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卢灿伟的第124篇原创前段时间有篇文章《付费社群是否值得我们进入?看完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写的是关于付费社群的一些看法,其中里面用了讨论了一些信息的内容,二两同学建议可以从熵的角度来再深入讨论下。
那么什么是熵呢?
大多数人接触熵来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熵增定律。那么什么是熵增定律?熵增定律的解释:
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熵能理解为用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混乱程度”,如果一个系统没有外力维持,那么就会趋向于混乱和无序。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永动机存在。
黄油猫悖论
永动机最出名的就是黄油猫悖论,有人发现如果猫从空中落下,永远用脚落地
根据墨菲定律,具体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也就是说如果把吐司涂上黄油抛到空中,那么肯定是涂了黄油的一面落地。
那么有机智的小伙伴就发现了,把吐司涂上黄油贴到猫的背面,然后丢到空中,因为要符合上面两条定律,猫无法用脚着陆,因为永远是黄油吐司那面落地。同样的,黄油吐司那面无法落地,因为猫永远用脚落地。可以参考下图:

熵对应的是什么(什么是熵)(1)

然后,永动机就出现了……
如何熵减
前面说到,如果我们没有外力的维持,那么就会不断的进行熵增,也就是说会越来越趋向不稳定。那么打破熵增的方法前面也有提到了,一个是开放系统,一个是引入外力
开放系统
当我们把各种数据线放到口袋里,拿出来总是交错混乱的。只要一到周末,我们就没办法按时起床和睡觉,总是睡到中午。当走进超市想买瓶牛奶,结果出来后拿了两大袋购物袋。
当我们不再进行学习,不再进行阅读,不再运动,把我们内部无用的东西排除,去吸收新鲜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封闭系统,内部的能量会按照熵增定律开始变的混乱,也就是我们常说感觉越来越颓废了。
当我们习惯了一个生活模式后,我们会待在舒适区里。这个时候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封闭。所以打破这种现象的情况就是跳出舒适区,用新的模式去优化旧的模式,达到一个熵减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努力了,你可以去跟任何一个人说,我觉得你不努力,他肯定会反驳你,因为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我们都知道,热水要100度才能沸腾,所以你前面的99度都无法看出结果,少1度都不行。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只煮到了几度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奔向那些已经用热水在喝咖啡的人,希望跟和他一样能喝上热水煮的咖啡。结果只不过是又重新煮了一次不沸腾的水。
引入外力
前面说到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去运动等等都是在说引入外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社交的社会里,那么外力也可以是别人。如果说我去做某事是从内到外去打破封闭系统的话,那么引入外力就是从外部去打破封闭系统。
当我们自己无法独立掌握一个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请教别人,让别人从外部来打破系统的封闭性。然后通过外力去让系统内部流动起来,打破原有的平衡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和朋友沟通完后会得到舒缓的原因,熵减的本质就是减少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有很多种方式去减少不确定性,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付费。
举个例子,你想学习抖音的引流,然后你打开了百度,看到一堆的资料和文章,你还是一头雾水。
接着为了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你做了整理,发现引流会好几步,比如投放、内容、转入到私域等等,这个时候还是一头雾水,但是比前面好一点,至少你脑子里有一些画面。
接着你觉得免费的自己找太花时间了,所以你打算去报个课之类的,结果发现课程太多,讲的也不一样。所以你付费进了一些社群,然后看到里面的专家或者做这块的前辈,在他们的引荐下你了解到这块业务的流程,并且找到适合的课程学习。
上面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种其他的方式去消除不确定性,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最后
那么熵增一定是不好的吗?似乎人生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因为无时无刻都需要努力对抗熵增,对于宇宙来说,你的人生确实没多大意义。但是对于你周边的人来说,你的人生就有存在的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