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人民的名义》当红编剧周梅森执笔,由黄志忠、靳东、闫妮主演的所谓反腐力作——被称为是《名义》之二,原片名叫做《人民的财产》的这部电视剧,可算是标准的糟烂剧,如果要打分的话,很纠结。

或许比较中肯的评价是这一句:弃之不忍,观之无味。

大家都看过了吧?认为如何?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1)

不是演技的问题,事实上无论主演还是配角都挺卖力,也不乏亮点。

或者说,演员的表演是此剧一大成就。比如黄志忠饰演的林满江,那气质表情和台词功底都相当不错,演绎的这个两面人国企高管血肉丰满,可恨可叹,真实可信。靳东也不错,演技没说的,声情并茂,感人肺腑。闫妮是此剧亮点之一,哭戏痛彻心扉,傻白甜则让人爱恨交织,她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最后的心神俱丧,整个过程演绎得非常精彩。

其他我认为很出彩的要数耿乐演的牛俊杰、句号演的陆书记、陈瑾演的张书记三人。

中规中矩的很多,如程劳模、李学习、范社长、秦大冲和他爹……

可问题来了,既然如此,此剧为何糟烂呢?

三点:剧情人设有问题,剪辑故弄玄虚没法看。

总的感觉是:情节推进主要靠说——二人说三人说夫妻说对手互怼,偏偏又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因为剧情干货就那么点,生怕这次说透了,少了两集。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2)

或者是编剧不敢说,又或是说了被砍掉?反正人物不敢说——尤其是正面人物,反复絮叨:有这事了,有问题了,只是重复强调前面的剧情而已,是担心观众看不清啊还是实在没磕唠了?或是根本就是故弄玄虚,让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剧情设计企业和政府因矿工棚户区事故——拆迁和重建问题而同步展开故事脉络,与此相关的两方面各类人物纷纷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

同时,还有两条线索跟踪而至:报社一条线、天使讨债和秦大冲一条线,与此相关的煤矿老板们开始露脸,包括傅长明。

还有:中福集团纪委张书记这条线——这可是本剧的光明线啊,不得不单独提及。

看上去,剧情复杂,多条并进,悬疑四起,看点纷呈……该多叫座啊!可事实上正相反,观众一边看一边质疑、吐槽……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3)

看似纷纭复杂的剧情,真演绎起来竟然如此拖沓无聊,实际内容少得可怜,如果把干货剧情比作酒精的话,那大部分剧就都是水剧了,无关痛痒的闲扯淡,没完没了的重复话题——总也解决不了问题,给人的感觉就是政府养了一大堆干吃饭不干活的混子,从上到下铺天盖地——这都影响正能量了,这还不算糟烂吗?

一个企业80年大庆,就涉及了20多集,齐本安到任两个多月就做了一个到任审计,结果就被撤掉了,可是观众看得分明:没干多少事啊!这就30集开外了,快谢幕了。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4)

太多的重复,太多的雷同,比如吃饭剧情,开会情形、几家老婆参政问题……对事件的处理和矛盾的设计就这么缺乏想象力吗?还有那没完没了的二人对话、三人胡侃……几个正面人物见面像地下党接头——特别是张书记和徐书记的见面汇报,真是太别扭了,感觉就是糊弄了事。

正片看起来也像花絮一样,是剧创们整体缺氧了?

最核心的贪腐剧情——林满江的贪腐原因,竟是因为得了骨癌,要偷偷到香港治疗,蛋扯得好大呀!这么说他是法不容情可谅了?真是胡诌八扯。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5)

有趣的是,天使公司竟然真的成了天使,似乎只有天使在主持公道——这么有正义感,那秦记者哪里用得着去卧底呢?

对中福的历史回顾可以有,但在剧中现代人物正讲话时突然代入——这是什么感觉?而且反复切来切去,生怕你不烦——断片了!穿越了!总之出戏了!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6)

再看人设问题,譬如齐本安。

这个角色实在太理想化了,宛如凭空穿越而来,齐本安的角色初看有些自惜羽毛洁身自好,但真正了解了就发现他属于带有书生气质的党性强讲原则不妥协重实干的好干部形象,他在国有资产被侵占被鲸吞的严峻现实面前一马当先,不顾个人得失,突出重重阻碍,力争破局,为国企赢得生机,找出贪腐证据链……在如此严重的众人很难独善其身的环境下,他竟然干净得像个处女,这就不可信了——这个角色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是突围的主要承载者,此人设一晃,此剧堪忧。

一口气看完突围(突围看完了极度失望)(7)

有正义感的想做事不贪腐的干部似乎除了一个齐本安和李学习,就只有那些快退休的正住院的老家伙们了,而且从企业到政府都这样,敢坚持原则的干部几乎看不到,连开会时举手表个态都很难……我去,看得好憋气,是地下党在孤胆奋战吗?

戏份如此多的秦记者简直是个笑柄,一个资深记者,深度采访和报道的骨干记者,该是什么政策法规和理论水平?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莽撞幼稚、自以为是的小痞子形象,真是可笑。

最后说一下剪辑的问题:镜头始终在摇啊摇,还怎么看?

都理解,不就是为了“花开几朵,各表一枝”吗?不就是为了彰显紧张的氛围吗?不就是为了显示制作们的独出心裁结构精妙吗?

因为有人说:如此切来切去,剧面看起来很高级——莫言小说可以一会儿是1963年,一会儿又成了1993年,一会儿是姑姑驾船追大肚子王胆,一会儿是无数“蛙”大战姑姑于林中小径,一会儿现实主义,一会儿魔幻主义,这叫高级。

或许小说这样处理无可指责,但是影视艺术毕竟有别啊——如此切来换去,一番话切了三次还没讲完……头大了。我注意了两处:一是秦记者和天使李经理喝酒,喝得好艰难啊!总也喝不完。这里的人喝酒几乎都不吃菜,看来酒好啊!二是李学习和省纪委书记的谈话……凡此种种,可以找出无数个……

糟,太糟——当然,仅为个人见解。

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