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圣人应变不穷(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九十七)(1)

原文:

颜子①不迁怒,不贰过②,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词语解释:

①颜子:即颜回。

②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原文是“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译文:

颜回不迁怒,不犯相同的错误,也是具有“未发之中”的修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

解读:

在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对《论语》中这句话有这样的注释,“迁,移也。贰,复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复于后。”一般而言,这个注解是大家所公认的,没有什么问题。

颜回德高而命短,成为孔子心中一个最大的隐痛。这里谈了颜回具有的两种德性,不迁怒和不贰过。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具有这两种修养,非常不容易。

先说“迁怒”,一般人有了怒气,能做到内部消化,不泄漏于外,几乎是不可能的,据说日本的某公司,为了化解员工在工作中的怨怒之气,特别设立了一个“发泄室”,里面摆设一些供员工发泄的东西,其中还包括员工上司的人体模型,公司安排特定时间,员工可以来这里摔打东西,扁自己的“上司”,以消解心中积累的怨气。这起码说明了两点,首先是人有了怨气,大多情况都要找一个发泄的渠道,其次是如果心中的怨气无法找到正确的发泄口,就会对更有价值的生命活动(比如工作)造成伤害。聪明的日本人就是洞察了人性中的这两点,通过设立发泄室的这种安排,既疏解了员工的情绪,又减少了对自己企业运营的不良影响。

颜回做到了不迁怒,并不是说他就可以做到“不怒”,遇到当怒之事,圣人也难免要怒,关键在“不迁”这两个字上,就是在所怒的对象上找到一个“止”的点,并且能恰好在这个“止”点上停下来,这种修心之境非圣人而不可得。那有人问了,人的怒气都要找一个发泄口,圣人没有发泄渠道,憋在自己心里,时间久了会不会得忧郁症之类的心理问题。这里解释一下,圣人将怒气“止”在一个最恰当的点,在其克制的这一刹那,“邪魔便化为真君矣(《菜根谭》语)”,并不是通过压抑人性、扭曲天理的方式而强行将怒气按压下去的,而是以对天理本身明镜般的洞察作为吸纳怒气的宝囊。得到的只是“清凉世界”般的怡然自得,哪里又会有心理上的后遗症留下来呢?凡是因为怒火攻心而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是怒气积压而导致心理扭曲等各种人心的异态,本质上还都是对天理的映照上有所昏蔽。在古龙先生的小说中,曾经有两句妙语对人生的困惑做过解读,引用在这里,也可以做为对那些容易迁怒的人的箴谏:人还没有死,叹什么气,人若是死了,也就不用叹气。同样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更坏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你发什么怒,如果更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发怒又有什么用。

所以“不迁怒”虽然仅有三个字,其境界确不是一般的高,作为普通大众,在通往这种境界的修行征途上,除了刻苦砥砺,渐修日进之外,别无捷径。

再说“贰过”,犯错这种事情,圣人也难免,关键是对待已经犯过的错误,能否汲取经验教训,而不重蹈覆辙。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曾经失败了上千次,那是不是说安迪生就犯过“千过”了,其实不是,爱迪生基本上也是在遵循“不贰过”的准则,比如他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时,尝试过数不清的材料,他每一次的尝试,都是验证了那种材料到底适不适合作为灯丝的一个事实,在排除了一种材料后,他当然不会在这个材料上再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每一次“失败”都是在靠近成功的道路上又向前多走了一步。在排除了近千种的材料后,最后证明了“钨丝”是最适合的灯丝材料。

普通人的“贰过”又是一个什么情况,这次我在这个水坑边跌倒了,明天我会再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人生成了毫无新意的陈旧循环。有人反问,世界上有这么蠢的人吗?一个水坑跌倒两次,我说,满大街都是这样的人。比如一个人喜欢说脏话,心中又“知道”不对,(注意我将“知道”两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按照阳明知行合一的说法,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并不能算是真的“知道”)但是就是改不了,次次重犯,就不是贰过的问题了,而是百过、千过了。

颜回做到了“不贰过”,也就是说,他做到了不被任何习惯性的私欲所左右,言行举动纯是天理。古人形容良马,有一句话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犯了一次错,心中那个时时指中天理的指针会非常灵敏地做出调整,犹如指南针一样,无论你左摇右晃,最终总是能指向南方。这样的心体,颇像武侠小说中说的武学修炼者打通了任督二脉,练起什么武功都犹如神助。颜回的心体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武学修炼者的身体一样,能做到言听视动,处处得力。具有这种心体的人,无论放到哪里,都像把锥子放到袋子中,必定会脱颖而出。也难怪孔子都要说自己都不如颜回了,这位孔门首席弟子的内心修养确实臻于超凡入圣之境。

相信诸位听到了这种“不迁怒,不贰过”的境界,虽然“身不能至”,但必定是“心向往之”。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虽然在这里好像是将道理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在真实的心体修养上,距离这种境界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是,道理也就是这样,我们今天的探讨也权且作为和大家共勉之用吧!

欢迎关注我:

“一生伏拜王阳明、曾国藩,想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