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的区别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都是佛教经典,但也有不同之处。

汉文《大藏经》中除了有翻译的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佛教 作品、解释、辩论等,都加了进来,叫做“此土撰述”。

藏文《大藏经》的体系和汉文的不一样。藏文《大藏经》分为《甘珠尔》 (bkav-vgyur)和《丹珠尔》(bstan- vgyur)两部分,其中《甘珠尔》是指佛 亲口所讲,并由弟子们回忆汇集而成的,佛经中有“如是我闻”体的即属此类。

其 中“甘”(bkav)是“说、言教”的敬语,在藏语中对佛、尊长等常用敬语,敬语 的保存不一定是阶级差别,而是尊敬、礼貌,这种情况在汉语中也有。“珠 尔”(vgyur)就是“翻译”,就是“变”的意思,也就是变印度梵文为西藏文字。 《甘珠尔》也称“bkav-vsyar-ro-cog”,“ro-cog”是“一切”的意思,所以 《甘珠尔》是一切经。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的区别)(1)


《丹珠尔》的“丹(bstan)”是“阐述、演绎”之义,《丹 珠尔》就是一切论,是佛弟子们或后人对佛所说教义的阐释。现代西方人简称藏文 《大藏经》为“Tibetan Canon”。

藏文《大藏经》的二分法和汉文《大藏经》经、律、论的三分法有差别,可以 用一个表来说明: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的区别)(2)

经、律、论皆通的就是三藏法师

经、律、论总称三藏,“藏”是“收藏”、“保存”之义,最初的意思是“筐 子”,因古人读书时将三藏分置在不同的筐子中。一个法师如果三藏皆通,就被称 为三藏法师。如果精通三藏中的某一部分则或称经师,或称律师,或称论师。大家所熟悉的弘一法师即是律师。对唯识、中观等的理论非常精通、非常雄辩的法师则 被称为论师。有些人对某一部经非常熟悉、精通,就叫经师。假如经、律、论皆 通,就是三藏法师,玄奘就是这样的法师,藏语称他为“唐僧喇嘛”。

汉文《大藏 经》为什么分三类呢?因为它将“律”专门立为一部。西藏人则认为,律条既然是 佛所说,就应列入《甘珠尔》,后人所加的一些律例等则应归入《丹珠尔》。 汉文《大藏经》和藏文《大藏经》对于佛教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现代西方有 许多人想学习了解佛教,汉文和藏文两种文字是必须学习的。西方现在学习佛教的 人有许多是汉、藏文兼通的,因为这两种文字可以相互补充,加深理解。

总的说来,显教部分是汉、藏两种文字的《大藏经》中都有的,相互也是差不多的,但汉文《大藏经》中密教内容诸如仪轨、密咒等很少,而藏文《大藏经》中则有大量的密教内容。这是因为佛教传入西藏时,正赶上密教兴起,佛教为了适应大众,不得不放弃高深的理论讨论,而向印度教靠拢,采纳了其中的密教部分。藏文《大藏经》的结集始于何时呢?这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首先得有藏文,没有文字就谈不上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