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1)

从六尺巷到《人世间》,从“天下霸唱背后的女人”到“梁晓声的忘年交”,从“追梦女孩”到“IP女王”,从商业IP转战主流文学,吴凤未步步登高,支撑她的,是她的“专业判断”和“坚定信念”。父亲给她取名“凤未”,更希望她像凤凰一样高立梧桐,翱翔未来。

1月28日,根据梁晓声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同步登陆央1和爱奇艺,即成“王炸”:收视率创下央1近三年来电视剧最高;爱奇艺热度值突破9000;豆瓣开分8.1;长期稳居多家媒体数据榜单TOP1;至2月15日,共计登上微博主榜热搜1486次……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2)

《人世间》也是吴凤未转向主流现实主义后运营的首部IP版权作品。此外,她还独家签约了“人民艺术家”王蒙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这边风景》、“华语悬疑之父”雷米的升级突破之作《人鱼》等多部超级作品,且都已进入到了影视化创作阶段。因此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让主流回归主流。”1月底,IP全版权运营管理专家、电视剧《人世间》出品人、一未文化创始人吴凤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使命和方向。她说:“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更多现实主义作品回归市场,让更多主流作家和优秀作品被大众发现,助力文娱行业有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

01

朝着梦想奔跑

1月,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天边外》登上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该剧描写了20世纪初美国乡村三个青年人的梦想追求以及梦想最终破灭的悲剧。吴凤未受导演王斑邀请去看了这部话剧,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幸运:“我从小就拥有梦想,在很多年的追梦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之事,但梦想就像一盏灯,一直照亮着我,支撑着我,走到了今天。”

吴凤未生长在安徽桐城。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200多年间出了1000多位作家。有朋友对她说:“怪不得你对内容判断如此精准,估计就赢在基因上了。”吴凤未对此也深感自豪和骄傲。

她的家就在桐城六尺巷边上——大清相国张英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相府家人驰书京都,张英阅批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吴凤未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文气和度量所熏陶,也有一颗强大和包容的心。她说:“六尺巷,在现实中应该是最窄的巷子,但它一定是人们心中最宽的巷子。”

家里人希望她长大做公务员,或者医生,但她从小对文字比较敏感,喜欢自己宅着看剧读书,10多岁起就认定了长大后要做与文学相关的工作。透过文字,她“认识”了不少伟大的作家。对她人生影响最深的一部作品是余华《活着》。为了追梦,她从安徽考到北京,希望在这里施展抱负,而且有机会与崇拜的作家们偶遇。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3)

在北京读大学期间,她积极勤工俭学,曾在国贸桥下发过传单,最多一天挣了七十块钱;在一家公司做过电话销售,最多一天打了300多个电话,被电话中的陌生人骂哭过;兼职做过杂志排版,业余干过活动组织,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小世界,装进了很多东西,磨练了韧劲,培养了意志力。大学毕业后她就很明确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进中国最好的出版公司。

毕业后她首先被一家投行录取了,这是一份优越的工作,收入不错,在国贸上班,“但我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她看到投行的精英女性,漂亮,精致,“但我好像也并不羡慕他们”。一边工作,她还一边参与出版公司的面试——她锁定了中国10多家一线的出版公司,不断投简历,在投行工作的第四周左右,接到了北京时代华语的电话,坐地铁转公交从东三环到南四环,跑了五趟,经过5轮面试,才见到了中国著名出版人、董事长朱大平。

她放弃了投行,选择了梦想,成为了董事长助理,算是正式入行。“这是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次命运交手,很多时候,放弃也是得到。”她说。

入职时代华语后,每天坐地铁转公交花一个半小时从长虹桥到南四环上班,但她感觉很充实。记得有天早上,爱美的她穿了漂亮裙子和高跟鞋,在五棵松下地铁,因为担心迟到,一路小跑到公交车站。她说:“在小跑的那么一节路上,我感觉自己正在朝着梦想奔跑。”

02

赢得重大转机

吴凤未在朱大平身边工作了三个月,学了很多知识,涨了很多见识,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人和知名作家。加班加点,从不抱怨。

那个时候,公司经常组织作家分享会,要花钱请主持人,她主动冲上去说我可以做主持人,我不要钱。她想认识这些文学家并向他们学习。包括公司跟亚马逊合作,亚马逊的名人访谈基本都是她主持的。

“这对我的人生简直是一笔巨大财富。”吴凤未说,她不怕比别人付出更多辛苦,也不在乎回报,就像一个小菜鸟一样,壮着胆子去采访这些文学家们,曾经一天两次采访余秋雨,前后6次对话梁晓声。后来,梁晓声称她为自己的“忘年交”。

在董事长身边待了三个月后,吴凤未突然被空降到核心业务部门,负责搭建并管理公司和亚马逊的所有出版产品合作。

“这是一把打开梦想的钥匙。”吴凤未说,那个期间,和世界上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谈业务,学习专业流程;面对所有的产品线和编辑部门,泡在书的海洋;参与了很多超级畅销书的推动和营销,如《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公司的力量》《大国崛起》《做最好的党员》等。她通过努力和钻研,很快把与亚马逊的合作业务从每月20万做到了每月过百万,还拿到了亚马逊中国发出的“卓越成长贡献奖”。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4)

她也由此开始真正介入文学本身,认识到优秀作品也是要靠市场力量来推动,让更多人看到。更加觉得这份工作有价值。

而在和亚马逊的合作中,她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一份合同谈了四五个月,不亢不卑不退缩,坚持拿到了重要条款,如果拿不到,“我们的作品就不能够被更好的发现和善待”。

最大的一次考验是,这年12月,某天早上,吴凤未打着车正往公司赶去上班,半途接到了总裁电话:想办法把含未来账款共计800万月底提前结回来,否则就永远不要再回公司了。她不知所措,第一次感受到职场的冷酷。她叫司机把车停在路边,坐在马路牙子上哇哇大哭。跟一家美国巨头公司要未来账款,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她擦干眼泪,就让师傅调头去了东四环的亚马逊,找到各个产品线负责人,挨个谈,此后半个多月,就在亚马逊公司里给人端茶倒水,希望打开局面。终于有人被她感动,建议她去找某负责人。吃了5次闭门羹,才把人约了出来,从此紧紧抓住不放。对方被她的职业精神感动,给美国发了多封邮件,表示对合作以及未来产品线很有信心。年底,800万成功地到了公司账户上。

“永不放弃,就有可能迎来转机。”吴凤未感谢帮助过她的那些人,也感谢坚强和坚持的自己。

03

携手天下霸唱

把亚马逊跟公司的合作带到了平稳状态后,2014年吴凤未辞别了时代华语,受邀加盟了另一家出版公司新华先锋。

此后,她又遇到了很多优秀作家,遇到了天下霸唱——他的名作《鬼吹灯》在全中国有4亿读者。她也由此踏入IP塑造与运营的探索中,成为中国第一批女性职业IP操盘手,为作家们创造了累计过亿的版权收入。

作为天下霸唱多部核心作品的参与者,她在霸唱项目上全力以赴,做了很多的事,见了很多的人,敲开了很多影视公司的门,了解掌握影视人如何解读文学作品,如何判断内容。由她参与营销出版的全版权作品《摸金玦》,卖出了几十万册,改编成了超级网剧和舞台剧。她说:“天下霸唱和他的作品在文娱行业野蛮生长期快速推动了行业发展,由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和电影票房等累计近100亿,也给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从业者机会。”

2015年左右,吴凤未读到了天下霸唱早年作品《迷航昆仑墟》,不禁拍案叫好,让霸唱将这部9万字的短篇改写成了20万字左右的长篇,重装上市。在她主导下和30多家影视公司不断探讨,最终和上海一家知名公司达成协定,以超千万元价格合作影视版权。如今这部超级网剧已经拍摄完成,年内或将在爱奇艺独家上线。

“我对这部作品倾注了很多情感。这部作品也帮我打开了格局和视野,让我认识到了 IP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优质内容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吴凤未说,IP和头部艺人一样稀缺,所以更要好好地保护创作者们。

但这不是唯一。第二年,她继续复制了这样的奇迹。2016年,她主导的天下霸唱作品《大耍儿之西城风云》,跟万达旗下知名影视公司达成协定,再次以超千万高价合作了影视版权。

吴凤未说,出版是离作家最近的行业,他们之间有着天生情感优势,自己能够在如此年轻时候,遇到中国顶级商业IP作家,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天下霸唱给了我一个崭新世界,让我可以去施展,他是我这一生的贵人。”她说。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5)

她和天下霸唱成了很好的朋友。霸唱特别喜欢吃小龙虾,某天中午,两人吃了80只小龙虾,霸唱对她说,你现在必须要一碗面,把面倒进吃完的虾调料里。她照做了。“我一辈子都记得那个味道。”她说,那碗面好香,简直就是梦想的味道——多年以前,像天下霸唱这些作家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而今可以坐在一起吃小龙虾,用虾汁拌面。

她还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她和天下霸唱还会定期见面,喝酒,聊天,讨论文学作品。她的脸上溢出了幸福感。

而她也同时觉得,作为一名内容从业者,以创作者为中心,尊重和保护每一位作家,让他们更加体面,更加有尊严,是初心,也是责任。

04

回归现实主义

后来,新华先锋被并购,她也成为了上市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但她不愿意在舒适区待着,还是想专注在自己小世界里,做一名服务内容的产品经理。她觉得梦想快要实现,但距离理想还有点远。2017年底,她果断离开上市公司,也拒绝了阿里和腾讯的工作邀约,向理想进发。

也是在2017年,甚至稍早,她已敏锐地发现,现实主义正在悄然回归,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她开始深度关注主流现实主义作品,学习和研究相关政策。站在出版人角度,她觉得自己深受王蒙、梁晓声、余华等这些大家作品影响,也觉得他们的作品是真正能够沉下来的,他们笔下的人物和世界是可以传世、嫁接现实和理想、穿越时代影响几代人的。

2018年3月,北京一未文化成立,吴凤未做出了最艰难决定:从最赚钱的商业IP转向主流赛道,拼力把主流现实主义作品带回到大众市场。

很多人都觉得她是在自找苦吃。但她非常明确和坚定,并很快付诸行动。2018年,年中,独家签下了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全球全版权;年底,与腾讯影业达成影视版权合作。“我们和多家一线公司沟通,腾讯影业坚定看好作品,快速做出决策。同时也得到了李路导演的高度肯定。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更是给了主流现实主义作品机会。”吴凤未说,电视剧将《人世间》的受众变为千万级以上,让它有机会抵达不朽,我们的付出千值万值。

《人世间》2017年12月首版,长达115万字,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

2019年8月,《人世间》以最高票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此时,距离2018年吴凤未签约时间已过去了一年。

获奖当天,吴凤未正在台北陪父母度假,接到各路朋友打来电话,她很庆幸:如果不是在获奖之前就签下了作品,估计现在就没我什么事了,一定会有太多人排队去抢吧;也很感慨:在此之前,你要用1万句话去跟市场解释,《人世间》有多好,主流文学可以商业化,现实主义一定会回来的,但一半以上的人都持质疑态度。

坚韧,自信,以及对这部作品的热爱,是吴凤未签约《人世间》的三大助力。她觉得自己就像《人世间》中的周家三兄妹那样,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有梦想的普通人,专注眼前的每件小事,不断学习,永不放弃。

吴凤未说,对于这部手写将近10年完成的巨作,梁老师是很慎重的,很多人都被他拒之门外。大概是觉得她过于年轻吧,也曾多次直言不讳地对她说:这么有难度的作品,你怎么能做好呢?你还这么年轻,万一有那么多人骂你,你接受不了怎么办?

吴凤未哭过,难受过,但从没气馁过,反倒越挫越勇。从首次登门到最终签约,持续将近半年,她和合伙人魏童去过梁老师家十五六次;同时,还动员了很多和梁老师熟识的朋友去当说客,比如著名作家王蒙的儿子王山。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比如北京卫视朱礼庆主任。2018年年中《人世间》全版权最终花落一未文化。

同年12月,《人世间》电视剧启动。为将其打造成为一部“兼具收视和社会影响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腾讯影业和李路联手组团,把创作班底搭得非常扎实:李路(代表作品《人民的名义》)执导并担任总制片人;王海鸰(代表作品《中国式离婚》)操刀改编,这也是她创作经历中唯一一次改编;陈道明旁白;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领衔主演。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6)

1月28日,作为2022年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同步登陆央1和爱奇艺,被网友称为“王炸”:开播当天,央视首播收视率破1%,CSM全国网平均收视份额5.52%,单集最高达6.61%,创下央1近三年来电视剧新高;爱奇艺热度值很快突破9000;豆瓣开分8.1;长期稳居猫眼、云合、德塔文、灯塔、骨朵等媒体数据榜单TOP1;至2月15日,共计登上微博主榜热搜1486次……

全民追剧《人世间》,热议《人世间》,令吴凤未万般感慨。想起梁晓声手写8年、电视剧创制4年,这就是一次长达12年的热血之战啊;想起《人世间》还将通过迪士尼传播给全球观众,献礼这个伟大时代,她就热泪盈眶。她坚信《人世间》一定会带动更多主流现实主义作品强势回归市场。

而在剧集拍摄制作期间,一未文化又联合北京人艺团队和中演院线共同启动了话剧版《人世间》的制作开发,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未有戏公司。2021年5月,话剧版《人世间》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全球首演,此后在全国10多个城市完成了将近30场巡演,进一步夯筑内核,提升影响力。

通过少数人去影响多数人,这就是戏剧的力量,就像梁晓声在首演现场说的那样:“人类不灭,话剧永存。”这也是梁晓声的首部话剧作品。他圆梦了。而作为一个戏剧迷,吴凤未在美国读研究生时,看了不少百老汇剧目,总觉得中国应该有更多原创戏剧登上舞台,茅奖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话剧持续巡演多年,带来了全民高口碑,让原著走得更远。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7)

“天下霸唱那碗面让我吃到了梦想的味道,梁晓声老师给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吴凤未说,“价值传播,使命得偿。在这一刻,我觉得多年坚持是有意义的。我也想对渺小的自己说一句辛苦了。我觉得我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05

寻找顶级名作

《人世间》后,吴凤未的信心更加坚定,提出“让主流回归主流”,加快步伐,继续在中国最有国民影响力的作家中去寻找机会。

2019年11月,签下“人民艺术家”王蒙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

《光明日报》在《王蒙:我要用全部心力歌唱大地和人民》的专访稿中说:长达70万字的《这边风景》以伊犁为背景,“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从正直的品格、美好的爱情、诚实的劳动,到壮丽的风景、绚灿的风俗和器物,到回响着各民族丰富表情和音调的语言,这一切都是对生活和礼赞的热诚礼赞。”

这部巨著的面世也很传奇:1978年乃成初稿,却在此后漫长岁月中不知所踪,到2012年3月,在其妻子崔瑞芳去世前二日,手稿被儿子王山与儿媳刘颋发现。王山与刘颋在通读全稿之后,却认为这部书稿“仍然活着,且很青春”。于是重校修订于2013年出版,并在2015年8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21年7月,吴凤未有幸陪着87岁的王蒙部长回了一趟他生活了16年的新疆伊犁,深深地感受到王蒙对那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她也透过与王蒙爷爷的交流,更加深刻地感知到作品中描摹的多民族团结和劳动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8)

“我想把这些朴素的情感带回到市场,打造中国故事全新范本。《这边风景》图书在全球发行了几十万册,变成影视,就会让几百万几千万人看到。”影视化是主流现实主义作品的必由之路。为了使《这边风景》得到更好的呈现,吴凤未决定全程参与制作,并邀请到了金牌编剧王力扶。

“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找到王力扶老师,她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够准确理解王蒙精神和作品精髓。王老师也在思考了8个月后接下了剧本创作。”她说,分集大纲目前已基本完成,写得太好了,“我又哇哇哭了一次”。

2021年1月,吴凤未签下“华语悬疑之父”雷米暌违五年的升级突破之作《人鱼》,这是雷米在创造了10亿 市场的国民作品《心理罪》之后的首次全球全版权合作。

雷米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教授、犯罪学博士,他“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人鱼》是雷米首部女性向悬疑小说,以一起少女失踪案展开,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几个家庭的善恶与悲喜。吴凤未看完《人鱼》稿子,哭得稀里哗啦的,书中女孩身上的人性力量,又一次激发了她的斗志:拿下它!

在此后长达半年时间里,吴凤未和合伙人魏童多次与雷米通过电话和视频会议反复沟通,花了三个多月前后出了8稿全版权运营方案,还飞去东北与雷米开了长达8小时的面对面深度讨论会。

记者问:很多人都在盯着雷米新作,他为什么要把《人鱼》交给你?

吴凤未大气地说:我觉得他应该交给我。第一,我是这个行业里最专业的IP职业操盘手,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经典案例。第二,我是出版人,知道出版怎么做,营销怎么打开,视角怎么切入。第三,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也没有吃过败仗。第四,我们懂内容,懂市场,更懂创作者。

可以佐证的事实是:通过一未文化的全版权运作,《人鱼》真正成为了2021年超级IP——霸占小说榜全国5周第一,喜马拉雅有声剧播放量破1500万,与腾讯视频共同启动了剧集和院线电影的改编,著名编剧梁振华在《理想照耀中国》之后来到了《人鱼》,著名导演杨磊在《三体》之后来到了《人鱼》。

吴小凤发布会(从六尺巷到人世间)(9)

在此前后,吴凤未还签下了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鲁敏的《奔月》和汪一洋的《小世界》。

《漂洋过海来送你》通过北京郊区殡仪馆装错的三个骨灰盒,将各色人物和中国重要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让这些人在时代中留下的痕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永恒。作者石一枫是70后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有评论称,他的写作承继的是老舍和茅盾的文学传统,具有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

《奔月》以女主人公逃离旧环境、奔向乌托邦的一次自我命运探索,讲述了一个都市女性在精神肉体上的远征与败归,显示出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寻求自由所付出的代价。作者鲁敏是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有评论称,她重建了关于“底层生活”的知识和价值,提供了另外一种我们不曾经验的民间生活。

《小世界》深入探讨女性的自我觉醒和成长,但将整个故事放在了从美国梦碎到中国梦生的更大格局和背景之下。作者汪一洋是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女性人物、女性生活和女性视角一直以来都是其小说创作的基本脉络。

06

保持高度专注

从六尺巷走到《人世间》,从“天下霸唱背后的女人”到“梁晓声的忘年交”,从“梦想女孩”到“IP女王”,从商业IP转战主流文学,吴凤未越飞越高,支撑她的,是她的“专业判断”、“死磕精神”和“坚定信念”。

①作家是社会的良心。如果连作家都不能保护好,何谈文艺复兴,何谈文化自信?尊重和保护作家,让他们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是内容服务者的责任。同时,文学作品也是要靠市场力量来推动的。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更多现实主义作品回到市场,让更多主流作家和优秀作品被发现,助力文娱行业有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

②任何作品只要进入到开发,都必须直面商业,我从来不相信严肃文学不可以实现好的商业收益。只不过它们走得慢一点,开发难度大一点,我们需要守护它的时间更长一点。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受限于影视语境和商业环境,很难影视化,那我们就不要去破坏它,挑战它,而要尊重它,善待它,读它就好了。

③找好故事要有“死磕精神”。我们坐拥2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和多部主流文学头部IP,并非完全靠幸运。没有大量的数据调研,没有持久的作战状态,没有多年来日复一日的勤奋与积累,没有专业判断内容的眼光,我们连去敲开作家大门的勇气和资格都没有。我不求多只求精,每一次出发都要打胜仗。

④让好故事和专业团队产生“化学反应”。人的能力是有边界的。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保持专注,学会借力。我希望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服务作家上,放在寻找好故事上,放在作品的整体运营上,而将好故事影视化,我选择与最一线制片公司和一流创作团队联手,产生裂变和“化反”。(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