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感觉如今的猪肉不好吃了,大家总是回味儿时农村炖猪肉的美好时光,那时候村子里一家炖猪肉,半个村子飘着的都是肉香,隔着几道墙都能馋出口水。
而如今的猪肉呢,肉质非但不劲道,往日的那种香味儿,是无论如何也都寻不到了。
猪肉为啥不好吃了?有人说是饲料的应用,有人说是生长周期短了,有人说是我们吃的好东西太多了,其实,以上的说法都对,但又都太片面,据知情人士介绍,如今我们市场上流通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来自美国、丹麦和英国的猪种,如杜洛克、长白和大白这三个品种,几乎覆盖了我国整个猪肉市场。
和进口品种形成的瘦肉猪相比(生长快、饲养成本低和瘦肉率高三大特点),我国传统土猪缺点就非常明显了,进口瘦肉猪的三大特点,几乎都是传统土猪的短板。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形成,性价比极高的进口瘦肉猪品种,就得到了迅速普及,传统土猪市场空间被无限压缩,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在安徽南部及西南部山区,当地农村还有着养殖黑毛猪(当地传统土猪)的习惯,这种黑毛猪生长周期一年左右,肉质较为紧密,炖起来香味浓郁,可以让人找回儿时的熟悉味道,由于饲养成本较高,价格往往是市场上瘦肉猪的一倍左右。
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农村院落里再也没了养殖生猪的场地,而市场上丰富的猪肉供应及农村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都是传统土猪品种逐渐消失的原因所在。
我国对进口瘦肉型品种的依赖,不但让猪肉失去了原本的香味儿,更是掌控了我国猪肉市场的命脉,外国公司一旦断供,我们的猪肉市场就有崩塌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主动权掌握在少部分人或公司手中时,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决定市场走向。
正因如此,如何解决外国公司“卡脖子”问题,如何让猪长得快,肉还好吃?就成了我国农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12月24日,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培育的优质生猪新品种,经过四家养殖企业的竞拍,最终以三千万的成交价成交。据相关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新型黑毛猪是集国内外猪种优良基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形成的优质黑猪,在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也就是说,这种新研制成功的黑猪品种,既能让消费者吃出儿时的猪肉香味儿,又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及瘦肉率上,达到了进口品种所具备的特点,如今市场上已有类似的黑猪肉上市,猪肉价格仅稍高于普通猪肉,今后随着国产黑猪品种的普及,进口品种注定将遭遇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我国猪肉被“卡脖子”的风险,也将得以解除。
今年四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提出,将“利用地方猪种与引进品种为素材,培育优质高效新品种和配套系,满足市场对优质猪肉需求”列为三大技术路线之一。
据了解,这种叫“绿嘉黑”的新品种黑猪,生长习性非常接近进口品种,如果按200斤体重计算,出栏时间仅比进口品种多半个月,比传统土猪养殖期缩短3个多月,在瘦肉率方面,“绿嘉黑”达到57%,低于进口品种5%,高于传统土猪15%。
在品质方面,该新品种肌肉纤维直径降低50%,红肌纤维含量增加2倍,肉质细嫩,口感丰富,烹煮起来香味儿较足,且雪花肉的比例较高,既增加了卖相,又提升了口感。
我国生猪市场“白猪(进口品种)变黑猪(国产新品种)”,不仅仅是颜色上的变化,而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主要畜禽种源国际化和养殖健康化方向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这对解决国外种源公司“卡脖子”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此,人们在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有冷静的网友提出了诚挚的意见,他表示,我们只重视对外国卡脖子技术的投入,不重视原创技术的突破,这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为什么非要等到外国公司卡脖子的时候才重视相关技术的投入呢?一味地被动研究,就难有领先世界的种源品种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