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
在上海每一个晴朗夏日的白天和夜晚,只适合与五原路这样的小马路耳鬓厮磨。
这里有美好的咖啡馆和果汁店,文艺而幽深的私密工作室,闲得发呆的弄堂看门大爷,辛勤缝补的裁缝,用自行车驮着一大堆鲜花到处售卖的阿姨,穿街走巷收破烂的小贩。
从四面八方流浪到上海的文艺青年,也因缘际会地把五原路当成落脚点,延续着五原路绵绵不断文青气质。
五原路这样的小马路不适合开车,开车不见得比骑车快,梧桐绿荫下的露天停车场还是占据了半边天,当接近路口时车水马龙声反而淹没了夏日的蝉鸣,让人心生烦躁。
五原路251号,英国现代式花园住宅,建于1939年,此建筑也是永福路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
二层建筑,形体简洁,错落有致。平缓双坡红瓦屋面,有棚屋形老虎窗。墙面采用红色清水砖。
五原路 258 号,自由公寓(liberty apartments)
作为电影取景地之一的自由公寓位于五原路 258 号,建于 1933 年,昆剧泰斗俞振飞曾居住于此。建筑立面左右对称、造型简洁,主要采用深褐色面砖贴面,局部构件用浅灰色水泥砂浆抹灰处理,利用颜色深浅的差别产生强烈的边框的感觉,形成水平构图,并设置竖线条以产生对比,顶部层层收进呈阶梯状以表现建筑物的体积感和高耸感。左右对称的立面处理体现了装饰艺术主义风格的基本特征。
五原路252弄大通别墅,大通别墅 11号为同盟会成员包达三旧居,在这里,主人还招待过周恩来总理。
五原路205弄2-6号来斯南村(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建造),1935年建造。花园里弄住宅五幢排成一行,式样大体相同。立面简洁,四坡顶,檐下有券齿带饰,水泥砂浆压花墙面。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五原路191号住宅为郑洞国旧居, 建于1940年,抗日名将郑洞国曾在此居住。
五原路157号,乌中公厕,它已成为街区中的网红新地标,开放的洗手池,亲民的植物的区域,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跨过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散发出浓浓的市井气,沿马路一字排开服装店、裁缝店、咖啡店、果汁店、花店、餐饮店、房产中介店以及弄堂门口的杂货店、理发店等,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琐碎,空气中弥漫着油盐酱醋味混合着咖啡、面包、果汁的香味。
五原路142弄旧名褒德里,随麦琪里一起消失。
快要二十年过去了,这一段的天际线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五原路72、74、80、82、86、88号、76弄、84弄,华邨,建于1937年,由国华银行建造,故名华邨。新式里弄。
五原路71号瑞华公寓,中华圣公会救主堂遗址
靠近常熟路的五原路 71号曾坐落着一座红砖小教堂,那是建于 1939年的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曾经是基督教华东神学院。
五原路55号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审批受理中心
五原路是一条“藏”着的马路,隐秘地热闹着,一切都平等得刚刚好。大概这是世界上很多大城市老城区的标准味道,当置身于这个急速变化的摇篮中,变迁和碰撞在所难免,只有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其中况味。
不懂得去触摸那些城市肌理的人,对城市是漠视的、浪费的。
那段曾被人们努力消除的历史,如今只能由留下来的建筑沉默地强调着,延续着,暗自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