水多少亿立方

2500亿,规划50年,修建20年还没修完,有人说南水北调工程是可以跟万里长城相提并论的工程奇迹,也有人说这是劳民伤财,根本没必要建!南水北调到底有多伟大?它会怎样重塑大中国的水格局?

中国极度缺水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个国家之一,水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南方,洪水泛滥,北方,干旱连连。

我国人口众多的华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却有7.2%,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水资源就太少了,比如北京,人均水资源只有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人均1000立方米。

打个比方:如果世界上每个人平均有一杯水,那中国人只有1/4杯,而北京人只能喝到这杯水的1/88。

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利用一切地上河流和地下水,导致几乎所有河流全部干枯,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沉降塌陷。

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1952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这个伟大的设想。

千里之外浩瀚的长江,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是黄淮海三河总流量的7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要建设一个跨越1000多千米的调水工程谈何容易!

在主席提出以后,整个中国有无数的专家学者用一生的时间去论证和设计,半个世纪过去了,最终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脱颖而出。

2002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南水北调有多难?

我们来看,东线,要把水从江苏调到山东,再继续北上天津,但江苏地势低,山东地势高啊,高出大概40米!怎么让水往高处流呢!

只能用水泵来抽水,这一路上建了13个大型的水泵站,安装了160台大型水泵,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抽!抽多高呢?基本上就是从一楼的江苏把水抽到了13楼的山东,然后再从山东流到楼下的天津!

中线工程呢?要从湖北把水调到北京,这边采用的不是用水泵抽水,因为这一路的起始点有一个大水库,丹江口水库,那是上世纪艰难困苦的五十年代,十多万中国人用体力和意志花了十五年修成的伟大工程,2500米长、162米高的巨型大坝,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继续创造奇迹

这一次,我们在老坝基础上增高13米,把水位抬高,让水从高到低一路流到北京。但这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河流、铁路、公路等等,怎么办?梁式渡槽出现了,就是一座座庞大的“空中立交”,跑的不是小汽车,是南来之水,凌空而过,如同“天河”。

通过空中架桥,中线工程跨越了十几条河流,向北一路挺进了400多公里,到了河南郑州,停了下来!

被黄河挡住了怎么办?这一次工程人员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穿地而过,三层楼那么高的盾构机日夜不停地打了500多天,终于打通了3000多米的黄河天堑,

1432公里,穿越705条河道、1300多条道路,就这样,长江之水一路奔腾,来到北京!

北京是怎么接收的呢?

我们来到北京五棵松地铁站,每天每天,每隔几分钟,上百吨重的地铁列车就会呼啸而过,而在地铁下面是地动山摇的轰鸣,南水北调的工程人员正在开挖送水的隧洞,这样作业,地铁不会沉降吗?

地下隧道离地铁最近的地方只有3.67米、而地铁结构最大沉降不到3毫米。3毫米,仅仅是1粒稻米的高度,地下建筑物沉降的国际通行标准是7毫米,号称世界地下工程超级大国的日本历经百年发展,目前沉降控制还是5毫米。

中国的工程师再一次挑战了极限,创下了世界之最。

十二年后的2014年12月,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截至2021年的5月,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超过379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7900万。

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数十万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移民的巨大奉献,彰显了大国实力,体现了中国智慧,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显著优势。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