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文是祖国各地特色美食系列第三篇,第一篇介绍了南京人每年吃掉1.6亿只鸭;第二篇分享了四川人每年啃掉3亿个兔头(见文后链接)本篇分享西安人对羊肉泡的热爱,一年要吃掉40万只羊,而且还是2014年的数据根据羊肉消费逐年递增率计算,2019年要吃掉41万只羊,将近1万吨羊肉羊肉不算少,吃法有乾坤,我们来看西安人是怎么吃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羊肉泡馍是哪儿的正宗小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羊肉泡馍是哪儿的正宗小吃(古长安的平民美食)

羊肉泡馍是哪儿的正宗小吃

题记:本文是祖国各地特色美食系列第三篇,第一篇介绍了南京人每年吃掉1.6亿只鸭;第二篇分享了四川人每年啃掉3亿个兔头(见文后链接)。本篇分享西安人对羊肉泡的热爱,一年要吃掉40万只羊,而且还是2014年的数据。根据羊肉消费逐年递增率计算,2019年要吃掉41万只羊,将近1万吨羊肉。羊肉不算少,吃法有乾坤,我们来看西安人是怎么吃的。

每年的40万只羊只为一碗羊肉泡

——西安羊肉泡。

西安人消费羊肉,主要是羊肉泡馍,当然还有水盆羊肉,肉夹馍。外人听到都过瘾,都是羊肉啊。其实不是这样,羊肉泡的主要材料是羊汤和馍,羊肉并不是主角,很少,但却最显羊肉。换句话说,在羊肉为材料的所有美食里,羊肉泡的羊肉价值体现很完美,所以叫羊肉泡,不叫羊汤泡。西安人吃羊肉泡,不是我们理解的搓一顿,只有口腹之欲的满足。他们却把这碗简单的食物,完全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让这碗饭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这样吃羊肉不比牧区少。

坊间早有虐心笑话,牛肉拉面馆三代人也用不完一头牛,形容用的牛肉少。不管怎样少,这现象至少说明了一个情况,面为主食的牛肉用量小。羊肉泡也是这个风格,一碗里面羊肉也不多,但是吃的人很满足。

前面说过,看着每年吃掉40万只羊很多,合到人均就很少,还不到全国人均1.3公斤(中国统计年鉴2017)水平。但是,西安人的羊肉并不比牧区牧民吃得少,主要就在于堂食吃法。只有街头饭店吃,很少家里做。如此这般,40万只羊的统计口径,基本锁定饭店堂食范围,在这里吃羊肉泡的,人年均吃羊肉的量就远远不止一公斤,要不也维持不住天天顿顿有羊肉。

——羊肉泡超越了美食定义。

食物是用来吃的,本身没有其他含义。但是作为堂食,就有了食客的身份定义,不同档次的食物,符合相应的身份。譬如普通百姓去谭家饭店点一道黄焖鱼翅,就显得离眼离色。高官大贾到苍蝇馆子要一盘麻辣鸡爪,也是格格不入。但是,和北京城的涮羊肉二锅头一样,西安的羊肉泡,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都当众吃得,毫不违和。典型的超脱美食属性现象。

羊肉泡是怎么来的

——曾经天下先的长安饮食。

长安第一次建都在公元前1134年,这时候的西周美食就冠天下。譬如“周八珍”,其中之一的“炮牂(zāng)”,就是羊肉的顶级菜式,弱爆如今的烤全羊。但是那时期烹饪还在初级阶段,只有大锅炸煮和烧烤。到了盛唐时期,长安城成了世界文明中心,饮食文化登峰造极。

不说武则天首创的洛阳水席,流行至今没有丝毫改变,单说当年誉满长安的豪华官府宴席“烧尾宴”,其极致的豪华,从宰相韦巨源在家款待中宗皇帝可见一斑。58道大菜,其中一道“看菜”,相当于现在的食雕,就集中70多个栩栩如生的舞女造型。宴会全场照明也别出心裁,用的是真秀女,手举蜡烛,翩翩起舞。这个场景,被记录在五代时的《清异录》一书里。

也正因为烧尾宴过于豪华,而且成为官场升迁喜庆必备排场,一般官员承受不起,只实行了20余年。始于唐中宗景龙(707-710年),止于唐玄宗开元(713-741年)年间。《旧唐书·苏瓌(gūi)传》记载有终止事由,说的苏瓌官升仆射,当了宰相还不举办烧尾宴,被人告了御状。老苏赶紧的上奏本:

臣闻宰相者,主调阴阳,代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

玄宗皇帝予以采纳,不让再搞烧尾宴了。

——中心东移,留下了朴素饮食,有了羊肉泡的故事。

繁荣昌盛的唐朝,亡于907年,更繁荣的宋朝,建于960年。中间这段时间史称五代十国,中国最乱的50多年。大宋王朝的赵匡胤,把都城建立在开封府,我国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得以东移。长安失去了中心的支撑,一千多年来,洗尽铅华,只留下了朴素食物。

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本文的主角,故事记载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说他还未发迹时,在山西太原清油观里,救出一位女子,名叫京娘。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到了长安途中歇息,掏出冷硬干馍打尖。一旁的羊汤店老板见状给盛碗热汤,赵皇帝把冷馍撕碎泡了,吃了难忘。这个场景是最早的羊肉泡的记载

——羊肉泡的汤与馍。

按着饮食文化发展的逻辑,先有羊汤后有馍,然后才有羊肉泡。分述如下:

羊汤早有了,曾因好吃到亡国。肉汤,古人叫肉羹。《战国策·中山策·中山君飨都士大夫》里有个故事,说的中山国君,在聚会分发羊肉羹时,故意不给司马子期,因而招来亡国之祸: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西安有个江湖外号,叫“馍城”。馍也是西安城的标识,跟羊肉汤并列,更是铁搭档,二者构成羊肉泡。馍从哪里来,史传三个来源:一说唐朝为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请了外援军队,叫做“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平定叛乱后准许他们留守长安。当时阿拉伯军粮是我们后来“锅盔”似的死面饼子。他们叫做“饦尔木”,身上带几天就干硬难下咽。有了长安的羊汤泡着吃,就成了美食,于是流传下来,名字也本土成“饦饦馍”。

后两个说法都证实,饼是胡人传来的食物。唐朝皇室本来有鲜卑血统,饼是胡人的食物,传进华夏。这和唐朝以前的五胡乱华史实吻合,胡人带来的饼。譬如《续汉书》的“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太平御览》的十六国赵皇帝“好食蒸饼”。

●正史显示唐后的北宋皇朝才有羊肉泡馍。当然的开山第一次坐定在宋太祖赵匡胤头上,显得这道食物身世不凡。

羊肉泡的魅力

说三个故事:

——清末庚子之变,慈禧太后出逃到西安,吃了有名的桥梓口“天赐楼”羊肉泡馍,赞不绝口:

肉软不糜,滋味甜美。

毕竟老佛爷影响大,吃羊肉泡馍就成了城里时尚,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后来的“老孙家”、“鼎兴春”、“义和楼”等十多家名店,都是受其影响而相继出现的。

——西安事变前夕,杨虎城用羊肉泡馍接待的蒋介石,牙口不大好的委员长吃着感觉甚好,肉嫩馍软。离奇的是1947年陕西选国大代表,居然把羊肉泡派上用场。当时西安有报纸头条标题:

君欲竞选国大代,请客先吃羊肉泡。

——解放初期,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分别在西安用羊肉泡宴请过外国友人。当时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吃后赞道:

我今天又一次享受了中国的饮食文明。

到了1986年,西安的羊肉泡正式入驻钓鱼台国宾馆,跻身国宴正菜。2018年10月18日经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正式执行标准。

羊肉泡不仅是羊肉泡馍

——羊肉泡的内涵。

西安人说的羊肉泡,包括两种完全不同的食物,外人分不大清楚。这两种食物分别是“羊肉泡馍”和“水盆羊肉”。之所以外人不容易分清,因为都是羊肉带汤加面饼,细微之处饼不同,吃法也不一样。大致的区别:

客、厨合作的是羊肉泡馍。食客进店点餐后,先得到一个大碗一只饼,你先仔细把饼掰碎了,再由后厨羊汤煮好加肉,才能吃到嘴。

直接进食的是水盆羊肉。食客进店点餐后,直接得到两只饼和一碗羊汤,先单饼就汤开吃,第二个饼掰开泡汤吃。

——吃羊肉泡馍很艺术。

一道普通饭食,能吃到通神境界,必有其过人之处。羊肉泡馍就在于吃法,能讲究到相关部门出台执行标准。主要内容:

①新鲜羊肉漂8小时,焖煮10小时;②以掰、撕、掐、抖手法把馍制成“黄豆粒大小的碎粒”;③成品上桌有伴碟:“20克辣椒酱、50克糖蒜、5克香菜等佐食”;④造型为“‘银网罩盖、双鱼浮顶’的特点,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⑤口感为“入口无汤汁,馍筋而韧,黏而滑,口味浓郁”;⑥羊肉泡馍新的英文名称,为Pita Bread Soaked in lamp Soup.

正宗的西安人吃法就这样,食客的核心技术体现在把馍搞成黄豆粒大小,还要均匀。厨师的核心技术在于煮,根据馍粒状态判断食客水平。合乎要求的按规程细心烹煮,生怕你挑出毛病;大小不一的随意煮熟,反正你也挑不出好歹。不过外人看不出区别,都是肉香汤鲜馍软。

——西安人吃羊肉泡的化外功夫。

水盆羊肉就是满足吃,进店就上,来了就吃,吃饱走人。西安人的羊肉泡功力都表现在羊肉泡馍上,羊肉泡的社交特性才是硬核。一个人出门在外,谈事交友,没有一顿羊肉泡搞不定的,真要不行,那就再来一顿。

这个可不敢胡说。对于西安人,羊肉泡店,同时具有西餐咖啡厅、酒吧的社交功能,而且更实惠清静,两个人进店坐下来,一个馍少说要个把小时才掰斥完。这时间多少话也说得透彻,然后送后厨煮了,开开心心吃完走人。事谈成了,肚儿也整圆了,和咖啡厅说事比,花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附系列文章链接:

南京盐水鸭的启示:北京烤鸭,走出低谷有秘诀,只要百姓吃得起

麻辣兔头:“来成都请你啃兔儿脑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