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7)-文言文《庄子》解析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4)-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解析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5)-文言文《岳阳楼记》解析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1)-文言文《醉翁亭记》解析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6)-文言文《桃花源记》解析

「作文写作」议论文三种核心模式

期末作文总复习:初中作文写作100个怎么办(2)

期末作文总复习:初中作文写作100个怎么办(1)

文言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经典赏析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文本解析

语文中考文言文重要篇目(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1)

实战演练

一、句子默写。

1.(2020·辽宁抚顺·中考真题)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虽有佳肴》)

2.(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嘉肴》)

【答案】

1.教然后知困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强也

二、文言文阅读。

(一)(2020·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

③究极本领

④再三展玩

⑤因窃自愧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答案】

1.①困惑;②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③穷尽,终极;④一次又一次;⑤偷偷地,私自。

2.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②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3.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4.C

【解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

②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教导;后一个“学”:学习;

③句意: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

④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读,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

⑤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

2.考查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要翻译到位。

①重点词: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②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阅读文章,由“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可知,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并未深入,却以为自己读懂了;由“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可知,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慢慢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由“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可知,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由“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知,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作者通过自己再不同时期的读书经历,告诫我们:年轻时读书,要读出其中真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书需要很深的阅历才能读懂,而且读书犹如同古人对话,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因人的思绪不同答案也会不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

B.有误,“温故知新”意思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

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文)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等看完,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静心思考,穷尽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知其大概而已。晚年无事,便取来唐宋诸家的全集,再三展读,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正的才学,真正的境地。才明自己从前所看见的,仅是十分之二三了。

于是深感后悔:如果几十年前,便从唐宋诸家诗话中探求推理,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到之处,与他们相比较,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如果把诸家的特点吸收、综合和比较,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可惜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精力已经衰竭,不能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晚年终于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不可能有精力追赶唐宋诸大家了,但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略微超过终身不看唐宋诸家诗话的人。

(二)(2020·辽宁本溪·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6.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8.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答案】

5.C

6.(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7.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春 玩 其 华/秋 登 其 实。

8.(1)重要目的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解析】

5.考查一词多义。

A.吃/通“饲”,喂;

B.所以/原因;

C.只/只;

D.自己的主张/原则,行为准则。

故选C。

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自反,自我反思;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2)华,通“花”,此句为比喻句,把“讲论文章”比作玩赏春天的花朵,把“修身利行”比作摘取秋天的果实,在翻译时注意运用比喻修辞。

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意思是: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故断句: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8.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

(1)甲文,开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运用类比手法,表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开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把“古之学者为己”与“今之学者为人”进行对比,论述了古今学者学习目的不同。

(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题的理解。乙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古今学者学习目的的对比,寓含着作者褒古贬今的情感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所以结合作者对古之学者学习目的来谈求学的真正意义。根据“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理解分析,翻译成现代汉语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

(选自《颜氏家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