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变得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每天更新三个成语故事,下面一起来学习吧!

经典成语故事188(99期成语故事唯利是图)(1)


唯利是图

wéi lì shì t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桓公经常不讲信义,他与晋厉公在令狐签订盟约,回国后就背信弃义,怂恿狄、楚去进攻晋国,他对楚王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晋厉公非常气愤,派大臣吕相去与秦国绝交,两国断交后不久就发生了战争。

【出处】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左传·成公十三年》

【解释】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要有利就干

【相近词】自私自利、见利忘义

【相反词】大公无私、见义勇为


经典成语故事188(99期成语故事唯利是图)(2)

闻过则喜

wén guò zé x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

【典故】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

【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虚心接受意见

【相近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

【相反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


经典成语故事188(99期成语故事唯利是图)(3)

五斗折腰

wǔ dǒu zhé yāo

【成语故事】晋朝时陶潜(字渊明)先后做过几次官,因当时吏治非常腐败,他不愿同流合污,更不愿为五斗米官俸而自取屈辱,就辞官归隐。他隐居山涧,穿粗麻布衣,自己劳作,晚年贫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济请他去做官,他婉言拒绝。

【典故】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

【释义】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卑躬屈膝

【相近词】不为五斗米折腰

敬请关注!【文字轻语】分享诗词与经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场最美的相逢!

↓↓↓记得点赞哦,喜欢就分享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