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版《潜伏》结局猜想,增删修订版第23集,共30集。全文2280字,阅读预计10分钟。

1989年2月5日,龙二和余则成连续坐着两天拖拉机,吹了两天的冷风,到了龙二故乡蓟县二郎庄后,又经历了二郎庄们酒肉管够的乍富还贫的热情,终于病倒了。

站在80年代末,北方农村的新年案板上除了糖肉面和自酿的酒外,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科学的荤素搭配。因为糖类、蛋白质都是贫困时期最为缺乏的,此刻拿出来犒劳自己、招待贵宾,才是最热情大方的。

但是这些热情,已然成了余则成日渐衰老的肠胃的负担,他的胃病又发作了。多年来为了适应潜伏生活,他注重餐饮中的每个细节,极少会去主动饮酒,坚决不允许自己喝醉。即便心情不错,少喝点,他也会精心准备牛排和选择配套的佐餐酒。

潜伏经典片段翠平余则成(余则成病倒蓟县)(1)

然而如今这种氛围,他不需要去提防任何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意外。因而他也端起来酒余则成慢慢地就开始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了,他仿佛看到翠平端着酒杯“嘲笑”道:“大老爷们,别整得跟娘们似的,喝呀!眼睛本来就小,别挤了,再挤就没了。”于是他笑着一饮而尽,来者不拒。

若不是村长的儿媳是乡卫生所医生,在年根头生了病,那绝对是个麻烦事。因为在当时北方的乡下,整个正月里几乎看不到医院有人上班。

村长夸起自己的儿媳时,异常骄傲,因为他的儿媳是74年到村里的知青,后来嫁给了自己的儿子,给自己生了3个孙子,再未回城。不是后来不让生了,估计还能生个七个八个。龙二夸村长有福,村长叹了口气说:“孩子也不容易,做了七八年的赤脚医生呢。”余则成敏锐发现,村长儿媳从头到尾都没有笑容。

在养病期间,余则成在想,如果翠平后来结婚生了孩子,那孩子会是在城里,还是也一样去了乡下?会不会也生一堆孩子?余则成躺在炕上说:“龙二,过了正月,陪我回趟易县吧?”

而此刻的易县,陈桃花的女婿单位发了半扇羊,正打算剁点馅包羊肉饺子,骨头炖了喝羊汤。而晚秋说应该把羊肉去骨卷了冻起来切片,吃涮羊肉。

两个女人在为了一个男人的斗争中,谁也不是最终的胜利者。余则成就像他们生命中的过客,最终除了留下印记,剩下的就是遗憾。

打过闹过哭过,接受了现实之后,最后两个老太太又像孩子一样,和好如初。但是生活理念的格格不入,立马又让俩人陷入了某种情绪的角逐。

但是除夕一早,陈桃花还是决定带晚秋和穆思成去余则成的老家看一看,可是眼前只有一片水库。

陈桃花曾经在这里住过6年,余则成的父母都是陈桃花服侍走的。一直到1956年修水库,陈桃花才离开这里,如今这里什么痕迹都没有了。

陈桃花还带晚秋去了余则成父母长兄的墓地,那是一片没有墓园的集中墓地,碑是1983年才立上去的,立碑人的名字竟然只有“儿媳翠平”四个字。

看到这几个字,晚秋哭了,她觉得陈桃花太不容易了。旁边还有一个没有墓碑的坟。“这应该就是则成的衣冠冢,可是为什么没立碑呢?”晚秋问陈桃花。

陈桃花把头斜向远方,努力控制着情绪:“如果他牺牲了,他应该埋在烈士陵园里,我无权替他刻碑。”

除夕晚上,两家十几口人挤在陈桃花家的炕上,一起看春晚,陈桃花家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略显陈旧,飘着雪花,电视里,韦唯唱着《爱的奉献》,陈桃花和穆晚秋顿时热泪盈眶。

这种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东南沿海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这让穆思成想起了在游轮上,那个台湾老头的话,祖国大陆发展得不平衡,遍布了机遇。

海外淘汰下来的产能,可以引进东南沿海,东南沿海淘汰下来的产能可以继续往北往西纵深转移,这样可以逆向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在广袤的市场面前,我们完全可以扭转这种外国技术垄断的局面,只不过需要的是时间。

潜伏经典片段翠平余则成(余则成病倒蓟县)(2)

正月里,穆思成做了一个决定,他打算把一条原本打算引进到广州的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引进到北方。

因为当时国内开始生产彩电的企业已如雨后春笋,但是生产彩电的关键核心电子管,长期以来一直依靠进口,这也导致了我国彩电的生产受制于人。

如今引进到北方,貌似超前,实则针对北方乃至全国中、西、北部市场,算是提前布局。如果一旦能量产并产生对市场的绝对垄断,那意义就更不一样,而且当时只有北方才能找到有产业合作底子的大型企业。

为此趁着这趟陪母亲来易县过年,他考察了天津和北京,最终自己留母亲在易县多待几天,自己跑到了北京东郊的酒仙桥,找到了这里的一座156时期的老厂子,虽然中国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就诞生于这个厂,但如今面临市场转型,已经略显疲态。

穆晚秋并不知道,就在儿子把自己扔在易县的那段日子,儿子干成了一件大事。因为一年后,这个厂引进松下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正式投产当年,就具备了年产181万只彩管的生产能力,此后正式成为了全国彩色显像管生产龙头。

过了正月,穆思成又回到易县接母亲回广州。陈桃花老太太热情地打电话给小五子,让他儿子开车直接送穆晚秋母子去天津。

小五子是当年陈桃花老太太的游击队下属,他如今也退休了。不过他的儿子在县委开小车,吆五喝六,吃饭坐在领导旁边,那待遇堪比副县长。

小五子的儿子眼睛盯着天,但是老爹一声令下,一点脾气没有。再一看穆晚秋母子,感觉那也不是一般人家,立刻低眉顺眼起来。

陈桃花老太太坐着小车,一直把她们母子俩,送到了天津。在车上,小五子的儿子说:“老太太,您这是头次坐我的车吧?我得给您包个红包啊。”

潜伏经典片段翠平余则成(余则成病倒蓟县)(3)

原来陈桃花在县委工作时,是有配车的,但她一次都没用过,因为一坐车,她就会想起老余,这烧油的车没马车踏实。离休后,她更不会要个车了,又是加油,又是修理,浪费国家的钱。

到了天津,陈桃花表现得特不自然,欲言又止。但在临别那一刻,陈桃花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其实他可能还活着。”

陈桃花并没有说那个他是谁?既然活着他又在哪?也没说她是怎么知道的?看似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但是无论穆晚秋还是穆思成顿时突然明白那个人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