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9例1,完成教科书P29“做一做”,P33“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28的主题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看到的现象。

师:春天是个适合出游的季节,我们一起到游乐园里看看吧。你喜欢哪项活动?它是怎么运动的呢?

【学情预设】学生对主题图中的各项游戏很熟悉,会说出实例的名字并描述每个实例的运动方式。例如:风筝,有风就可以飞到天上;风车,会不停地转动;观光电梯,能够上下运动;小火车,会往前开;小飞机,会转圈;滑滑梯,人会斜着滑下来等等。

2.学生借助肢体语言表演模仿实例的运动。

3.选择蜻蜓风筝,让学生再次认真观察,说一说它的特点。

【学情预设】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左右一样是为了保持平衡,才好飞上天。

4.仔细观察主题图,找同种类型的物体。

师:像这样左右一样的事物在图中你还能找到哪些?

【学情预设】会有学生回答蝴蝶风筝、兔子时钟,也会有学生回答观光电梯等。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两边的电梯不在同一层,左右就不一样了。兔子时钟钟面上的指针如果动了的话,就不对称了,左右也不一样了。

5.引入新课。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像这样的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图中展现了多种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风筝,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

1.揭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出示课件)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大致可以感受到这些图案的共同特征。低年级学生的表达不会很流畅,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描述。

伴随学生的描述,课件动画演示树叶等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和图片的共同特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像这样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教师板书)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举例说一说。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比如黑板、课桌桌面、小鸟、文具盒、衣服等。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风筝、树叶、蝴蝶等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2.动手操作,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现在来尝试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吧!(出示衣服图案)在剪之前想一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小组合作:拿出剪刀动手试一试,组内评议作品。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对轴对称图形观察的经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只要通过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一半衣服”的形状,再剪下来就可以得到完整衣服的图案。初步体会创作轴对称图形的秘诀是“对折”。学生会出现两种剪衣服的方案:一种是画3笔;一种是画5笔。教师都应予以鼓励。画3笔的方法更简洁准确,更有助于后面的学习。

课件出示剪衣服的步骤。

师: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他图案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学生尝试剪各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观察图形的经验,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让学生深入体会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得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提示】收集学生作品案例时,注意寻找上下对称的图形。

3.分析学生作品,引出对称轴。

师:这些作品都出自同学们灵巧的双手,很好!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你能说说这些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吗?

师:这些展示的作品,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情预设】都是经过对折后剪出来的,所以图形的两边完全相同。

师小结:像这样经过对折,再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对折的两边图形是对称的,大家对折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教师叙述并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来的图形上描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三、知识应用,辨认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1.完成教科书P2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判断依据。

【学情预设】蜻蜓、小汽车都是轴对称图形,梳子和花朵不是。

学生会对花朵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疑惑,可以提前准备一个一样的图案,让学生现场折一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辨认这些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完成教科书P33“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哪些数字图案是轴对称的。

【学情预设】对于数字1和3,部分学生的判断会有误差。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字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再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数字符号,有左右对称,也有上下对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四、动手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师: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它对折再对折(呈现下图),然后只剪一刀,请你想象一下展开后会是什么图案呢?最后,再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作品。

教师巡视后搜集一些学生的作品,开展猜猜看的活动。

师:(呈现下图)猜猜看,这样剪开后会是什么图案呢?

师:(呈现下图)再猜猜,像这样的图案是怎样剪开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对折后剪出来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而且,不同的剪法得到的图案是不一样的。再通过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据图案去想象该怎么剪出来,不确定的还可以去剪一剪,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

五、知识积累,找常规图形的对称轴

师:动脑筋想一想,正方形、长方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不清楚的可以尝试着画一画。

【学情预设】正方形有4条;长方形有2条;圆有无数条;平行四边形没有。着重强调平行四边形。可以动手折一折,给学生直观感受来加深印象。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对称现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吧!

教师呈现课前准备的实物图片。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解起来都比较容易。通过观察、多次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辨认轴对称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