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1年底,东莞人均预期寿命82.7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98/10万和1.53‰,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8.53%,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公卫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加快扩容提质,基层医疗优化升级,行业执业更加规范……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格局。

在党建引领和文化助推下,一支高素质医疗铁军正在锻造……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大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病有良医”的目标、打造健康中国“东莞样板”驶入快车道。

加快“医学高地”打造 市域内就诊率逾95%

“顶天、强腰、立地”——高水平医院、区域中心医院、镇街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牢牢织密起东莞卫生服务网络。近几年,东莞通过高水平医院建设、专科建设、镇街转型等多项并举,加速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底,东莞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增至3510家,开放病床3.5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卫生投入年均增长18.4%,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5%以上。“国家卫生镇”实现全覆盖,东莞是省内第3个实现全覆盖的地市。

东莞正在加快“医学高地”的打造,以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为先行者争创省高水平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入选第二期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该院还建设SPF实验动物中心、生物样本库,东莞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预选项目。此外,东莞已成立ECMO快速移动救治单元,打造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1年,东莞新增市级重点专科26个、特色专科13个。新增国家级胸痛中心1个,国家高级卒中中心2个,省防治卒中中心5个,创立省级“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培训基地1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5个。获得科研项目519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09项。新增7家医院通过二甲综合医院评审。

今年9月30日,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全力打造高水平区域中心医院,东莞5家区域中心医院加快建设,校地共建取得明显成效。8家镇街公立医院成功转型升级。

党建引领锻造“白衣铁军” 核酸检测能力全省第二

今年临近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给东莞全市7.3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发来的慰问信中,东莞市委、市政府肯定了医护人员面对持续的疫情防控严峻挑战作出的贡献,盛赞东莞市卫生健康队伍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东莞市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卫生健康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1)

东莞市委、市政府盛赞东莞市卫生健康队伍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2020年东莞用37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57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首次清零。2021年的“1·14”、“6·18”、“12·13”东莞本土疫情均在一个潜伏期内扑灭。东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总体防控策略,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全国首宗高校疫情并称典范。东莞卫生健康局数据显示,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接种2869.89万剂次、1334.88万人,完成全程免疫人数1230万人,各类人群的全程免疫率均位列全省第一。核酸筛查能力快速提升,形成“1 1 6 n”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路径,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达118万管/天,全省第二,具备24小时内完成全市核酸检测能力。

坚守家园的同时,东莞白衣铁军也胸怀大爱、心系远方,“医者治病救人责无旁贷,作为战士,在疫情面前,理应站在最前沿。作为党员,更应该肩负起使命,义不容辞,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东莞第一批援助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汝洪这段话说出每个东莞医护的心声。

回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接到援鄂任务,2020年1月26日下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紧急下达通知召集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东莞医护人员纷纷报名,不到5小时,名单确定,2月8日深夜,东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集结,不到2个小时,队伍迅速组建奔赴湖北。今年8月9日,西藏林芝市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管控部署,东莞闻令而动,短短“5小时”核酸检测应急支援队集结完毕,紧急驰援林芝。东莞健康工作者用忠诚和担当践行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人民构筑起坚固的生命堡垒。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坚持党建引领,锻造白衣铁军,围绕疫情防控抓引领,在抗疫实战中锻造过硬战斗力;围绕全面进步抓提升,在抗疫实战中锻造过硬组织力;围绕党建品牌抓典型,在抗疫实战中锻造过硬执行力。

“生命至上、忠诚担当、厚德精医、大爱无疆”——8月15日,东莞市庆祝“中国医师节”暨2022东莞市“最美医护”发布仪式中,东莞“最美医护”精神首次发布,凝聚着东莞医护群体时代特色、职业追求、初心信仰、价值追求、广阔胸怀的这16个字,是东莞卫生健康人白衣丹心、医心向党的真实写照,也将成为东莞卫生健康人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东莞市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卫生健康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2)

“生命至上、忠诚担当、厚德精医、大爱无疆”,东莞“最美医护”精神首次发布

病有良医 引进高水平医学科研团队6个

医学人才是病有所医的关键,近年,东莞人才学科建设再攀新高,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五年共引进博士22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507人,引进高水平医学科研团队6个。全市有国家级胸痛中心9个、国家高级卒中中心3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增至27个、医学研究所9所、区域消毒供应中心6个,医疗安全质量版图逐步扩大。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荣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

针对当前东莞卫生健康人才总量不足,尤其高层次人才匮乏现状,东莞深入实施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引领和支撑。今年3月2日,《东莞市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未来3年,东莞将每年遴选2个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养项目、10个“东莞名医”人才引进培养项目、20个医学领军人才引进培养项目、50个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其中,最高项目资助金额可达500万元。这是市卫生健康局为培养人才、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而推出的最新的有力举措。

东莞市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卫生健康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3)

近年,东莞引进高水平医学科研团队6个

东莞各大医院也在努力招揽人才且成效卓著,其中,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2020年该院博士仅有3名,通过院校融合、社会招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医院有博士近50名,预计今年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将达到100人。该院相关负责人称,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推动了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全方位高质量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医疗技术领域,医院突破大量高新技术。

引入新人才,还要留住原本的人才,东莞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纵深推进,这是近年医疗卫生系统留人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悉,东莞初步建立符合该市医疗行业特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核定公立医院岗位总量,完成2.85万人岗位聘用,推动同岗同酬。目前公立医院人均薪酬水平比2018年增长11.1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均薪酬水平比2017年增长57.41%。

“现在我们的人均薪酬已近30万元/年了,人员经费占比52%,远超于医改目标40%”,作为东莞首个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的公立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骆庆明表示,员工待遇好了,服务更暖心,医患关系更和谐了。

值得注意的是,薪酬制度改革对于该院引进人才尤其是中级、硕士人才也是很有帮助,“一些高层次的人才可以通过政府人才政策引进,但如果还没有达到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人才诸如硕士或者中级职称的人才,我们这个政策对他们而言就很有吸引力了,跟在编的员工实现同样的待遇,甚至可以入编,让他们更有归属感”,骆庆明如是说。据透露,自2019年2月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后,该院近3年来引进博士、硕士等中高层次人才达100余名。

文:黄芳芳 图: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