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名师公益讲课(杨晓蓉一路同行)(1)

“一路花开”是一个读书群,成员全部是一线教师,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

说起这个群的缘起,其实很简单,首先,我比较爱读书,这个习惯从小就有。2015年,我作为陕西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建有一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工作室老师的程度参差不一,共同的特点是年轻、工作热情高,但视野较狭窄,思考力不够。他们中间有的人是有阅读习惯的,但没有氛围,没有目标,较为随意,有的人则是只教书不读书。于是,我以工作室的老师为成员,建了一个专门“管”读书的群,取名“一路花开”。寓意为阅读相伴,共同成长,一路芬芳。

当时,这个群需要建什么群规、怎么发展、走多长时间,这些一概没有多想,只是临时起意。但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群经历7年,一路走到了现在。现在群成员有76人。

这个群里没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很平淡,很自由,同时也很自律——

今天,你阅读了吗

俞敏洪在一次直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教书,一群不读书的家长在育儿。”这话或许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身边的确有相当多的老师不常阅读,起码是没有每天都阅读的习惯。“一路花开”读书群最大的作用恰在于此,我们把一群老师聚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坚持阅读。因此,“一路花开”的群规只有一个,那就是,每天坚持阅读。读什么——随意;读多少——随意;用什么方式告知自己每天的阅读情况——也随意,可以摘录片段,可以写几句体会,也可以只打个卡(即写一句“X月X日,读什么至XX页”)。

从此,每天进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并“检视”成员们的打卡情况,成了我的“必修课”。渐渐地,大家的阅读越来越自觉,阅读面也越来越广……

2019年省能手赛教前夕,在给工作室几位参赛选手辅导时,我发现有的年轻老师朗读功力不过关,我要求他们每天练习朗读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录制音频发到群里。自此,录制音频也成为一种读书分享的方式。华阴市的吕洁老师、杨凌区的宋辉老师、临渭区的王红梅老师在这一方面坚持得最好,一直坚持至今。吕洁老师还在华阴市倡议并积极组织了教师“朗读者”活动。王红梅老师感慨说:“没有想到,一年里,我竟读了十几本的课堂教学专著,录制了几百多篇的朗读。”她2020年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朗读大赛,获得特等奖。

分享阅读体会也好,展示朗读音频也好,只要每个人能够每天抽出时间来与书为友就好。但是,即便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因此,隔段时间,如果发现群里有人没有坚持阅读,他就会被移出群——我们就是用这个简单的方式,督促群里的每一个人:请记得每天读书!

老师,欢迎入群

西安市名师公益讲课(杨晓蓉一路同行)(2)

除了最早的12位“土著居民”外,群里大多数成员是陆续“捡”来的——

杨凌的宋辉老师,是我在一次教学评审工作中认识的,当时比较欣赏他的教学风格,因课结缘,他成为我工作室的一员,进入“一路花开”读书群。他说:“生命中有些人不可预见,只能遇见。正如遇见杨老师,遇见‘一路花开’,让我相信,‘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只因为遇见了志同道合的读书人、教育人。”自进群以来,他一直是极为勤奋的阅读者。阅读面广,有教育书籍、散文、小说、儿童作品……形式也多样,在群里,他不只分享阅读体会、教育随笔,还录制朗读音频,分享书法作品……2019年,他成长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21年12月,被推荐参加陕西省第八批学带遴选,目前正在待命中。

2018年6月,渭南市组织学带答辩,我是评委,遇到了蒲城的雷样存老师。早在2012年,曾点评过她的课。学带答辩结束后的一个月,我们再次遇见,她问起我对她那次答辩的印象。我直言不讳告诉她,很有实力,很勤奋,但明显看得出近几年读书太少。她马上说:“是呀是呀,我也想读,可不知道读什么书。”于是,拉她进群,让她看看群里都在读什么书。于是,她也成为了“一路花开”群里的一名阅读者。

“不知不觉,加入‘一路花开’读书群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我不止一次为加入这个阅读群而感到庆幸!为没有更早进入这个群体而感到遗憾!在阅读群里,我每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分享着、学习着……向语文教育教学大家讨教,与文豪才子神交,和许多很优秀且努力前行不止的同行者交流……三年的阅读,不但给予了我专业成长的养料,让我的课堂更加的从容与智慧,而且让我获得了精神成长的力量,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为绚丽的风景。”这段话,可以说是她真实的心声。

“2016年,我到渭南参加会课活动,认识了杨晓蓉、郗莉、宋辉等老师。接着进入杨老师微信读书群,每天跟着热爱读书的老师们,欣赏他们的真知灼见,把读书当成每天的必修课。”这是西安小学的冯爱虎写的一段话。

延安的郝振海老师,和我一起当过评委,随后,他和弟子李米霞一同进入“一路花开”。大荔的李晓峰老师,韩城市的王江波老师,广西的朱丽娟、周微老师,河南的李萍老师……大多数老师,都是在偶然机会里相识,得知我有这样一个读书群,欣然加入,读书至今。

在群里,我们一起成长

“2019年末,因为参加省学带培养,我开始阅读与绘本有关的理论和作品,为了让自己进入深阅读,我学习用思维导图将自己每日阅读所获分享到群里。在这样的坚持中,得到群里的老师的鼓励和回应,同时,常常受到群里几位书友的指点,与一群高手交流,我收获颇丰。

“转眼间,我的学带培养期结束,两年半时间,我的读书研修笔记已达18万字,在《教师报》《绘本与教育》《陕西教育》共发表论文10篇,整理绘本资源一本,含绘本213本,绘本研修周反思315篇结集成册,绘本专业成长案例35个,绘本教学设计一部,含语文课教学设计、思政课教学设计、班会设计等多种类型。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使我遇到一群真正热爱教育的同仁,在跟随他们前行的路上,我不止一次被感动、被激励、被督促,作为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把书香的幸福分享给他们也成为我一生的使命。”

上面是西安小学冯爱虎老师的两段文字。读这些文字,我倍感欣慰,是的,在这个群里,读书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件事,但它的功效、影响远不止于此。更多的年轻老师在读书中,在书友们的鼓励下快速成长起来。

在这个群里,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长了16名省级教学能手,4名省学科带头人,2名特级教师,3名省名师——诚然,这些成绩不可能完全归功于读书群,但共同阅读、互相督促与鼓励,的确为每个人的成长助了很重要的一臂之力。正像临渭区人和小学申文亚老师说的:“群里队友们的分享和点赞,名师的指导和关注,刺激着我的阅读神经,激励着我每天阅读,坚持分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阅读成为我生活中一部分,成为我成长的动力引擎。”

是的,在“一路花开”的引领下,阅读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小学赵凤婷老师说:“每日必然惦记一事,那就是阅读打卡并翻阅杨晓蓉工作室‘一路花开’读书群,它与‘读书’一起渐渐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天读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杨凌区高新小学宋辉老师说:“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少了与他人的是是非非,在读书中领略他人的人生智慧,在读书中遇见最美的生活,在读书中聆听内心的声音。” 渭南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李平利老师说:“在阅读中,于永正、吴忠豪、温儒敏、薛法根……都成了我的老师。读着读着,便有醍醐灌顶之感,更觉教学天地之广,常常灵感迸发。这时,便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如今,我确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之感。”

我们的理想:教师全面阅读

“受‘一路花开’的启发,我成立了‘实小读书’和‘何焕利名师工作室读书群’,引领学校老师和我工作室的老师们坚持读书,共同提升。此外,我还经常从‘一路花开’群里,寻找有价值的书籍,统一购买给老师,为了转化读书成果,我鼓励老师们将读书所得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利用学校的各种平台进行分享交流。现在,主动阅读的老师越来越多,带动爱读书的孩子和家长也越来越多。”

群里有不少校长、工作室负责人,他们又都各自成立了自己的阅读群,不遗余力地组织着不同群体老师的阅读活动,做着阅读活动的践行者和积极引领者。

申文亚老师不仅是一名语文老师,一位工作室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两位孩子的妈妈。她除了指导学生读书,成立工作室读书群外,还推动了自己家的“全民阅读”,她说:“因为我的阅读,五岁的女儿,热爱上了绘本故事;14岁的儿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年读书10余本;丈夫也成为一个喜爱阅读的人。全家阅读,让我们在闲暇之余有了共同话语;全家阅读,让家中的书柜更加丰厚。”

王红梅老师也说:“女儿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爱朗读,语感也越来越好。家庭的读书气氛越来越浓,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朗读带给我了很多很多……”

群里的校长们,工作室负责人们,年轻的爸爸妈妈、老师们,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引领着一场又一场阅读活动,正在把阅读推向更广更远的天地……

一路同行,花开有声

结尾,我该写些什么呢?还是想起来几位成员的话——

华阴市的吕洁老师说:“在这个群里,不知不觉,一走就是几年的时光……”

高新区的李平利老师称“一路花开”为“自留地”,她说:“在两千多日的匆匆里,在杨老师的无言引领下,在书友的默默陪伴下,我徜徉于自己的‘自留地’里,倍感充实,踏实,快乐,活力满满。”

蒲城县的雷样存老师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路花开’读书群”就是我心灵栖息的港湾。因为它,在嘈杂的车水马龙中,在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我一路前行,喜乐、从容!”

勿用再多言,我们这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情怀,相遇在“一路花开”里,共同阅读,共同进步。阅读没有终点,我们继续携手前行,一路花开……

西安市名师公益讲课(杨晓蓉一路同行)(3)

编辑:刘昕

西安市名师公益讲课(杨晓蓉一路同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