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回撤率是指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用来描述买入产品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最大回撤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指标,对于对冲基金和数量化策略交易,该指标比波动率还重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要关注最大回撤?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要关注最大回撤(最大回撤率的承担能力)

为什么要关注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率是指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用来描述买入产品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最大回撤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指标,对于对冲基金和数量化策略交易,该指标比波动率还重要。

——网络

做一辈子的投资。大家好,我是易元机!

我们的理念

利用瑞·达利欧的全天候投资组合理念,结合《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的步骤,建立一套投资之盾,以每年不低于GDP增长率,尽力追赶M2增长率的方式,为自己建立一套复利的保值机器。

在完全被动式的管理中,排除一切主观判断,完全降低因个人心理和情绪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操作风险,充分保障平稳的投资收益,让每个人都能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

详细参见:

送你一个永久投资组合

终身收入投资组合2021年版

本周话题:最大回撤率的承担能力,就是你最大的抗风险能力

这次来简单聊一下“最大回撤率”。

最大回撤率就是某个价格会随着市场波动的产品,在某个时期里面,最大的一次跌幅。

在股市中,大多数人经不起单日10%的跌幅,都会抛掉股票。这还不是最大回撤率,而是单日回撤率。

有些股票则是相当恐怖,一段时间可以下跌达到40%,甚至更多。很多人无法抵御这种下跌,纷纷抛出股票。

其实基金里也有这样的回撤,比如说某些基金去年还赚100%,今年就变成只赚10%了。如果这个过程中你没有买入,那么实际上这个回撤的比例则相当于跌掉了45%的净值。

这不直观,直观一点的说法,就是100元买入,涨到200元,此时收益率100%。然后跌到了只有10%收益率,净值就相当于110,也就是从200下跌了90元,90/200=45%。

这样看来,比较缓和,但是以净收益率来算,那么就相当于跌掉了90%。

当然,通常以净值来核算。例如股票的价格就是净值(复权后),基金的净值也是。

我们举惠德终身收入投资组合投资95周以来,最大的一次回撤来举例。时间是2021年2月11日这一周,周总收益率达到最高的11.96%,虚拟净值为1.1976。在随后的6周时间里,收益率一度下跌到5.69%,虚拟净值为1.1359。

如果要核算最大回撤,那么就是1.1976-1.1359=0.0617,再用0.0617/1.1976=5.15%。最大回撤率等于5.15%。而用最高收益率-最低收益率得到的结果则是6.27%。

这也就是我们这个投资组合在2年时间里面(在定投前期,曾因为石油大跌和疫情影响的那次大跌,带来的波动性也很大,但那时误差较大,所以暂不分析那段时间),最大一次下跌的幅度。

当然,这不能证明未来就不会有更大幅度。毕竟最大回撤率只是一个用过去数据来说话的指标。

所有用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都不能作为未来评判的充分必要条件。

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必要条件,而不充分。

那么我们拿到这种数据,该如何评估?

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自己来想象一下跌多少你就一定会卖掉。

有的人是10%,有的人是20%,各不相同。这就是每个人风险承受的极限。那么你就拿你的极限,与这个最大回撤来对比。

可以接受,就去买,不能接受就不要买。

最大回撤率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它只是在衡量一个可变资产情况下,比较重要的风险指标。如果你对风险较为敏感,那么这个指标也要占比较大的比重。通过各类不同指标综合评估,才能确定投资某一品种的可行性。

如同我们的投资组合,5.15%甚至是6.27%,都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所以整个这个下跌过程,我们并未做任何操作,只是持续的投入,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总收益率又回到了12.68%,已超过上一波的11.96%。

投资分析:(2021年11月1日-6日)

本周出现了国内外截然不同的走势。国内上证、沪深300、中证500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且大盘股跌幅超过小盘股。只有创业板和科创板出现小幅上涨。

而国外,美国已连续两周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各类对美国股市提出估值过高的呼声越来越大,可是人家依然不断创新高。这也带动欧洲继续创新高。

与此对比的是黄金开始上涨,石油开始下跌。

这些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做上下交替上升和下跌,但还好的是我们的投资组合在不同层面都有投入,平衡后,收益依然是正数。

本周我们的周收益为0.61%,略大于上周。总收益趋势线继续向上翘头,看着还挺喜人。

投资第95周,上涨65周,下跌30周,总体上涨率为68.42%。

本周虚拟净值1.2545,比上一次最低净值出现时的2021年3月27日来,上涨10.44%。这段时间来,上证在五周里下跌了4周,而我们的投资组合五周都是上涨。所以上证指数的“低于无风险收益率次数”加大到了41,已比我们多8次。从这一指标来看,我们的投资组合风险性仍然是几类核心指数中,最小的一个。

看看与两大指标的走势对比,上证已明显向下,而我们在每股带动下,继续保持向上。但也不得不注意,美股真的还能继续这样不断创新高吗?这似乎是全世界的投资者一直都在疑惑的问题。

本周股票类资产收益率1.04%,这是因为两只每股关联度较高的基金大幅上涨带来的,尤其是全球消费精选基金,这段时间从最低跌到9%,已回到了收益率为正;债券类资产收益率为0.40%,相对比较正常;商品类资产收益率为-0.55%,这是三个商品类的资产本周不同程度的下跌所带来的。(虽然黄金是上涨的,但因为基金结算延迟,造成未能全面显示上周上涨结果)

本周总收益率创历史新高,达到12.68%,年化收益率6.50%。

截至11月6日,全年总收益率7.34%。

本周总结

全世界的净值类资产涨跌不一,总体上持续保持在一个上升通道。但是真会有持续上涨的市场吗?

我们没办法给出答案,所以我们要持续关注各类资产的最大回撤率,以便找到回撤率较大的,去将其控制在我们期望的范围内。

其实是通过资产组合,让这些资产只占总资产不超过10%,那么即便回撤率达到40%,那么经过这10%的演化,也只相当于总资产的4%的回撤。所以我们能接受某些资产下跌的范围就加强了,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就增强了。


因为时间有限,文字可能推敲得不够严谨,或者有一些错误。找到一个话题并说明白不易,还请多多包含,多多提建议。

欢迎转发、点赞、打赏!感谢感谢!