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寄托,言,道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以比喻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是种民间创作笑话也属于此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细思极恐的寓言20个?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细思极恐的寓言20个(由寓言和笑话引发的思考)

细思极恐的寓言20个

寓,寄托,言,道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以比喻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是种民间创作。笑话也属于此列。

这几天闲暇无事,翻阅些全世界各国寓言笑话。惊奇发现这些平时的口头禅,却很奇特。原来它们竞是几千年来,世界各国,在民间聚焦的一个个高深哲理!

比如英国有则笑话说,两个孩子租了条船钓鱼。在湖僻静一角,他们发现有个地方鱼儿不少。于是他们决定作好记号明儿再来钓。后来把船还了。一个问另一个,作了记号没有。另一个说作了,用粉笔在船身上画了个圈儿。

看后捧腹大笑之余,不禁马上想起我国“刻舟求剑”这个寓言: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两两相比,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一个刻舟求剑,一个是画船求鱼。

再如自相矛盾。先秦韩非设计了个寓言。说有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接着又夸耀自己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如果用您的剑刺您的盾呢?那人顿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不独有偶,外国有个笑话。

说有位推销商,前来拜访将军。他拿出一套军服给将军看。并滔滔不绝地吹嘘起来。夸口道,这种军服能挡住任何枪弹。

“好极了,你先穿上看看。”说完,将军叫来卫兵。

“现在需要借你的枪用一下。”

将军再回过头看时,只见那商人已溜得无影无踪了。并且从此再也没有看见那商人了。

这不是说的同一道理吗?

再如塞翁失马。

西汉刘安《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边疆有一位叫塞翁老人养了许多马。一天突然一匹走失了。邻居们跑来安慰他。他笑了笑说,丢了一匹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福呢。

果然,过了几天,马不仅回来了,还带回一匹骏马。邻居向他祝贺。可他忧虑重重,说,白得了好马,不一定是甚么福,也许带来祸呢。

果然,他独生儿子,非常喜欢它,一天骑上飞驰,从马背摔下了,摔断腿。邻居又来安慰他。他淡然说,没甚么,或许会带来福呢。

后来爆发战争,大量征兵。他儿子因为摔断腿,被免征。结果上战场青年许多被战死。他儿子幸免了。

这可是福祸相依哲理形象解说呢。

想不到早在之前古希腊《伊索寓言》就有记载(传说伊索是个奴隶):

两个公鸡,为了争占母鸡,打了起来。其中一只打败了。只好躲在有遮盖地方。那个打胜了的,却飞上高墙上得意大喊大叫。这时一只鹰猛扑下来,把它抓走了。那只被打败的公鸡却平平安安。

还有同一个寓意,却以变换形式在各地流行:

《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慢慢暖和后,苏醒了过来。立刻恢复了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农夫受到了致命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到恶报。

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从前,海边住着一位年老的渔夫。一家全靠他捕鱼生活。生活十分困难。他每天都要下海。不过他给自己规定,每次只撒四次网,只求温饱。这次连撒了三次,都一无所获。到第四次,网很重,以为是条大鱼。忙拖上一看,原来是一个黄色细颈铜瓶。瓶塞用铅封着。盖有所罗门印记。他好奇打开看。只见瓶内冒出滚滚黑烟,慢慢现出一个魔鬼。那魔鬼舒展身体,哈哈说,自由啦。然后转过身来,问渔夫想怎么死。渔夫不解。魔鬼说,原来我是作恶多端的凶魔,不听所罗门劝诫,就把我封禁瓶内,丢到海里,叫我永世不得翻身。我许了三次愿,说要是谁救了我,我将给他这个那个天大好处。可是四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救我。我气急,最后狠狠发誓,要是再有人救我,我就让他死。不过,魔鬼转过身对渔夫说,你可以选择怎么死。渔夫不信,怀疑这么庞大物,瓶子怎么装得下。那现在我就让你看看。魔鬼说。于是一股黑烟缩进瓶内。等它黑烟刚进完。渔夫马上塞紧盖子,用力摔进大海。狠狠说道,我将告诉所有渔夫,不要在这里撒网,这里有魔鬼。让你永世受罪。

中国《中山狼传》: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驴背上驼一口袋书,他准备到中山国谋事。忽然,从背后跑出一只狼,说它被猎人射伤了,猎人正在后面追,求求救它。还说要报答救命恩。东郭虽知道狼不好,但听了,觉得可怜。便空出书,把狼装进口袋里。

猎人赶来,问看到狼没有。东郭先生谎称没看见。

等猎人走后,狼喊着要出来。当东郭先生把它放出来后。狼龇出牙,对东郭先生说,你救了我的命,可我快饿死了,那就好事作到底,干脆给我吃了。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来。

东郭先生绕着毛驴,一边躲开,一边骂没有良心。正在危急之际。走来一位老农。他们各向老农申诉理由。老农都不相信。要狼重新装进口袋给他看。

等狼刚装进去。老农马上把口袋系紧,一锄头把狼打死了。并对东郭先生说,对狼讲甚么仁慈,你真糊涂。

还有,有些寓言并非本土产生,是外地流来的。但立刻被认可,一下融入社会,成了本地著名寓言。

如水中捞月,是印度寓言。是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

据《僧祇律》载,佛对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树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水中有一月亮(影子),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把它捞上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不知如何下手。猕猴主见水井旁一树,便说,我抓树枝,你们抓住我尾,辗转相连,可以捞上来。于是众猴辗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进水里了。

这是佛家语,我们将其世俗化,成为我们寓言。编进小学一课文。让学生在兴趣中受到滋养。

同样,盲人摸象,

据《大般涅槃经》三二记载,有王叫大臣,你们带一大象来示盲人看。叫他们各自用手摸。等他们摸完后,问他们大象像什么?有的摸到牙齿的说,像个大萝卜根;有的摸到耳朵,说像簸箕;有的摸到脚的,说像木臼;有的摸到脊背,说像床;有的摸到腹部,说像瓮;有的摸到腿,说像木棍;有的摸到尾巴,说像鞭。等等。

这也是佛家语,我们照样将其世俗化,成为我们寓言。在笑传中,进行自我风化。

甚至中外同一。如父亲教子二则寓言:

外国寓言,坚固的棍子:

一天,父亲把三个孩子叫到自己跟前,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把这根棍子折折看吧。这很容易么。三个孩子立刻咔哒一声,将棍子折断了。父亲将三个棍子捆起来,交给大儿子,折折看。大儿子用尽力气,就是折不断。第二第三个也是。于是,父亲说,孩子们,你们看,折一根容易,折三根就不容易了。这就是说,只要你们三兄弟同心协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三个孩子顿悟,点了点头。

法国《拉·封丹寓言》:

有个富裕的庄稼汉,在临终时,把旁人支开,只把自己孩子留到跟前说:你们千万不要卖掉家产和土地。这是祖辈留下来的。地里埋着财宝。我不知道确切位置。你们只要发奋挖掘,就一定能成功。秋收后你们就去翻地,挖、锄并用。每个地方都别撂下。

庄稼汉说完就死了。他的孩子们遵照父亲死前说的话,把地仔仔细细翻了一遍。可是一年过去了。什么财产也没找到。不过,地里收成却比往日好得多。这时,孩子们才明白了父亲说的话。

与我们中国寓言比,除了有点生活差异外,其他都完全相同。

足见,我们人类,虽有白种黑种黄种之分,但体型是小异大同,又同住一个地球村,生活环境大致相似,当然感悟体验多半相同了。所有这些寓言笑话可是我们全人类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可惜,在现实生活被忽视,人们往往注意它们的趣味,而没深刻领悟寓含的道理。同样错误,屡犯不鲜。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现在万岁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